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科技
」 林廷芳 勤美集團 三聯科技 勤美之森寶佳「永佳捷」電梯亮相!林家宏揪團對決日系大廠 「不缺工速裝梯」成賣點
由寶佳集團投資創設的電梯品牌Masada「永佳捷」生產總部,於今天(18日)正式亮相並舉行智能化電梯、人臉辨識2.0感應電梯的啟動儀式,挾著房產界「推案王寶佳」新梯訂單,董事長許作名強調還會以「價格戰、回饋毛利」策略鎖定電梯維修保養、汰舊換新市場,強攻市占率。Masada「永佳捷」18日舉行電梯啟動儀式,圖左起為新理想董座葉清宗、三聯科技董座林大鈞、瑞築建設董座陳朝城、永佳捷許作名、大華建設董座鄭斯聰、永彰科技董座顏明宏與春虹建設副董黃宗元。(圖/李蕙璇攝)國內電梯約百億元市場,主要為日系的日立永大、三菱與崇友(東芝)為主,隨著寶佳退出永大機電(現已下市,更名為日立永大)經營權,由林家宏主導新團隊自創電梯品牌,正讓電梯市場重新洗牌;尤其對建案成本價格敏感的房產界大咖興富發等也正觀察該役國產品牌對戰日系品牌的戰況變化。Masada「永佳捷」電梯啟動儀式,由董事長許作名主持,包括寶佳機構旗下瑞築建設(6198)董事長陳朝城、永彰科技(4523)董事長顏明宏、三聯科技(5493)董事長林大鈞、春虹建設副董事長黃宗元與新理想廣告董事長葉清宗等人共同按鈕完成。許作名說,電梯過去50年來形成寡斷、高毛利局面,現在隨著電子電力科技快速進展,例如變頻器、永磁同步伺服電機等,使得電梯產品產製技術變得成熟,屬性也趨向大眾商品化,加上都更市場的擴大,這些契機讓永佳捷這種新創公司有機會發展開來。許作名並說,永佳捷Masada做為國產電梯品牌,已在全台各大縣市設立服務據點,花費上億鉅資蓋廠房、展廳、興建電梯研究塔與籌設研發中心擴大招募優秀人才,並於大陸華東、華南等七省設立電梯維修共享平台,讓利給用戶與同業,同時還規劃在東南亞越南、馬來西亞等設生產線佈局印尼、澳洲、紐西蘭、法國、美國等擴大服務據點。隨著房市缺工衝擊,據悉,電梯產業也受到工班人數變少而影響裝梯效能,有大廠業者正因無法按期安裝電梯,近期屢屢接到客戶寄來的存證信函催促履約,也有業者一年多前即「以價制量」控管訂單數降低影響。以上這些問題正讓房產界老闆感到頭疼,某建設董座就跟CTWANT記者說,挑選電梯「首重安全,還有能夠有效率安裝、維修與控管成本」這三要素,即是他會選擇的合作廠商。許作名不諱言地說,「我們新公司新氣象,開出高薪找人才,沒有缺工困擾」,總經理蔡定憲則說,永佳捷電梯也進入市場,接下來也會進駐高鐵烏日站旁的大華縱橫、左營站恆鵬世紀莊園等建案社區裡,正逐步完成維保梯目標3千台(毛利率大於50%)、汰舊換新(毛利率20~30%)與新梯(毛利率約10%)各年約600台,年營收上看五億元的目標前進。勤美(1532)董事長林廷芳與集團關係企業三聯科技董事長林大鈞父子檔,今天也聯袂出席活動,對於今年首季房市量縮逾二成,林廷芳認為「房市還是看剛性需求,對自用等有需要住房民眾來說,還是會先看新推案住宅,這也會同時帶動老舊房子的汰換率」。至於房市降溫影響市場供需量,雖有相關業界認為「空屋還待消化」,但這一波打房政策確實也讓部分投資客退出市場;大華建設董事長鄭斯聰則認為,「自用宅需求仍高」,接下來會考量成本等透過「坪數、總價」調控新推案產品,讓首購族、自備款多寡客層有許多選項。永佳捷廠辦總部位於桃園市觀音區永彰科技園區內,第一期廠辦面積共達近1500坪,包括教育訓練梯、產線、研發、品保驗證、倉儲區、展廳、辦公室等,電梯塔預計今年11月底竣工。今天還有全台首次曝光,包括與台灣地震感測器龍頭三聯科技合作開發將數位感測器放置電梯機房,當地震來襲達到一定震度會自動停靠最近樓層開啟逃生,亦能監測大樓耐震度,提前警示保障住戶安全。還有與春虹建設所投資的視銳光科技「人臉識別2.0」合作,掃描後電梯自動開啟自動顯示預定到達樓層,全程免接觸,可藉此排除個資外洩與侵犯隱私權疑慮;與永彰科技獨家專利的keyless電子門鎖合作,包括電梯呼梯,住戶回家搭梯開門可免接觸。
