上奏
」路雲親曝因有貪念選擇退SF9 增胖3公斤與「最美班長」趙怡賢賣萌大談禁忌戀
古裝韓劇《朝鮮婚姻大作戰》由路雲、趙怡賢主演。現年二十七歲的路雲曾以《戀慕》獲頒「KBS演技大賞」男子新人獎、最佳情侶獎及男子人氣獎,這次時隔兩年再度演出古裝劇,他表示:「《朝鮮婚姻大作戰》劇本有趣、題材新穎,雖然我不擅長拍攝史劇,但是我有強烈的慾望去征服它,希望演員事業可以細水長流。所以先不管我演得好不好,我都渴望得到認同,就算被罵我也會勇於挑戰,更加努力才對。」該劇是路雲自SF9退團後播出的首部作品,他坦言:「因為貪心想把演員這個職業做得更好,才選擇離開團體。」儘管許多人因為這個決定難過,但路雲與SF9成員的互動如常,沒有改變。談及角色,路雲笑言和自己個性完全相反,「炡㥥是個憤世忌俗,不懂得與人相處的天才,精神狀態和情感好像停留在十七歲,這和我很不一樣,我不太會展露負面情緒,通常在感到不開心之前,就會先自己調整好心情。」戀愛零經驗的路雲透過禁書了解男女之情。(圖/東森)劇中路雲大聲說話、一言不合就告人,戀愛零經驗的他竟是透過禁書了解男女之情,「感覺不像一般電視劇的男主角,所以我嘗試用可愛的方法來詮釋,以前也從未在戲劇裡做過這些表情,為了看起來比較可愛,還增胖了三公斤左右。」他在拍攝前不只把劇本看得透徹,還會背下對方的台詞,甚至把劇本放在枕頭底下睡覺,「祈禱台詞一定要進入腦海裡。」憑著《殭屍校園》走紅、被封為「最美班長」的趙怡賢在劇中則有雙重身分,表面是看似氣質端莊優雅的年輕寡婦「鄭順德」,私下卻是首飾小販兼漢陽最強媒婆「驪州嬸」,為曠男怨女撮合姻緣,她表示:「在兩個身份間轉換並不困難,反而相當有趣,妝髮造型都變成另一個樣子,好像扮演兩個角色,但依舊是鄭順德,我很樂在其中。雖然沒有當過媳婦,但我覺得演媳婦的角色時很舒服;而當我在詮釋紅娘角色時,路雲會刻意營造緊張的氣氛,我也盡全力展現外放的一面,在拍戲過程中,我覺得個性變得更加開朗。」被封為「最美班長」的趙怡賢有雙重身分。(圖/東森)談及與路雲的合作,趙怡賢說:「麓雲是個非常溫暖、開朗、有愛心的哥哥!」兩人有著三十公分身高差,光從相處的畫面就能感受到曖昧氛圍,而她在劇中展現刁鑽潑辣、鬼靈精怪的性格,「在看到劇本前,聽說這是一部史劇而感到有壓力,但讀完劇本後,發現鄭順德這角色非常吸引人,而且順德真的很可愛。」一幕為搶回路雲手上的未婚禁小說,兩人不僅互相鬥嘴,趙怡賢還大膽逼近質問:「何苦對已嫁做人婦的小販糾纏不休,還以為您看上我了呢!」令路雲當場語塞還打嗝,也在他心中埋下愛的種子,要觀眾期待兩人的化學反應。劇情描述漢陽「最年輕狀元」沈炡㥥(路雲 飾)被公主相中成為附馬,卻在大喜之日喪偶,於是以鰥夫身份生活了八年,期間不但仕途受阻,還必須強制守貞,為此他連年上奏主張婚姻無效,某天王命他在兩個月內促成三位怨女出嫁,成事的話會還他單身,因此他找上年輕寡婦、最強媒婆鄭順德(趙怡賢 飾)合作。本是替曠男怨女覓良緣,意外為彼此牽起紅線,一連串笑料百出的結婚大作戰即將展開。《朝鮮婚姻大作戰》將於明(3日)晚上十一點在東森戲劇台首播。
