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缸引擎
」 跨界休旅新車試駕/充滿電能卻無里程焦慮 Nissan Kicks e-Power破百萬值得嗎?
今年上半年,裕隆日產汽車以「不用充電的電動車」的黑科技,邁進除了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及插電式混合車以外的新能源市場,繼X-Trail e-Power作為首發車款,引起關注以後;下半年再引進Kickse-Power進攻小型跨界休旅市場,但是由於進口身份、新技術注入,因此價格來到104.9萬元,不過仍在開放接單預售累積超過250張。據統計,新能源車(含電動車+油電車)自2018年至今已成長10倍以上,但是許多消費者因為充電地點少、住家無法安裝充電設備、充電時間太長等問題,仍然無法投入電動車的懷抱。不過e-Power由引擎、鋰電池、逆變器、馬達構成,為100%純電驅動系統,引擎僅有發電功用,因此具有近似電動車的駕馭感受,又沒有電動車的里程焦慮。Kicks e-Power上市初期引進3個單色及2個雙色,在前車門兩側及背門上可以看到「e-Power」專屬銘牌,搭配全新17吋Continental馬牌輪胎,其餘沿用現行小改款設計,並無太多電能相關元素,有點可惜;內裝座椅與國產版本相比較硬,但是坐起來依然舒適,支撐性更佳,搭配全新鋼琴烤漆電子排檔桿、7吋數位儀表板,可以從中看見能源流向資,而標準行李廂容積則與油車一樣為428公升。車門上可以看到「e-Power」專屬銘牌,還搭配全新17吋Continental馬牌輪胎。(圖/黃威彬攝)內裝採用全新鋼琴烤漆電子排檔桿。(圖/黃威彬攝)7吋數位儀表板上,可以清楚看見能源流向資訊。(圖/黃威彬攝)值得一提的是,Kicks e-Power採用為1.2升三缸引擎,最大馬力82hp/6000rpm、最大扭力10.5kgm/3600-5200rpm ;電動馬達則具有116hp/28.5kgm的最大輸出表現,且根據經濟部能源署資料顯示,Kicks e-Power平均油耗為22.0km/L。動力部分採用1.2升三缸引擎,且油耗表現為22.0km/L。(圖/黃威彬攝)同時,在純電行駛時會放大其他聲量,因此原廠在Kicks e-Power的引擎室、四邊車門、前門玻璃和後輪拱等處都升級隔音工程,e-Power智慧引擎控制也會基於輪胎轉速變化,估算道路噪音並控制引擎啟閉,也就是說路面崎嶇時,輪胎噪音大引擎趁機發電。本刊記者實際駕駛後發現,在快速道路或國道上高速行駛時,幾乎聽不太到噪音及風切聲。雖然是小型休旅,但是後座空間也相當足夠。(圖/黃威彬攝)Kicks e-Power有包含平衡加速度及油耗的Sport、強調油耗表現的ECO、標準操駕的Normal三種駕駛模式,在山路快速行駛時,開啟Sport模式可以感受車輛源源不絕的動力注入,過程非常暢快且輕盈,真的有種在開電動車的錯覺;行駛在一般道路時,使用Normal模式也能感受起步的輕快,穿梭市區輕而易舉;開啟ECO與Sport模式時,鬆開油門便會自行煞車,也就是所謂的One-pedal單踏板模式,藉此增加電池回充的能量。在山路快速行駛時,用Sport模式絲毫不費力。(圖/黃威彬攝)可惜的是,雖然Kicks e-Power在安全配備方面具有LDW車道偏離警示系統、FCW前方碰撞預警系統、HSA斜坡起步防滑系統、360度環景影像監控系統、ICC智慧型全速域定速控制系統、PFCW超視距車輛追撞警示系統、IEB防追撞緊急煞車系統、PDW行人偵測警示系統、ATC主動循跡過彎輔助、BSW盲點警示系統、RCTA後方車側警示系統,但是並沒有標配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沒有標配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難免還是讓人覺得可惜。(圖/黃威彬攝)裕隆日產自從2018年引進Kicks以後,在台創下1年販售14,000輛的優異成績,打響在小型跨界休旅的好名聲;以「技術的日產」聞名的Nissan如今加入e-Power動力,不僅鎖定小家庭使用,更順應時勢加入新能源的市場,在電動車逐漸崛起的世代,Kicks e-Power開起來具有純電車的寧靜和起步加速,卻又解決車主里程焦慮、充電時間過長的痛點,是油轉電最折衷的好選擇。不過如果對電動車有興趣卻又害怕里程焦慮,的確可以考慮這台「不用充電的電動車」。(圖/黃威彬攝)
下半年重點車款2/豪華、平價進口品牌不遑多讓 房車休旅車MPV搶進市場
不僅國產車廠推出重點車款搶市,隨著進口車選擇的增加、據點的提升,消費者也漸漸投入進口車的懷抱,累計上半年全台新車掛牌數23萬4857輛,年增15.6%,創下18年來同期新高,其中進口車6月掛牌量達2萬2433輛,年增54.8%,以52.9%的市占率超越國產車,成3年來進口車市占的新高,這樣出色的表現,也讓更多進口重點車款在下半年陸續報到。Honda Civic e:HEV售價:139.9萬元上市時程:7月12日不論國產還是進口,都由台灣本田開出第一槍,原本預計5月上市的第十一代Civic e:HEV,因日廠生產時程延後,終於在7月12日正式登場,並以「日本進口加上油電動力」身分回歸,售價139.9萬元。Civic e:HEV以「次世代電油車」尖端動力科技,結合全新開發的2.0L直列 4 汽缸 Atkinson循環DOHC i-VTEC缸內直噴引擎,搭配雙電動馬達及PCU(Power Control Unit)電力控制單元,實現184匹馬力及32.1公斤米扭力輸出優勢。自2月預賞會亮相後2周內首批配額300台全數售罄,Honda Taiwan再追加500台目前也宣布即將完售,至於交車等候時間?內部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現在訂單約800台,不過每個月只有200台不到的量,所以大概要等2至4個月。」台灣本田Civic e:HEV以「日本進口加上油電動力」身分回歸。(圖/方萬民攝)Mercedes-Benz GLE 售價:337萬元至512萬元上市時程:7月18日Mercedes-Benz全新豪華休旅GLE在台上市,引進一般版本、Coupe跑車版本、以及Mercedes-AMG性能車型,建議售價337萬元起。在動力方面全數搭載48V高效輕油電系統,其中2.0升4缸柴油的300 d能輸出269匹馬力與56.1公斤米扭力,3.0升直列6缸汽油的450可輸出381匹馬力與51公斤米扭力,最頂級的AMG GLE 53車型則具有435匹馬力與57.1公斤米扭力,所有車型均配有全時四驅系統。BMW X5、X6售價:345萬元至760萬元上市時程:8月10日BMW總代理汎德(2247)發表品牌休旅主力BMW X5、X6,共有X5 xDrive30d xLine、X5 xDrive40i M Sport、X6 xDrive40i M Sport以及X6 M60i xDrive四款車型,建議售價345萬元起,且BMW X6 M Competition更在台首度亮相,建議售價760萬元。