奧運國手變老董1/前滑雪國手轉戰商場 事業橫跨3產業年營收百億
全國為奧運奪牌歡慶中,8月11日超馬國手林義傑、跆拳道金牌選手陳詩欣及立委們匯聚一堂,參與一場嚴肅的國是體育論壇,主題是「探討體育專法設立可行性」。會中,一位西裝筆挺的企業家發言激昂,贏得熱烈掌聲。「想在國際競賽中得牌,必須有培養選手的長期制度,並且讓運動朝產業發展,不能只靠教育部,建請成立『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達到跨部門資源整合。」本刊調查,這名在台上侃侃而談的男子,正是勤美集團(1532)董事長林廷芳。8月份一場體育國是論壇上,超馬國手林義傑(中)、跆拳道金牌選手陳詩欣(左2)及多位立法委員出席,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倡議體育署升格(左3)。(圖/義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今年64歲的林廷芳,年輕時曾是滑雪及射擊國手,2011年還擔任中華台北代表團總領隊,帶隊出戰亞洲冬季運動會,為體育界大老之一。他原本打理父親所創的環境監測公司「三聯科技」,5年前退休時,被舅舅、勤美集團創辦人何明憲找去接班。 從國手到企業人,林廷芳陪伴國家體育發展超過40年,看問題看得比別人更透徹。以這次東奧選手搭乘經濟艙爭議為例,「照政府審計部規定,選手向來都是坐經濟艙,只是過去長榮張榮發先生禮遇選手主動升等商務艙,如果政府不修法或特別『下條子』,底下公務員只能照規定走。」他直言,教育部體育署的基層公務員根本無能為力。林廷芳熱愛運動,於中原大學大二時擔任登山社社長,大四成了滑雪國手,1980年參加美國冬季奧運,靠同學越洋郵寄筆記讀書,回台補考完成學業,「能4年畢業我也覺得自己很厲害。」(圖/林廷芳提供)「如果要讓運動選手在國際賽事繼續奪牌,政府應保持開放態度,制定相關法規,讓企業界適時接手協助延續他們的運動員生涯。」林廷芳以他曾任社長的台北市東華扶輪社為例,十二年前台北市舉辦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時,即募資成立運動基金,專案培養基層選手與教練,迄今投入逾千萬元。 「當sport(運動)不再是教育,而發展成產業,考慮到選手生涯規劃,因此需要體育專法及跨部門的委員會做資源整合。」對於這次中華隊得到12塊獎牌,且選手平均年齡不到25歲,林廷芳這位老國手開心地說,「這是台灣運動民主化的起步,代表人民生活水準到一個程度才能有這樣擴展。」林廷芳長期關注體育,2011年擔任中華台北代表團總領隊,帶隊出戰亞洲冬季運動會,目前擔任中華奧會執行委員。(圖/翻攝自2011亞洲冬季運動畫面)
奧運國手變老董2/金屬、飯店業績消長互見 疫情像打仗「恨不得月有40天!」
經過3個月的WFH(居家辦公),8月第三個禮拜,位於台北市仁愛路圓環的勤美集團總部終於正常上班。「這2、3個月跟一場夢一樣,每天像打仗。」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疫後首度受訪,「現在恨不得1個月有40天!」勤美集團1972年從生產鑄造起家,2000年掛牌上市,資本額37.6億元,目前旗下有金屬成型、建設住宅及生活休閒三大事業體,去年營收131億元,其中八成來自金屬成型,2020年及2021年疫情侵襲下,三大事業體命運大不同。「(勤美)在中國有4座廠,台灣2座工廠。去年2~3月中國疫情嚴峻,3廠短暫停工防疫,1廠(勤美達武漢新廠)延後投產,今年疫情獲得控制,產能再提升,已躍居全中國前5大鑄件廠。」林廷芳開心地說。勤美達武漢新廠已於今年4月正式營運,成為未來營運成長的重要動能。(圖/報系資料庫)台灣疫情今年爆發後,勤美新竹廠與子公司化新精密工業雖未停工,但竹南外籍移工群聚確診事件,讓林廷芳如坐針氈,「幸好外籍員工吃住都在工廠,並由勤美自行管理、定期請醫生到廠篩檢,產能不受影響。」