受邀擔任苗栗火旁龍點睛官 柯文哲自嘲身分已變「總統落選人」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18日受邀參加苗栗「火旁龍開光點睛」活動,柯文哲致詞時笑言,自己的身分已從去年的「總統候選人」轉變為「總統落選人」,因此時間比較有空,特別前往參加此活動,增廣見聞。點睛儀式由苗栗市代理市長葉志航主持,苗栗縣長鍾東錦、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國民黨立委邱鎮軍、柯文哲以及陳佩琪等人,向玉清宮眾神焚香祝禱、上奏表章後,遵循客家古禮為13尾祥龍點睛,而柯文哲擔任點睛官,為祥龍開光點睛,依序從龍眼開始,一路點至龍耳、鼻、舌、額、身、尾,並以金花紅綵為祥龍「掛紅」,儀式莊嚴且隆重。柯文哲表示,在字典中找不到「火旁」這個字,而地方社區發展需要擁有特色和節慶,「一庄一特色、一庄一節慶」,每個地方都應該有其獨特的產品和節慶活動,而苗栗的火旁龍活動便是地方節慶,也是全國唯一的文化。柯文哲提到,在邱鎮軍擔任市長期間,多次邀請他參加火旁龍活動,但一直都很忙,柯文哲開玩笑表示,一個多月前他是總統候選人,現在變成總統落選人,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參與此類活動,對他來說也是擴展見聞的機會。
媽祖及大道公出巡 一個下雨一個刮風
全球媽祖信眾人數超過2億人,今年世界三大宗教盛世「大甲媽祖進香」確定於2023年4月21日23點05分(農曆三月三日子時)起駕前往新港奉天宮進香,於4月30日回鑾。為期9天8夜的行程,將行經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共4個縣市,繞境全程約340公里,於遶境期間,媽祖將沿途駐駕彰化市南瑤宮、西螺鎮福興宮、新港鄉奉天宮、北斗鎮奠安宮、彰化市天后宮、清水區朝興宮,最後回到大甲鎮瀾宮供信徒參拜。媽祖與大道公(保生大帝),同為閩南人,據說祂們昇天後,經常在沿海一帶上空巡視,如果遇有颱風翻船,或是瘟疫流行時,便下來救人。因此,他們也時常見面,而大道公見媽祖貌美,竟然一見鍾情。有一天,祂們倆在巡行中再度相遇,大道公向媽祖求婚不成,並受媽祖斥責不可亂動凡心。大道公一時非常生氣,但又怕媽祖把這事上奏玉皇大帝,事後大道公卻常常俟機報復,以洩心頭之恨。就在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這一天,媽祖出巡,大道公認為機會來了,便施展法術,忽然傾盆大海,把媽祖淋了一身,好像落湯雞,當時媽祖屈指一算,知道是大道公搗鬼,要讓祂難看,故也想藉機報復。翌年三月十五日是大道公生日,大道公出巡,媽祖施展祂的無邊法術,刮起大風,將大道公的烏紗帽吹到地上去了,出巡隊伍潰不成軍,也讓大道公難看。這就是媽祖出巡會下雨,大道公出巡會刮風,媽祖和大道公鬥法的有趣傳說。從此以後,大道公與媽祖的仇越來越深,據說至今還未和好!因此,每逢媽祖生日必定下雨,而大道公生日又必定刮大風,民間故有「媽祖婆雨、大道公風。」的氣象諺語;若當天無風無雨,信徒就說:今年大道公和媽祖婆和解了!神明在出巡前會先降下一場雨,將自家境內的塵埃用雨水洗淨,道教用「洗路」來解釋,亦有區域稱為「洗香路」。對於神明出巡時總是人山人海的情況,出發前的一場雨可以先降低溫度增進涼爽,對信眾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不同的神明信仰對出巡前的一場雨也有不同的說法,例如保儀尊王的信眾解釋就轉變為保儀尊王以大雨趕走農作物上的害蟲,與祂是農業守護神的職責相符。
本周三以前北台灣都有雨 媽祖顯神靈?