此次改款重點為車內設計,全新X5與X6將12.3吋虛擬數位儀錶、14.9吋中控觸控螢幕所構成的懸浮式曲面螢幕成為座艙視覺焦點,同時結合BMW Operating System 8.5,提供更直覺的邏輯操作,還有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車況抬頭顯示器、智慧語音助理2.0、手機無線充電裝置及BMW手機數位鑰匙2.0等,更搭載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標配同級唯一的變換車道輔助、手機遙控停車、最遠可記憶200m的自動倒車輔助以及記憶路徑停車輔助。Lexus LM售價:預估439萬元起上市時程:8月22日豪華MPV代表Lexus LM在台灣提供350h、500h 2種油電版本,預售價439萬起,而和泰也宣布將在8月22日正式發表。在尺碼上軸距維持3,000mm,不過長寬高來到5,125x1,890x1,955mm。動力部分,新一代 LM 350h採用2.5升Hybrid油電動力系統,具備250匹與24.4公斤米綜效輸出,採用E-Four電子四驅設定;而LM 500h則搭載2.4升渦輪油電動力,擁有371匹及46.9公斤米綜效輸出,並配置 Direct4 四驅系統。Mazda CX-60售價:預估150萬元起上市時程:第4季台灣馬自達於2023年初媒體餐敘中預告,CX-60將在下半年導入,而這輛SUV近期在菲律賓發表,當地售價換算新台幣約157至163萬元,預計屆時在台發表價格也相去不遠。以菲律賓規格來說,Mazda CX-60長寬高為4,745×1,890×1,680mm,軸距2,870mm。「AWD汽油渦輪」搭載3.3升e-Skyactiv-G直列6缸渦輪汽油引擎,搭配48V輕油電(0.33kWh鋰電池),可輸出284匹馬力與45.9公斤米扭力,配上8速手自排;「AWD柴油渦輪」搭載3.3升e-Skyactiv-D直列6缸渦輪柴油引擎,搭配48V輕油電,可輸出254匹馬力與56.1公斤米扭力。台灣馬自達在今年初媒體餐敘中預告將有重量級車款導入,目前CX-60已在菲律賓作為亞太首發市場發表。(圖/Mazda提供)Mercedes-Benz E-Class售價:預估275萬元起上市時程:最快第3季Mercedes-Benz全新E-Class(原廠代號W214)此次大改款第6代具豐富動力編成,包括48V輕油電汽、柴油引擎、PHEV插電式油電等,台灣市場最快第3季導入。在動力編成方面,入門E-Class採2.0升汽柴油引擎搭配48V輕油電系統,具有204匹與32.6公斤米扭力、而E200d柴油車型則是197匹與44.9公斤米扭力,均搭配9速手自排。至於PHEV插電式油電則有E300e、E400e車型,採2.0升4缸汽油渦輪引擎,搭配129匹電動馬達與25.4kWh鋰電池,在馬力部分E300e具313匹、E400e則為380匹,純電續航里程分別為115公里、109公里。Nissan Kicks e-Power售價:預估95萬元起上市時程:第4季繼Nissan推出X-Traile-Power獲得優異評價後,裕隆日產加緊腳步,針對品牌熱銷車款Kicks,也以進口身分導入e-Power版本,搭載1.2升HR12DE三缸引擎,搭配電動馬達與鋰電池組成的e-Power油電動力系統,最大輸出動力為136hp/28.5kgm,並創造平均油耗 26.3 km/L 的節能表現。不過價格上,由於現行國產Kicks燃油版落在81.8萬至85萬之間,若配上油電動力,加上進口身份,預計會有近百萬的定價。
國產小鴨退場3/車廠分食跨界休旅大餅 MG ZS、Nissan Kicks下半年加入戰局
熱銷的「小鴨」Yaris在6月底下台一鞠躬,和泰預計今年第三季端出全新Yaris Cross分食跨界休旅級距市場的大餅,汽車達人曾彥豪告訴CTWANT記者,「Nissan Kicks、Hyundai Venue、Honda HR-V都有可能受影響。」加上國產MG ZS與Nissan Kicks e-Power也即將曝光,預期接下來會上演一場跨界休旅的廝殺。Nissan Kicks自2018年上市至去年9月,累計銷售達57,900輛,且全新改款的Kicks去年10月至今已突破7千台,坐穩小型跨界休旅的冠軍。在裕隆日產推出X-Trail e-Power創下優良口碑以後,30日舉行的股東會上也確認Kicks e-Power將在今年第四季抵台。以進口身分導入的Kicks e-Power,搭載1.2升HR12DE三缸引擎,搭配電動馬達與鋰電池組成的e-Power油電動力系統,最大輸出動力為136hp/28.5kgm,並創造平均油耗 26.3 km/L 的節能表現。不過價格上,由於燃油版e-Power落在81.8萬至85萬之間,若配上油電動力,預計會有近百萬的定價。Hyundai Venue與Tucson皆為品牌旗下主力車款,Venue自2019上市以來每月保持300至500台的穩定銷量,價格落在68.9萬至79.9萬之間,加上Hyundai總代理南陽實業針對Venue推出許多跳脫白灰黑的車色,像是堤芬妮 · 藍、珍妮佛 · 黃、英倫紅、超圈粉等亮眼色系,深受許多年輕族群的喜愛。內部人士也向本刊記者透露,「冷門車色目前有現車,其餘的大約等一個月。」而Honda首款國產跨界休旅車HR-V在2017年登場,上市以來維持相當穩定的銷售成績,並於去(2022)年6月推出大改款,在同年8月的掛牌數已達2,633輛,並以4,558輛的全年銷售數字,卡位2022年國產休旅車總銷量第10名。根據記者詢問,HR-V目前若下訂大約有1個月的等待期,而內部人士也向記者坦言,「Yaris Cross將會是可敬的對手。」MG自去年重返國內車壇後,推出的HS車系獲市場好評,今年5月更繳出單月破千(1,032)台的里程碑,且1月至5月累計掛牌數達3,883台,躍升為國產中型SUV市場銷量亞軍。MG HS共推出3種車系編成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目前也因為銷售成績超乎預期,將年度目標由原估的10,500輛上修至12,000輛。(圖/黃耀徵攝)趁著這波好評,原廠也在追加2.0T旗艦版的記者會中預告,下半年將推出全新主流級距產品,雖然在本刊記者的追問下,原廠並未證實上市車款,不過MG經銷商卻在臉書洩漏,「如果覺得HS太大的朋友們,我們接下來要推出MG ZS,整個車格都再縮小一節。」也證實了外界的猜測。據海外已發售的資料顯示,MG ZS車身尺碼為4,323x1,809x1,653mm、軸距為2,585mm;動力部分預計會引進1.0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引擎,並搭配6速自排變速箱,最大動力輸出為118hp/15.3kgm。由於HS在高規格、高配備的情況下,擁有91.5萬至121.9萬元的售價,帶給消費者便宜又大碗的印象,因此ZS預計也將比照辦理,估計會落在75至90萬的價格帶,做好迎戰大魔王YarisCross的準備。
飆上路 /四缸更狂野 BMW 220i Gran Coupe