如今全球經濟逐步復甦下,勤美金屬成型事業生意大好,尤其是主攻的汽車、工程農業機械、壓縮機三領域精密零件,都有2位數成長。「現在苦惱的是人力不足,時間不夠。」林廷芳苦笑。至於建設事業,5月遇上疫情房市急凍,但在資金回流置產潮下,全年影響不大。「建設怎麼蓋怎麼賣,去年蓋房都是支出,今年交屋後未來每年都會認列營收。」對於原物料大漲造成的影響,林廷芳說,「以鋼構為例,每噸發包價格比3年前漲了近65%。還好勤美在疫情前就做重大決策,有的案子先建後售、加速發包,減少了這次原物料上漲的衝擊。」除了勤美誠品、全國大飯店、台中金典酒店,勤美生活休閒事業還包括超夯的露營勝地「勤美學」。(圖/報系資料庫)不過,勤美集團為明年50周年及旗下璞真建設20周年慶力推的代表作,台中草悟道百億豪宅案「勤美之森」與勤美洲際酒店兩大案,進度嚴重落後。「計畫趕不上變化,缺工缺料使進度落後3~6個月,要追回來很困難。」林廷芳頗為無奈。海嘯第一排的休閒事業最慘。勤美生活休閒事業包含全國大飯店、台中金典酒店以及露營聖地香格里拉勤美學。「很慘!以前住房率有70~80%,疫情期間僅剩個位數。」林廷芳透露,目前住房率僅回到30%,仍在努力中。勤美集團位於台中草悟道的「勤美之森」,被視為50周年代表作,受疫情及缺工影響,無法如期在2022年完工。(圖/張文玠攝)未來洲際酒店還要加入戰場,是否擔憂?林廷芳笑說,「最近看一本書《謝謝你遲到了》,換個角度想,現在飯店生意差,晚點進場也不是壞事。」他樂觀以對,「疫情還有許多不確定性,每個領域都有頭痛問題,還好有多角化經營,可以彌補營運不佳的事業體。」
奧運國手變老董3/為符合ESG爭取國際客戶 這家傳產使出殺手鐧99%採回收鋼材
8月下旬一個禮拜二早上,穿著工廠制服的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從台北驅車到桃園楊梅化新精密工業廠區,固定每周一次的巡廠,身後跟著總經理與營運長,報告最新營運狀況。勤美曾是台灣最大生鐵進口廠商,「煉鐵其實對環境汙染影響大,是一件非常罪過的事!」林廷芳告訴記者,5年前他接手勤美集團後便著手「循環經濟」,特別請來國外顧問提高鑄造冶金技術,將回收鋼材做出與生鐵一樣的品質,如今勤美的鑄造業務99%使用回收鋼材,幾乎告別生鐵!勤美於2016年起就各廠房自產綠電,共計安裝4.89MW太陽能發電設備,每年減少碳排放量相當於10.62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圖為勤美蘇州勤堡廠。(圖/勤美集團提供)步入占地6,000坪的化新廠區,林廷芳抬頭看著屋頂上的太陽能板,「為減少碳排放,2016年勤美各廠房就已經自產綠電。」在傳產鑄造業中,勤美是領先實踐ESG(永續投資)的業者。寬敞整齊的廠房中,機械聲轟隆隆運轉,他指著機器上的螢幕告訴記者,「這幾年導入的智慧製造、高端數控,不僅將製程圖表化,在辦公室或客戶端,都能即時透過手機和電腦雲端掌控製程。」勤美已從昔日傳統黑手鑄造廠,翻身為「高端精密部件」製造商。去年7月蘋果喊出2030年零碳排,勤美雖非蘋果供應鏈,但林廷芳卻非常有感,「這幾年來,我們爭取國際客戶訂單,客戶第一考量就是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價格在其次。」像是Bosch、General Motors、John Deere、Caterpillar…等知名大廠都是勤美的主要客戶。「碳權問題已是民間企業的燃眉之急,未來做不到零碳排,就等同沒有競爭力。」他話鋒一轉,「政府至今還提不出零碳排的能源政策,把大家找回來投資設廠,缺工又缺電,綠電又一家獨享。2026年歐盟申報碳稅,以外銷為重的台灣,碳稅繳定了,到時一定會重創台灣經濟!」去年百年大旱科技大廠缺水,林廷芳率先想到將工地抽取的地下水,捐水給台積電,為中科解除燃眉之急。(圖/報系資料庫)林廷芳如此關心能源議題,與成長背景有關。