媽祖與大道公(保生大帝),同為閩南人,據說祂們昇天後,經常在沿海一帶上空巡視,如果遇有颱風翻船,或是瘟疫流行時,便下來救人。因此,他們也時常見面,而大道公見媽祖貌美,竟然一見鍾情。有一天,祂們倆在巡行中再度相遇,大道公向媽祖求婚不成,並受媽祖斥責不可亂動凡心。大道公一時非常生氣,但又怕媽祖把這事上奏玉皇大帝,事後大道公卻常常俟機報復,以洩心頭之恨。就在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這一天,媽祖出巡,大道公認為機會來了,便施展法術,忽然傾盆大海,把媽祖淋了一身,好像落湯雞,當時媽祖屈指一算,知道是大道公搗鬼,要讓祂難看,故也想藉機報復。翌年三月十五日是大道公生日,大道公出巡,媽祖施展祂的無邊法術,刮起大風,將大道公的烏紗帽吹到地上去了,出巡隊伍潰不成軍,也讓大道公難看。這就是媽祖出巡會下雨,大道公出巡會刮風,媽祖和大道公鬥法的有趣傳說。從此以後,大道公與媽祖的仇越來越深,據說至今還未和好!因此,每逢媽祖生日必定下雨,而大道公生日又必定刮大風,民間故有「媽祖婆雨、大道公風。」的氣象諺語;若當天無風無雨,信徒就說:今年大道公和媽祖婆和解了! 神明在出巡前會先降下一場雨,將自家境內的塵埃用雨水洗淨,道教用「洗路」來解釋,亦有區域稱為「洗香路」。對於神明出巡時總是人山人海的情況,出發前的一場雨可以先降低溫度增進涼爽,對信眾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不同的神明信仰對出巡前的一場雨也有不同的說法,例如保儀尊王的信眾解釋就轉變為保儀尊王以大雨趕走農作物上的害蟲,與祂是農業守護神的職責相符。
公園教的歷史課/日軍攻擊斯卡羅原住民 意外開啟沈葆楨護台人生
億載金城公園是許多造訪台南的觀光客必到景點,又名「二鯤鯓砲台」,是由清廷任命的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以台灣海防欽差大臣的名義來台規劃興建。台南市政府後來也在1975年設置沈葆楨半身銅像,以紀念二鯤鯓砲台建立一百周年。沈葆楨原本追隨湘軍統領曾國藩對抗太平天國,先後任職清朝江西巡撫、船政大臣(監督福州馬尾造船廠),為何會臨危受命擔任台灣海防欽差大臣,開啟他的「護台人生」?原來是與1874年(同治13年)日本攻台的牡丹社事件有關,當時日軍攻擊對象也包括住在恆春半島的「斯卡羅」族原住民。沈葆楨出生在1820年,是清朝同治中興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他在1847年考上進士後,在咸豐年間歷任御史、江西巡撫,曾追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作戰,擒獲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等人,1866年(同治五年)升任船政總理大臣,監管福州馬尾造船廠、建造北洋、南洋海軍使用的軍艦,並設立第一個海軍學校「福建船政學堂」,替北洋水師與洋務運動培養不少人才。1874年「牡丹社事件」爆發,日軍出兵攻打恆春,清廷查知日本侵略台灣的意圖,緊急派遣船政大臣沈葆楨到台灣籌辦防務。日軍登陸台灣後,與恆春的斯卡羅族原住民激戰,清廷認為事態嚴重,擢升沈葆楨為欽差大臣,兼領台灣海防,可統帥福建總兵、道尹兵力及江蘇、廣東沿海各港口輪船,並有權與日方交涉。沈葆楨隨即提出「聯外交、儲利器、儲人才、通消息」等四項對台政務建議,清廷都予以同意辦理。為紀念沈葆楨對台灣的貢獻,馬前總統2006年曾在台北市長任內,將市政府一樓大廳命名為「沈葆楨廳」,但「沈葆楨廳」的匾額在柯文哲擔任市長後已經取下。(圖/報系資料庫)文化大學歷史系系主任倪仲俊認為,台灣的「銅像」近年來雖常被「政治」解讀,但銅像其實是供後人探究歷史的索引工具。