去年發表的2 Series Gran Coupe(2GC),BMW僅導入三缸的218i與四缸的235i,兩種車型價差高達91萬元,如今引進的四缸220i正好填補空缺。以更完整的產品線,瞄準對手M-BENZ CLA。220i GC車身線條流線動感,並配有專屬的M套件。(圖/馬景平攝)過去在車系分類還沒有很複雜的年代,要分辨BMW的車型,從車名的數字就可判斷。車名有1、3、5、7等單數,通常為標準的房車或休旅車;車名若有2、4、6、8等雙數,代表帶有轎跑(Coupe)基因。雖然2系列的外型本就較流線,但同系列還有5門5人座的2 Series Active Tourer(2AT)、5門7人座的2 Series Gran Tourer(2GT),真正要歸類為Coupe的,還是這回試駕的2 Series Gran Coupe(2GC)。全新一代的2GC早在去年秋天就已在台灣上市,不過當時只引進169萬元的入門三缸218i,與260萬元的頂規四缸235i。由於二者之間有著91萬元的價差,流失了不少不願屈就三缸車的年輕消費者。如今總代理汎德汽車總算導入四缸的220i Gran Coupe(以下簡稱220i GC),200萬元以內的售價,應該可以喚回一些車迷。前座的賽車座椅包覆性佳;真皮M款方向盤握感很好。(圖/馬景平攝)搭載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78匹最大馬力與28.5公斤米最大扭力。(圖/馬景平攝)先來談談三缸、四缸引擎的主要差異。其實這幾年各大車廠對於三缸引擎的研發已日益成熟,不僅動力、加速性能不遜於四缸,油耗表現也比四缸好。不過三缸引擎先天易於抖動的問題,仍讓許多人卻步。尤其BMW 2GC的主要對手M-BENZ CLA,入門的CLA200就已使用四缸引擎,逼得汎德不得不導入四缸且中價位的2GC。小改內裝 濃濃運動風為了和218i GC區隔,此番試駕的220i GC,只引進一種Edition M車型。所謂的「Edition M」,簡單說就是視覺可及處多了許多M款的專屬套件,包括M款專屬18吋鋁圈、M款擾流尾翼、藍色煞車卡鉗、雙前座跑車座椅,以及車側、車門踏板、方向盤等處的M字銘牌。標配M款18吋專屬鋁圈,M款煞車卡鉗則是藍色塗裝。(圖/馬景平攝)車艙配置仍是2GC家族的簡潔風格,但使用了大量軟皮材質更有質感。(圖/馬景平攝)坐進車艙內,內裝的鋪陳大致上仍和去年發表的2GC相同。變成深色的天蓬雖然較不易髒,但有種莫名的壓迫感;Alcantara麂皮與藍色網格織布混搭的賽車座椅很有質感,且包覆性極佳;加上大面積軟皮質的內裝與鋁質格紋飾板的搭配,光在車內即可感受到濃濃的運動風格。此外,配備的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板,以及10.25吋中控觸控螢幕,更完全不負BMW的豪華盛名。得心應手 扭力表現佳試駕220i GC真正要感受的,是四缸引擎比三缸更得心應手的駕駛樂趣。為此,本刊記者從台北市內湖區取車後,直殺迂迴的陽金公路,再沿北海岸到基隆,最後由高速公路回到內湖。整段試車路程包括山路、鄉道及快速道路等路況。排氣管改為雙出圓管,與235iGC的雙出方管區隔。(圖/BMW提供)類敞篷跑車的無窗框設計非常時尚。(圖/馬景平攝)低轉速時的扭力表現是本刊記者最稱讚之處,220i GC在1350轉時就能擁有28.6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在陽金公路幾處角度較大的彎道,過得輕鬆寫意。此外,這顆編號B48的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能夠榨出178匹最大馬力,搭配七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不僅換檔時機精準、換檔過程綿密,要大腳油門也能換來如彈射般的貼背感,時速零到100公里加速只需7秒,在高速公路奔馳時煞是過癮。這點,的確是過去試駕三缸的218i GC時,沒能體會到的樂趣。另一個讓本刊記者意外的,則是靜肅性。按理說,一般沒有窗框設計的跑車或轎跑車,風切聲都會很明顯,但220i GC在這方面表現超乎想像,整段試駕過程,本刊記者只聽見由harman/kardon音響傳來悠揚的巴哈無伴奏。真的要挑剔220i GC的駕馭表現,也只能不免俗地提出眾多BMW迷的心聲:如果是後驅車就好了!配備10.25吋的虛擬數位儀表板。(圖/馬景平攝)中控配置10.25吋彩色螢幕,可藉由觸控或旋鈕設定各種功能。(圖/馬景平攝)車長4,526mm雖不及GLA,但220i GC的後座空間表現不俗。(圖/馬景平攝)價格優勢 選擇性更多既然身價來到200萬元,220i GC的安全配備當然也不能馬虎,諸如ACC全速域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盲點偵測警示、主動防撞與行人偵測、車道偏離警示、後方車流警示,以及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等系統,都是標準配備。雖然整個智慧駕駛整合還未到LV2自動駕駛的水準,但已足夠應付多種突發狀況。從售價、動力來看,220i GC正好藉於M-BENZ CLA 200與CLA 250之間,再加上入門的218i GC與頂規的235i GC,不難看出2GC想以更多的選擇性來蠶食對手的市場。2GC也許能在價格上占些優勢,但車格卻小了一些,何況雙B本就各有支持者,在小轎跑這個級距上,這仗還有得打!搭配7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排檔桿旁的旋鈕(箭頭處)用來控制中控螢幕。(圖/馬景平攝)配備知名的harman/kardon音響。(圖/馬景平攝)雙B小轎跑比一比(圖/M-BENZ提供)
飆上路 /四缸更狂野 BMW 220i Gran Coupe
去年發表的2 Series Gran Coupe(2GC),BMW僅導入三缸的218i與四缸的235i,兩種車型價差高達91萬元,如今引進的四缸220i正好填補空缺。以更完整的產品線,瞄準對手M-BENZ CLA。220i GC車身線條流線動感,並配有專屬的M套件。(圖/馬景平攝)過去在車系分類還沒有很複雜的年代,要分辨BMW的車型,從車名的數字就可判斷。車名有1、3、5、7等單數,通常為標準的房車或休旅車;車名若有2、4、6、8等雙數,代表帶有轎跑(Coupe)基因。雖然2系列的外型本就較流線,但同系列還有5門5人座的2 Series Active Tourer(2AT)、5門7人座的2 Series Gran Tourer(2GT),真正要歸類為Coupe的,還是這回試駕的2 Series Gran Coupe(2GC)。全新一代的2GC早在去年秋天就已在台灣上市,不過當時只引進169萬元的入門三缸218i,與260萬元的頂規四缸235i。由於二者之間有著91萬元的價差,流失了不少不願屈就三缸車的年輕消費者。如今總代理汎德汽車總算導入四缸的220i Gran Coupe(以下簡稱220i GC),200萬元以內的售價,應該可以喚回一些車迷。前座的賽車座椅包覆性佳;真皮M款方向盤握感很好。(圖/馬景平攝)搭載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178匹最大馬力與28.5公斤米最大扭力。(圖/馬景平攝)先來談談三缸、四缸引擎的主要差異。其實這幾年各大車廠對於三缸引擎的研發已日益成熟,不僅動力、加速性能不遜於四缸,油耗表現也比四缸好。