他的父親林榮渠,是第一批跟著台電前董事長孫運璿建立台灣電力系統的工程師,1967年創立「三聯科技」,投入大地工程監測行業,參與過十大建設及101大樓等興建環境監控,林榮渠退休後,交棒給林廷芳與孫子林大鈞。從小跟著父親蓋電廠建水庫的林廷芳自曝,「我從小四處為家,國小一到三年級都住在山裡」,因此熱愛爬山和關注環境。去年台灣經歷百年大旱,林廷芳靈機一動,將旗下建案「勤美之森」抽取的地下水,提供給台積電解渴,落實地下水資源再利用,還帶動其他工地響應。對於台灣綠電不足,離零碳排仍遙遠,林廷芳苦笑,「當後面有熊追時,跑得比另外一個人快就好,商場競爭就是這樣!」他只好努力將勤美的競爭力維持在前段班。林廷芳表示,勤美近5年向德國、日本購入高端精密加工設備,數控機台已破1,000台,投資數十億元。(圖/勤美集團提供)
奧運國手變老董4/企業菁英擠19坪大屋子長大 孕育台中第一大企業家族
明年即將50周年的勤美集團(1532),近年從鑄造業轉型為「高端精密部件」製造廠,跨足的建設及飯店業打響名號,尤其正在台中草悟道黃金地段打造中的百億豪宅,更是備受矚目。背後操盤人64歲的董座林廷芳,其實是5年前被迫「接班」。勤美集團是林廷芳的舅舅何明憲一手創辦,這段舅甥的接班故事,要從林廷芳兒時說起。林廷芳的父親林榮渠原是台電工程師,1967年創辦「三聯科技」時,帶著一家4口從台中北上。當時,林榮渠與妻子何月圓的弟妹們相繼考取北部學校,為省租金,全借住在林家中,因此19坪大的房子裡,一度擠入10多人住。林廷芳(右)與父親林榮渠(左)感情甚篤,從小看著父母親忙碌奔走,創立三聯科技,長大後也跟著進入公司幫忙,至今在三聯科技服務已有40年。(圖/翻攝自三聯技術第95期)當年借居林家的人,除了戶長林榮渠創辦三聯科技,林榮渠的弟弟林正義成立太平洋自行車,妻弟何明憲創辦勤美集團,另一位妹妹何月欣後來與先生羅崑泉創辦喬山健康科技,何家一脈本是永豐餘何家的親戚,因此勤美集團又被稱為是台中第一大企業家族。喬山健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夫人何月欣(左)與董事長羅崑泉(右)是林廷芳的阿姨、姨丈。(圖/報系資料庫)林廷芳的母親何月圓有14個兄弟姊妹,她排行老五,何明憲是老么,林廷芳喊何明憲「舅舅」,兩人僅差10歲,從小一起長大。何明憲大學畢業後與另外2名同學一起創辦勤美,因資金不夠,便找上姊夫林榮渠入股,林家也算是勤美創始股東之一。「勤美集團與三聯科技前20年辦公室幾乎都在一起,跑銀行也互相支援,兩家公司業務持續擴大,直到1983年才各自買新辦公室,分地辦公。」林廷芳說,父親日文好又有機電背景,勤美每次去日本採購設備或參訪,都會找父親幫忙。林廷芳一路在何明憲身旁,跟前跟後,對勤美業務也有所了解,何明憲成立「璞真建設」時,也找來林廷芳一起投資。不過,林廷芳從未想過要接手勤美集團。今年已64歲的林廷芳,勇於接受挑戰,在他熱愛的運動項目中,已跑過約150場全程馬拉松,去年更完成百岳壯舉。(圖/林廷芳提供)林廷芳在三聯科技工作40年,「我因為愛爬山、愛運動,55歲時辦退休,回聘當顧問,那時計畫56歲每月去公司要少1個禮拜,57歲少2個禮拜,到59歲時就不用再進公司,沒想到58歲時,長輩就說『你這麼多時間,可以用來做一些事。』」林廷芳笑說,當時勤美集團3位創辦人都70多歲,「退休大夢還輪不到我。」接手勤美後,林廷芳還「斜槓」擔任中華奧會執行委員,也是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被友人稱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奇人董仔。 「我是一個喜歡面對問題的人,問題來了就解決,沒試過就嘗試看看。」林廷芳說,在保守的70年代,他出國參加滑雪等危險運動,母親無條件鼓勵和支持,造就他勇於接受挑戰的韌性,「前面沒路,我在前方披荊斬棘,當我走過後,路自然形成。」他下一步盤算朝控股公司前進,各事業群建立經理人團隊,「這樣我才能安心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