例如看見億載金城內的沈葆楨銅像,若進一步瞭解,沈葆楨是在何種時代背景下,被清廷派到台灣,以及他在台灣近代化過程扮演的角色,進而對當時的台灣為何有近代化需求的議題感興趣,就可能產生進一步探索,自從清末鴉片戰爭後,台灣被迫面對的國際環境與戰略角色變化,沈葆楨在清末身處大時代下的進退應對,就能讓不會動的雕像,透過耙梳其背後的歷史,而顯示出意義。倪仲俊建議,若要進一步探討沈葆楨銅像與你我的關聯,不妨先瞭解自己與社會、時代的連結為何,進而思考台灣在世界上的位置與角色,他認為「以史為鑑」其實有助於提升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當時面對的是清朝國力衰退、帝國主義崛起,沈葆楨到台灣後,有感於列強對台灣虎視眈眈,他提出的「解方」就是積極推動洋務運動的經驗用在規劃台灣建設;反觀現今的台灣,也仍是在大國博奕下的夾縫努力求生,時代背景雖不同,但面對的大環境考驗卻有相類似之處,自然就會凸顯讀沈葆楨歷史的實用價值,而協助後人盡量做出正確的決定,就是學歷史的目的之一。細屬沈葆楨在台灣推動的建設,包括任內重行規劃台灣的行政區域,設置恆春縣、成立台北府等等,加速台灣各地發展;另外,加強台灣防禦能力,例如興建台南二鯤鯓砲台、恆春縣城牆等;他還同時開發東台灣地區,招撫高山原住民,防止原住民再「出草」漢人。沈葆楨並曾上奏清廷,請求解除關於台灣之各種禁令,獲得朝廷同意,讓漢人大量來台,替開發台灣增加生力軍。沈葆楨在台灣的時間僅一年,雖然不長,但卻打下台灣日後持續發展的基礎,包括用機器開採基隆煤礦,1875年(光緒元年),沈葆楨被派任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離開台灣,改負責督辦南洋水師。五年後在江寧任上病逝。1886年(光緒十一年)台灣正式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也繼續依循沈葆楨任內的基礎繼續建設台灣,讓台灣的發展邁入了另一個新的里程。文化大學歷史系主任倪仲俊認為,古人銅像是耙梳歷史的一種索引,若看到沈葆楨銅像能引起民眾對於台灣史的好奇與興趣,進而研究探索,即能令歷史產生實用意義(圖/報系資料庫、翻攝自文大歷史系臉書)
清巡撫「隱瞞疫情」遭雍正怒轟:可笑之極!網諷:真有既視感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被認為是病毒發源地的中國遭到國際質疑隱瞞疫情,才會造成疫情在全球快速傳播,而中國卻又不斷推卸責任,更是讓許多國家不滿。而我國故宮12日在臉書上PO出了一份地方官員上奏給雍正的奏疏,上面載述雍正六年(1728)春夏之交發生於全國的疾疫大流行,但該名地方官員竟隱瞞疫情,甚至推卸責任,讓雍正大怒,直接在奏疏上痛批「所奏可笑之極」。網友看完後,紛紛留言笑稱「真有既視感」。故宮在臉書PO文表示,故宮圖書文獻處同仁意外翻檢出若干清代奏摺文書,上面載述雍正六年(1728)春夏之交發生於全國的疾疫大流行。當時疫情蔓延區域包括江西、江蘇、安徽、湖南、河南,以及山西、陝西、甘肅、直隸、熱河等地,感染者皆出現「頭疼身熱」的病癥,雖然病不至死,患者在發病三至五天後就能自行痊癒,不過疫情看來相當嚴峻,因此雍正皇帝在甘肅巡撫莽鵠立(1672-1736)的奏摺上批示:「今歲時氣竟徧天(下),從來未聞,大奇!」(圖/翻攝故宮臉書)然而,當大部分地方官員動員抗疫,卻仍有少部分官員糊塗裝傻,雍正皇帝向江西巡撫布蘭泰詢問省內疫情,他竟於奏疏上回覆「民間多病」是因「飽食貪眠」,意謂百姓好吃懶做,「並非疫氣流行」。雍正看完後勃然大怒,氣的在奏疏上痛批布蘭泰「所奏可笑之極」、「看你有些昏憒」、「精神甚不如」,甚至還罵他才具平庸,「係中才庸常人」。而故宮小編也在文末表示「職任一省之長,抗疫如此茍且,看來也是另一種災難。」貼文一出,許多網友看完後有感而發,紛紛留言「江西巡撫就說贛話啊」、「官場練肖話也是蠻強的啊啊」、「這種粉飾太平的蠢話,真有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