不過三缸引擎先天易於抖動的問題,仍讓許多人卻步。尤其BMW 2GC的主要對手M-BENZ CLA,入門的CLA200就已使用四缸引擎,逼得汎德不得不導入四缸且中價位的2GC。小改內裝 濃濃運動風為了和218i GC區隔,此番試駕的220i GC,只引進一種Edition M車型。所謂的「Edition M」,簡單說就是視覺可及處多了許多M款的專屬套件,包括M款專屬18吋鋁圈、M款擾流尾翼、藍色煞車卡鉗、雙前座跑車座椅,以及車側、車門踏板、方向盤等處的M字銘牌。標配M款18吋專屬鋁圈,M款煞車卡鉗則是藍色塗裝。(圖/馬景平攝)車艙配置仍是2GC家族的簡潔風格,但使用了大量軟皮材質更有質感。(圖/馬景平攝)坐進車艙內,內裝的鋪陳大致上仍和去年發表的2GC相同。變成深色的天蓬雖然較不易髒,但有種莫名的壓迫感;Alcantara麂皮與藍色網格織布混搭的賽車座椅很有質感,且包覆性極佳;加上大面積軟皮質的內裝與鋁質格紋飾板的搭配,光在車內即可感受到濃濃的運動風格。此外,配備的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板,以及10.25吋中控觸控螢幕,更完全不負BMW的豪華盛名。得心應手 扭力表現佳試駕220i GC真正要感受的,是四缸引擎比三缸更得心應手的駕駛樂趣。為此,本刊記者從台北市內湖區取車後,直殺迂迴的陽金公路,再沿北海岸到基隆,最後由高速公路回到內湖。整段試車路程包括山路、鄉道及快速道路等路況。排氣管改為雙出圓管,與235iGC的雙出方管區隔。(圖/BMW提供)類敞篷跑車的無窗框設計非常時尚。(圖/馬景平攝)低轉速時的扭力表現是本刊記者最稱讚之處,220i GC在1350轉時就能擁有28.6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在陽金公路幾處角度較大的彎道,過得輕鬆寫意。此外,這顆編號B48的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能夠榨出178匹最大馬力,搭配七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不僅換檔時機精準、換檔過程綿密,要大腳油門也能換來如彈射般的貼背感,時速零到100公里加速只需7秒,在高速公路奔馳時煞是過癮。這點,的確是過去試駕三缸的218i GC時,沒能體會到的樂趣。另一個讓本刊記者意外的,則是靜肅性。按理說,一般沒有窗框設計的跑車或轎跑車,風切聲都會很明顯,但220i GC在這方面表現超乎想像,整段試駕過程,本刊記者只聽見由harman/kardon音響傳來悠揚的巴哈無伴奏。真的要挑剔220i GC的駕馭表現,也只能不免俗地提出眾多BMW迷的心聲:如果是後驅車就好了!配備10.25吋的虛擬數位儀表板。(圖/馬景平攝)中控配置10.25吋彩色螢幕,可藉由觸控或旋鈕設定各種功能。(圖/馬景平攝)車長4,526mm雖不及GLA,但220i GC的後座空間表現不俗。(圖/馬景平攝)價格優勢 選擇性更多既然身價來到200萬元,220i GC的安全配備當然也不能馬虎,諸如ACC全速域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盲點偵測警示、主動防撞與行人偵測、車道偏離警示、後方車流警示,以及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等系統,都是標準配備。雖然整個智慧駕駛整合還未到LV2自動駕駛的水準,但已足夠應付多種突發狀況。從售價、動力來看,220i GC正好藉於M-BENZ CLA 200與CLA 250之間,再加上入門的218i GC與頂規的235i GC,不難看出2GC想以更多的選擇性來蠶食對手的市場。2GC也許能在價格上占些優勢,但車格卻小了一些,何況雙B本就各有支持者,在小轎跑這個級距上,這仗還有得打!搭配7速雙離合器手自排變速箱,排檔桿旁的旋鈕(箭頭處)用來控制中控螢幕。(圖/馬景平攝)配備知名的harman/kardon音響。(圖/馬景平攝)雙B小轎跑比一比(圖/M-BENZ提供)
飆上路/KIA STONIC 油電小休旅 輕鬆巡遊
市面上進口與國產的跨界小休旅,至少已有五款,每款都有獨家特色,而近日KIA小改款的STONIC在台上市後,端出更高規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卻訂出相對優惠的價格,希望在激烈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了提高品牌在台灣的市占率,KIA近年引進的車型,幾乎都給出高規格的主、被動配備,卻硬是定了比競廠低的價格,加上底盤反饋及動力調校,與歐系車相當接近,使台灣消費者對KIA的接受度逐漸提高。KIA台灣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日前出席STONIC發表記者會,對銷量信心十足。(圖/KIA提供)STONIC搭載998C.C.直列三缸引擎,峰值動力達120匹馬力。(圖/張文玠攝)其中,KIA因應休旅車當道,於2017年策略性推出的第四款休旅產品「STONIC」,這次小改款後,分為1.4及1.0T兩種動力,共有「1.4時尚版」、「1.4 驚豔版」、「1.0T智慧油電時尚版」與「1.0T智慧油電驚豔版」四款車型,今年三月正式在台上市。燈條設計 銳利有型雖說KIA STONIC迎來最大的「小改款」,但它的車型其實是自RIO車款衍伸而來,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不過主、被動安全配備卻一次給齊。KIA原廠指出,STONIC已經達到Level 2駕駛輔助等級,傲視同級車;此次本刊試駕的是STONIC最頂級的「1.0T智慧油電驚豔版」,搭載了與歐洲主流車廠同步的1.0T渦輪增壓引擎及48V輕油電系統。先從車頭看起,水箱罩依舊維持家族的虎鼻式設計,但沒有以往的進風格柵,而是像同品牌電動車一樣,採用封閉式的鋼琴烤漆飾版,引擎室降溫則是靠著下方的進氣壩。輪拱乃至於側裙都以黑色防刮飾版包裹,方向燈則融入頭燈組的LED燈條中,呈現銳利的線條感。(圖/張文玠攝)薄型化的前座椅背,使得後座乘客的腿部空間更為充裕。(圖/張文玠攝)此次小改款也將頭燈組全面更新,1.0T車型皆採用LED頭燈組,日行燈條就設計在燈組的上、下側,無論白天或晚上,看起來都相當銳利,至於霧燈則設計在頭燈組下方,輔以銀色飾版增加科技感。車側沒有浮誇的折線,僅在輪拱處加上防刮飾版,並延伸至側裙及車尾保桿;頂級款車型採用的是16吋鋁圈,原廠也提供17吋鋁圈選配。車色活潑 內裝簡約為增加年輕族群購買意願,1.0T車型配有活潑的雙色專屬塗裝,後照鏡、A柱與車頂可選擇藍/白、白/紅、紅/黑、深藍/白或黃/黑進行搭配,1.4車型僅單色選擇。車尾部分,上方配置尾翼,增加車體在視覺上的線條感,後霧燈與倒車燈則融入保桿;保桿中央還設計了跨界休旅必備的銀色下護板,增加車格的粗獷感,排氣管則為右側單出設計。進入車室之後,可以看到小改款的STONIC 維持簡約內裝格局。儀表板採雙環指針式,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從單色的3.5吋升級為全彩的4.2吋,為的就是讓駕駛更清楚主、被動安全配備的作動情形。STONIC端出高規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按鍵區設置於方向盤上的右側,操作相當方便。(圖/張文玠攝)中控車機更新為8吋懸浮式螢幕,並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連接功能。(圖/張文玠攝)雙環儀表板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從原本單色的3.5吋,升級為全彩的4.2吋,識讀效果更佳。(圖/張文玠攝)方向盤維持小改款前的三幅設計,左側為多媒體按鍵區,右側則是安全功能按鍵區,盤皮雖採用合成皮,但仍具備舒適的握感,加上盤圍有指扣設計,在需頻繁轉彎的路況,也能以最輕鬆的方式抓握。中控車機搭載主流的8吋懸浮式螢幕,同時支援無線Apple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螢幕下方是冷氣控制面板,全車系皆為單區恆溫空調;控制面板下方則配置兩處防滑置物空間、USB連接埠及12V\180W車用插孔。排檔桿並未採用主流的線傳式,依舊維持傳統式,而排檔桿座上方就是駕駛模式調整鍵,共有運動模式、一般模式以及節能模式可選擇。空間充裕 油門輕盈座椅部分,驚豔版皆搭載雙色皮質座椅,在乘坐時,包覆性雖然不比跑車座椅,但仍不失舒適。為讓空間最大化,原廠將前座椅背刻意薄型化,使得後座空間更為充裕;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後座椅的發泡棉偏硬,不利長途乘坐。雖是小型跨界休旅,但在正常情況下仍有352公升的容量,後座倒平後,更提升至1,155公升。(圖/張文玠攝)搭配48V輕油電系統,使STONIC在起步時沒有重拖感,平均油耗更可達到19.9km/l。(圖/張文玠攝)雖然KIA STONIC屬於小型跨界休旅,但行李廂的容量,在正常情況下即有352公升,將後座倒平後,更提升至1155公升,對三人小家庭而言,空間相當充裕。至於主、被動安全配備,STONIC搭載SCC智慧巡航(支援時速10至180公里)、全速域LKA車道維持、LFA進階車道維持(支援時速200公里以下)及FCA主動煞車輔助(感測對象包括車輛、行人與機踏車)等系統。頂規款還加上BCA盲區防撞、RCCA後方交通防撞煞車輔助(感測後方橫向車流),這些都是在同級距車中看不見的配備。本刊記者原以為動力僅120匹馬力的STONIC,在起步時會有些許重拖感,實際駕駛上路之後,卻發現油門相當輕盈,且動力隨傳隨到,加上搭載48V輕油電系統,有著巡航以及煞車動能回充功能,讓STONIC 1.0T 有著每公升可跑19.9公里的驚人低油耗表現,若是長時間在都市裡行駛,或有天天通勤的需求,相信它不會讓你失望。達人說法 《奇摩汽機車》特約編輯謝寶兒(圖/謝寶兒提供)小型跨界休旅大車拚(圖/翻攝自HONDA、NISSAN、Ford官網)
飆上路/KIA STONIC 油電小休旅 輕鬆巡遊
市面上進口與國產的跨界小休旅,至少已有五款,每款都有獨家特色,而近日KIA小改款的STONIC在台上市後,端出更高規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卻訂出相對優惠的價格,希望在激烈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了提高品牌在台灣的市占率,KIA近年引進的車型,幾乎都給出高規格的主、被動配備,卻硬是定了比競廠低的價格,加上底盤反饋及動力調校,與歐系車相當接近,使台灣消費者對KIA的接受度逐漸提高。KIA台灣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日前出席STONIC發表記者會,對銷量信心十足。(圖/KIA提供)STONIC搭載998C.C.直列三缸引擎,峰值動力達120匹馬力。(圖/張文玠攝)其中,KIA因應休旅車當道,於2017年策略性推出的第四款休旅產品「STONIC」,這次小改款後,分為1.4及1.0T兩種動力,共有「1.4時尚版」、「1.4 驚豔版」、「1.0T智慧油電時尚版」與「1.0T智慧油電驚豔版」四款車型,今年三月正式在台上市。燈條設計 銳利有型雖說KIA STONIC迎來最大的「小改款」,但它的車型其實是自RIO車款衍伸而來,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不過主、被動安全配備卻一次給齊。KIA原廠指出,STONIC已經達到Level 2駕駛輔助等級,傲視同級車;此次本刊試駕的是STONIC最頂級的「1.0T智慧油電驚豔版」,搭載了與歐洲主流車廠同步的1.0T渦輪增壓引擎及48V輕油電系統。先從車頭看起,水箱罩依舊維持家族的虎鼻式設計,但沒有以往的進風格柵,而是像同品牌電動車一樣,採用封閉式的鋼琴烤漆飾版,引擎室降溫則是靠著下方的進氣壩。輪拱乃至於側裙都以黑色防刮飾版包裹,方向燈則融入頭燈組的LED燈條中,呈現銳利的線條感。(圖/張文玠攝)薄型化的前座椅背,使得後座乘客的腿部空間更為充裕。(圖/張文玠攝)此次小改款也將頭燈組全面更新,1.0T車型皆採用LED頭燈組,日行燈條就設計在燈組的上、下側,無論白天或晚上,看起來都相當銳利,至於霧燈則設計在頭燈組下方,輔以銀色飾版增加科技感。車側沒有浮誇的折線,僅在輪拱處加上防刮飾版,並延伸至側裙及車尾保桿;頂級款車型採用的是16吋鋁圈,原廠也提供17吋鋁圈選配。車色活潑 內裝簡約為增加年輕族群購買意願,1.0T車型配有活潑的雙色專屬塗裝,後照鏡、A柱與車頂可選擇藍/白、白/紅、紅/黑、深藍/白或黃/黑進行搭配,1.4車型僅單色選擇。車尾部分,上方配置尾翼,增加車體在視覺上的線條感,後霧燈與倒車燈則融入保桿;保桿中央還設計了跨界休旅必備的銀色下護板,增加車格的粗獷感,排氣管則為右側單出設計。進入車室之後,可以看到小改款的STONIC 維持簡約內裝格局。儀表板採雙環指針式,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從單色的3.5吋升級為全彩的4.2吋,為的就是讓駕駛更清楚主、被動安全配備的作動情形。STONIC端出高規格的主、被動安全配備,按鍵區設置於方向盤上的右側,操作相當方便。(圖/張文玠攝)中控車機更新為8吋懸浮式螢幕,並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連接功能。(圖/張文玠攝)雙環儀表板中央的行車資訊幕,從原本單色的3.5吋,升級為全彩的4.2吋,識讀效果更佳。(圖/張文玠攝)方向盤維持小改款前的三幅設計,左側為多媒體按鍵區,右側則是安全功能按鍵區,盤皮雖採用合成皮,但仍具備舒適的握感,加上盤圍有指扣設計,在需頻繁轉彎的路況,也能以最輕鬆的方式抓握。中控車機搭載主流的8吋懸浮式螢幕,同時支援無線AppleCarPlay及有線Android Auto。螢幕下方是冷氣控制面板,全車系皆為單區恆溫空調;控制面板下方則配置兩處防滑置物空間、USB連接埠及12V\180W車用插孔。排檔桿並未採用主流的線傳式,依舊維持傳統式,而排檔桿座上方就是駕駛模式調整鍵,共有運動模式、一般模式以及節能模式可選擇。空間充裕 油門輕盈座椅部分,驚豔版皆搭載雙色皮質座椅,在乘坐時,包覆性雖然不比跑車座椅,但仍不失舒適。為讓空間最大化,原廠將前座椅背刻意薄型化,使得後座空間更為充裕;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後座椅的發泡棉偏硬,不利長途乘坐。雖是小型跨界休旅,但在正常情況下仍有352公升的容量,後座倒平後,更提升至1,155公升。(圖/張文玠攝)搭配48V輕油電系統,使STONIC在起步時沒有重拖感,平均油耗更可達到19.9km/l。(圖/張文玠攝)雖然KIA STONIC屬於小型跨界休旅,但行李廂的容量,在正常情況下即有352公升,將後座倒平後,更提升至1155公升,對三人小家庭而言,空間相當充裕。至於主、被動安全配備,STONIC搭載SCC智慧巡航(支援時速10至180公里)、全速域LKA車道維持、LFA進階車道維持(支援時速200公里以下)及FCA主動煞車輔助(感測對象包括車輛、行人與機踏車)等系統。頂規款還加上BCA盲區防撞、RCCA後方交通防撞煞車輔助(感測後方橫向車流),這些都是在同級距車中看不見的配備。本刊記者原以為動力僅120匹馬力的STONIC,在起步時會有些許重拖感,實際駕駛上路之後,卻發現油門相當輕盈,且動力隨傳隨到,加上搭載48V輕油電系統,有著巡航以及煞車動能回充功能,讓STONIC 1.0T 有著每公升可跑19.9公里的驚人低油耗表現,若是長時間在都市裡行駛,或有天天通勤的需求,相信它不會讓你失望。達人說法 《奇摩汽機車》特約編輯謝寶兒(圖/謝寶兒提供)小型跨界休旅大車拚(圖/翻攝自HONDA、NISSAN、Ford官網)
飆上路/小獅王出閘 PEUGEOT 2008 GT Cielo
新世代大改款的都會休旅車PEUGEOT 2008於前年首次在海外發表,國內總代理「寶嘉聯合」搶先讓它在去年初的台北車展登場,原本預計在去年第三季就能正式上市,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第四季才低調上市。此次大改款將獅牙、獅爪都融入車體設計,猶如一頭小獅王,讓台灣人欣賞到法國獨特的造車美學。近幾年CUV(Crossoverutility vehicle,跨界休旅車)一直是各大廠的銷量保證,車商們無不極力推出新的CUV 車款,而來自法國的PEUGEOT,早在2 0 13 年就推出小型都會休旅車2008系列,日前大改款推出All-New PEUGEOT 2 00 8,更掀起一陣旋風。去年的台北車展上,PEUGEOT 2008首次在亞洲登場。(圖/業者提供)從發表到正式上市相隔1年,卻沒讓車迷失望,GT Cielo結合了集團內的極致造車工藝及美學。(圖/張文玠攝)花紋飾板 增添獨特動感大改款的PEUGEOT 2008車系編成,共有兩種動力,再依外觀、內裝配備可區分為7款車型,包括Active、Allure、Allure Cielo、GT、GT Line、GT Line Cielo,以及此次試駕的頂級款GT Cielo。已經許久沒有大改款的PEUGEOT 2008,此次把PEUGEOT 的當家設計語彙全都融入車體內外,由於PEUGEOT認為每款跨界車都有無限的設計,因此在引擎蓋嵌上「2∞8」字樣的銘牌,00相連在一起代表無限大。不只如此,Full LED頭燈組造型如獅爪,下方還有獅王獠牙造型的LED燈,並採用GT專屬的直瀑式水箱罩,在水箱格柵上也以鍍鉻的方式增加立體感,且將3D立體廠徽融入其中,這些極具個性的設計,透過法式美學搭配得相當和諧,不僅提升車款辨識度,也會讓旁人覺得車主是相當有品味的人。GT Cielo採用小盤徑方向盤,除了附上換檔撥片,也將銘牌嵌在下方。(圖/張文玠攝)輪拱處採深色霧面防刮飾板,並延伸至側裙及後保險桿,增添些許粗獷感。(圖/張文玠攝)以皮革包覆的線傳排檔桿,將科技與質感融合得恰到好處。(圖/張文玠攝)車側處以上下分色設計,增加車體修長的比例效果,C柱則以帶有橫向花紋的飾板呈現,整體設計在視覺上可以大幅增加跑格。畢竟是跨界休旅車,因此在輪拱處加入了防刮飾板延伸至側裙,在兩側前葉子板上,也嵌入GT車型銘牌,增加識別度;車門處則可明顯地看到「><」型鈑金折線,該設計可不只出現在車側,引擎蓋及車尾都能看見。立體投影 容納更多資訊由於是頂規的GT Cielo車型,因此輪圈採用的是18吋雙色鋁圈,輪胎規格為215 / 55 / R18,大尺寸的鋁圈配上扁平率55%的輪胎厚度,讓駕駛在行駛中可以很清楚地接收路面反饋。來到車尾,首先看到的是呼應頭燈的獅爪常駐燈,近看會發現,方向燈及倒車燈都以豎置的透明導光片呈現,極具科技感;兩側尾燈組中央以深色飾板連接,使得上下分層更為明確。往下就能看到相當厚實的保險桿,突出車尾約12公分,與車側防刮飾板採用相同材質,在保險桿下方也設計了雙出排氣尾飾管,增添不少粗獷感。進入車室之後,映入眼簾的是第三代i-Cockpit直覺式駕駛導向設計,十分符合人體工學,並輔以類碳纖維飾板及座艙氛圍燈條,而氛圍燈條可調整為自己喜歡的顏色;中控台上方的材質,有別於競廠的射出塑件,而是採用軟質類皮革的蒙皮包覆,讓車室多了些溫度。可開啟的全景式天窗是GT Cielo車型獨有,與車室之間以深色遮陽簾隔絕。(圖/張文玠攝)尾燈組以深色飾板連接,使上下分層明確,也讓車體看起來更俐落。(圖/張文玠攝)相較於主流的大尺寸螢幕,GT Cielo儀表板則是採用全球首創的QUARTZ 3D立體投影式數位儀表,除了底層的螢幕外,在儀表的表層也會呈現投影畫面,小小的螢幕中能容納更多資訊。中控多媒體車機採用7吋螢幕,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Auto,以及鏡射螢幕,也可以在螢幕中調整ACC等主被動設定;在中控車機下方配置了Qi無線充電板,左右側則設有Type C及Type A連接孔,以及簡易的手機架。運動模式 輕踩油門奔馳至於混合3種材質製成的跑車化座椅,讓駕駛即使在劇烈操駕時,也能被牢牢抓在座位上,同時附上豪華車才會出現的電熱座椅,在寒流來襲時,這項功能更是不可或缺。GT Cielo採用1.2升直列三缸引擎,卻擁有155匹的最高馬力。(圖/張文玠攝)混合3種材質製成的跑車化座椅,不僅能牢抓駕駛於座位上,也為車室增添時尚元素。(圖/張文玠攝)相比大改款前,GT Cielo車身增長了142mm,因此後座空間更顯充裕。坐進160公分高的乘客,膝蓋仍有2.5顆拳頭的空間;在人手一機的時代,後座也貼心地附上2個充電孔。此外,GT Cielo打破跨界休旅車行李廂空間稍嫌侷限的刻板印象,容量仍有405公升,在後座倒平時更是提升至1,467公升。動力部分採用的是1.2升直列三缸引擎,以及8速手自排變速箱,最大可以榨出155匹馬力以及24.5公斤米的峰值扭力。實際駕駛PEUGEOT 2008 GT Cielo後,發現懸吊、底盤的配置依舊優秀,將駕駛模式調整到運動模式時,輕踩油門動力隨傳隨到,在中高速過彎時,只會感覺稍稍側傾,完全感受不出這是一台車身略高的跨界休旅。 達人說法(圖/謝寶兒提供) 進口跨界休旅比一比(圖/各車廠提供、張文玠攝)
飆上路/小獅王出閘 PEUGEOT 2008 GT Cielo
新世代大改款的都會休旅車PEUGEOT 2008於前年首次在海外發表,國內總代理「寶嘉聯合」搶先讓它在去年初的台北車展登場,原本預計在去年第三季就能正式上市,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第四季才低調上市。此次大改款將獅牙、獅爪都融入車體設計,猶如一頭小獅王,讓台灣人欣賞到法國獨特的造車美學。近幾年CUV(Crossoverutility vehicle,跨界休旅車)一直是各大廠的銷量保證,車商們無不極力推出新的CUV 車款,而來自法國的PEUGEOT,早在2 0 13 年就推出小型都會休旅車2008系列,日前大改款推出All-New PEUGEOT 2 00 8,更掀起一陣旋風。去年的台北車展上,PEUGEOT 2008首次在亞洲登場。(圖/業者提供)從發表到正式上市相隔1年,卻沒讓車迷失望,GT Cielo結合了集團內的極致造車工藝及美學。(圖/張文玠攝)花紋飾板 增添獨特動感大改款的PEUGEOT 2008車系編成,共有兩種動力,再依外觀、內裝配備可區分為7款車型,包括Active、Allure、Allure Cielo、GT、GT Line、GT Line Cielo,以及此次試駕的頂級款GT Cielo。已經許久沒有大改款的PEUGEOT 2008,此次把PEUGEOT 的當家設計語彙全都融入車體內外,由於PEUGEOT認為每款跨界車都有無限的設計,因此在引擎蓋嵌上「2∞8」字樣的銘牌,00相連在一起代表無限大。不只如此,Full LED頭燈組造型如獅爪,下方還有獅王獠牙造型的LED燈,並採用GT專屬的直瀑式水箱罩,在水箱格柵上也以鍍鉻的方式增加立體感,且將3D立體廠徽融入其中,這些極具個性的設計,透過法式美學搭配得相當和諧,不僅提升車款辨識度,也會讓旁人覺得車主是相當有品味的人。GT Cielo採用小盤徑方向盤,除了附上換檔撥片,也將銘牌嵌在下方。(圖/張文玠攝)輪拱處採深色霧面防刮飾板,並延伸至側裙及後保險桿,增添些許粗獷感。(圖/張文玠攝)以皮革包覆的線傳排檔桿,將科技與質感融合得恰到好處。(圖/張文玠攝)車側處以上下分色設計,增加車體修長的比例效果,C柱則以帶有橫向花紋的飾板呈現,整體設計在視覺上可以大幅增加跑格。畢竟是跨界休旅車,因此在輪拱處加入了防刮飾板延伸至側裙,在兩側前葉子板上,也嵌入GT車型銘牌,增加識別度;車門處則可明顯地看到「><」型鈑金折線,該設計可不只出現在車側,引擎蓋及車尾都能看見。立體投影 容納更多資訊由於是頂規的GT Cielo車型,因此輪圈採用的是18吋雙色鋁圈,輪胎規格為215 / 55 / R18,大尺寸的鋁圈配上扁平率55%的輪胎厚度,讓駕駛在行駛中可以很清楚地接收路面反饋。來到車尾,首先看到的是呼應頭燈的獅爪常駐燈,近看會發現,方向燈及倒車燈都以豎置的透明導光片呈現,極具科技感;兩側尾燈組中央以深色飾板連接,使得上下分層更為明確。往下就能看到相當厚實的保險桿,突出車尾約12公分,與車側防刮飾板採用相同材質,在保險桿下方也設計了雙出排氣尾飾管,增添不少粗獷感。進入車室之後,映入眼簾的是第三代i-Cockpit直覺式駕駛導向設計,十分符合人體工學,並輔以類碳纖維飾板及座艙氛圍燈條,而氛圍燈條可調整為自己喜歡的顏色;中控台上方的材質,有別於競廠的射出塑件,而是採用軟質類皮革的蒙皮包覆,讓車室多了些溫度。可開啟的全景式天窗是GT Cielo車型獨有,與車室之間以深色遮陽簾隔絕。(圖/張文玠攝)尾燈組以深色飾板連接,使上下分層明確,也讓車體看起來更俐落。(圖/張文玠攝)相較於主流的大尺寸螢幕,GT Cielo儀表板則是採用全球首創的QUARTZ 3D立體投影式數位儀表,除了底層的螢幕外,在儀表的表層也會呈現投影畫面,小小的螢幕中能容納更多資訊。中控多媒體車機採用7吋螢幕,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Auto,以及鏡射螢幕,也可以在螢幕中調整ACC等主被動設定;在中控車機下方配置了Qi無線充電板,左右側則設有Type C及Type A連接孔,以及簡易的手機架。運動模式 輕踩油門奔馳至於混合3種材質製成的跑車化座椅,讓駕駛即使在劇烈操駕時,也能被牢牢抓在座位上,同時附上豪華車才會出現的電熱座椅,在寒流來襲時,這項功能更是不可或缺。GT Cielo採用1.2升直列三缸引擎,卻擁有155匹的最高馬力。(圖/張文玠攝)混合3種材質製成的跑車化座椅,不僅能牢抓駕駛於座位上,也為車室增添時尚元素。(圖/張文玠攝)相比大改款前,GT Cielo車身增長了142mm,因此後座空間更顯充裕。坐進160公分高的乘客,膝蓋仍有2.5顆拳頭的空間;在人手一機的時代,後座也貼心地附上2個充電孔。此外,GT Cielo打破跨界休旅車行李廂空間稍嫌侷限的刻板印象,容量仍有405公升,在後座倒平時更是提升至1,467公升。動力部分採用的是1.2升直列三缸引擎,以及8速手自排變速箱,最大可以榨出155匹馬力以及24.5公斤米的峰值扭力。實際駕駛PEUGEOT 2008 GT Cielo後,發現懸吊、底盤的配置依舊優秀,將駕駛模式調整到運動模式時,輕踩油門動力隨傳隨到,在中高速過彎時,只會感覺稍稍側傾,完全感受不出這是一台車身略高的跨界休旅。 達人說法(圖/謝寶兒提供) 進口跨界休旅比一比(圖/各車廠提供、張文玠攝)
飆上路/怪得夠可愛 NISSAN JUKE
以造型獨特著稱的跨界小休旅JUKE,從設計到生產都在英國,誕生至今已逾10年,車型也發展到第二代。帶著雷諾與賓士共同開發的全新三缸引擎科技,以及更大、更亮眼的外型,全新一代JUKE幾乎一上市就完售。第一次接觸NISSANJUKE是在2011年秋天,那年本刊記者在倫敦希斯羅機場的租車公司,租到這輛怎麼看都不像NISSAN的小車,展開為期三周的蘇格蘭酒廠巡禮。全新一代的JUKE外型已較收斂,大V字形的水箱護罩反而更突顯家族風格。(圖/裕隆日產提供)狹長的日行燈加上圓圓大大的LED頭燈,JUKE的外型既可愛又前衛。(圖/王永泰攝)是的,相較於日產其他車款保守、務實的設計風格,JUKE那雙突兀的眼睛,彷彿像出自傳統家庭中的長髮搖滾樂手,有點離經叛道的不和諧。那時JUKE還未引進台灣,幾經打聽才知道這是輛不折部扣的英國車,從設計到生產都在英國。而那三周的相處也讓本刊記者對於NISSAN的小車,有了完全不同的體驗,結論是:爽度很夠。JUKE從2013年引進台灣後,獨特的外型立刻成為話題,但也因為當年較罕見的跨界休旅定位,JUKE始終有穩定的銷售量,每年的配額都提前賣完。時隔近10年,如今出現在本刊記者眼前的JUKE,已是第二代大改款車型。外型還是話題,但感覺上已較上一代修潤了許多。配備D字形平底式方向盤,更具運動風格。(圖/王永泰攝)8吋中控螢幕位置上挪,內建全新中文化的影音娛樂系統。(圖/王永泰攝)7吋雙環式儀表,可整合多項行車資訊。(圖/王永泰攝)視覺效果 更討喜新一代JUKE不管內外都有大幅的改變,尤其車身尺寸全面放大,改善過去後座空間不足的缺點,也把行李廂容積直升到相當於中型車的422公升。整體造型仍維持圓潤的風格,但加入新世代家族的V-Motion水箱護罩,以及更長的分離式日行燈設計,車身線條更為流線。這次試駕最高階的「駕趣享樂版」(98.9萬元),還搭載19吋的大尺吋鋁圈,整個視覺效果也更穩健、討喜。內裝部分就比較沒驚喜,主要的鋪陳構造已回歸NISSAN家族的風格,包括三環出風口、D字形平底式運動方向盤、雙環儀表板等,都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較個性化的內裝則有Monoform一體式跑車座椅、黑色鋼琴烤漆飾板、前門飾板流線氣氛光源等,加上BOSE環繞音響,整體內裝質感要比幾個競爭對手略好一些。但本刊記者最滿意的,還是座椅的乘坐舒適度,完全不負NISSAN「行動沙發」的美名。此外,8吋觸控中控螢幕內建全新中文化的影音娛樂系統,同時支援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連線,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車室使用大量軟性皮質內裝,質感提升許多。(圖/王永泰攝)搭配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油耗表現達17.6km/l。(圖/王永泰攝)配備BOSE環繞音響,並有8支喇叭。(圖/王永泰攝)動力配置 大變革動力配置才是JUKE此番大改款最大的變革,從過去1.6升自然進氣、1.6升渦輪增壓兩款動力,統一調整為台灣首見的全新HRA0DDT1.0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這是由雷諾與賓士合作開發的小引擎,具備GT-R鏡面缸孔熔射技術、T-ECW電動廢氣渦輪增壓器,及渦輪增壓水冷式冷卻系統等科技,可輸出116匹最大馬力與20.4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再搭配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有每公升行駛17.6公里的優異油耗表現。由於試車當天正逢微雨,除了一般公路上的巡航外,也彎進山路、甚至離開路面,來段小小的off-road。啟動引擎時的怠速抖動稍為明顯,這是許多三缸引擎的通病。前段加速反應靈敏,加上油門猛踩的聲浪,倒是爽度十足;中後段的加速較為平緩,偶爾會感覺「不太夠力」。山路表現還不錯,車身側傾不大,轉向也算精準,但整體懸吊設定仍以舒適為主,跑起較長程的山道還是有些辛苦。前門飾板旁配置流線氣氛光源,可調整不同色彩的氣氛燈。(圖/王永泰攝)頂級車款配備19吋的大鋁圈。(圖/王永泰攝)車身尺寸較前一代大,也讓後座空間舒緩不少。(圖/王永泰攝)特立獨行 有個性平心而論,即使進化到第二代,JUKE走的仍是「個性化」的獨立路線。有點類似MINI在車界特立獨行的風格,但JUKE卻又有許多地方必須遷就於原廠,所以打從它一出生,就注定爭議不斷。這種爭議性高的車款不會是市場主流,但絕對也一票死忠支持者,這也就是這一代JUKE11月底一推出,不到半個月就把2020年的300台配額完售的原因。從市場面來看,JUKE最大的競爭對手仍是TOYOTA C-HR。優勢是JUKE的入門車價為86.9萬元,比C-HR略低,車型又較新,配備更豐富,尤其中階版以上的車型,幾乎把所有安全配備都列為標配。不過TOYOTA在台灣的市占率高得嚇人,JUKE能夠搶下的地盤也很有限。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若要本刊記者選,我會選JUKE,因為它就是怪得夠可愛!達人觀點 藍偉群/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 JUKE可說是跨界休旅車的「賢拜」,外型仍是最搶眼的地方,也是爭議最多之處,但大改款的JUKE在安全配備上更全面化,同時也導入了全新的引擎與7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價格又壓在百萬元以內,相當具有競爭力。不過同級車包括TOYOTA C-HR和福斯的T-Closs都非等閒之輩,甚至連現代的KONA也賣得不差,JUKE在蜜月期後想要殺出重圍,恐怕還是得看原廠祭出什麼法寶。(圖/王永泰、張文玠攝、TOYOTA提供)
飆上路/怪得夠可愛 NISSAN JUKE
以造型獨特著稱的跨界小休旅JUKE,從設計到生產都在英國,誕生至今已逾10年,車型也發展到第二代。帶著雷諾與賓士共同開發的全新三缸引擎科技,以及更大、更亮眼的外型,全新一代JUKE幾乎一上市就完售。第一次接觸NISSANJUKE是在2011年秋天,那年本刊記者在倫敦希斯羅機場的租車公司,租到這輛怎麼看都不像NISSAN的小車,展開為期三周的蘇格蘭酒廠巡禮。全新一代的JUKE外型已較收斂,大V字形的水箱護罩反而更突顯家族風格。(圖/裕隆日產提供)狹長的日行燈加上圓圓大大的LED頭燈,JUKE的外型既可愛又前衛。(圖/王永泰攝)是的,相較於日產其他車款保守、務實的設計風格,JUKE那雙突兀的眼睛,彷彿像出自傳統家庭中的長髮搖滾樂手,有點離經叛道的不和諧。那時JUKE還未引進台灣,幾經打聽才知道這是輛不折部扣的英國車,從設計到生產都在英國。而那三周的相處也讓本刊記者對於NISSAN的小車,有了完全不同的體驗,結論是:爽度很夠。JUKE從2013年引進台灣後,獨特的外型立刻成為話題,但也因為當年較罕見的跨界休旅定位,JUKE始終有穩定的銷售量,每年的配額都提前賣完。時隔近10年,如今出現在本刊記者眼前的JUKE,已是第二代大改款車型。外型還是話題,但感覺上已較上一代修潤了許多。配備D字形平底式方向盤,更具運動風格。(圖/王永泰攝)8吋中控螢幕位置上挪,內建全新中文化的影音娛樂系統。(圖/王永泰攝)7吋雙環式儀表,可整合多項行車資訊。(圖/王永泰攝)視覺效果 更討喜新一代JUKE不管內外都有大幅的改變,尤其車身尺寸全面放大,改善過去後座空間不足的缺點,也把行李廂容積直升到相當於中型車的422公升。整體造型仍維持圓潤的風格,但加入新世代家族的V-Motion水箱護罩,以及更長的分離式日行燈設計,車身線條更為流線。這次試駕最高階的「駕趣享樂版」(98.9萬元),還搭載19吋的大尺吋鋁圈,整個視覺效果也更穩健、討喜。內裝部分就比較沒驚喜,主要的鋪陳構造已回歸NISSAN家族的風格,包括三環出風口、D字形平底式運動方向盤、雙環儀表板等,都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較個性化的內裝則有Monoform一體式跑車座椅、黑色鋼琴烤漆飾板、前門飾板流線氣氛光源等,加上BOSE環繞音響,整體內裝質感要比幾個競爭對手略好一些。但本刊記者最滿意的,還是座椅的乘坐舒適度,完全不負NISSAN「行動沙發」的美名。此外,8吋觸控中控螢幕內建全新中文化的影音娛樂系統,同時支援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連線,操作起來也非常方便。車室使用大量軟性皮質內裝,質感提升許多。(圖/王永泰攝)搭配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油耗表現達17.6km/l。(圖/王永泰攝)配備BOSE環繞音響,並有8支喇叭。(圖/王永泰攝)動力配置 大變革動力配置才是JUKE此番大改款最大的變革,從過去1.6升自然進氣、1.6升渦輪增壓兩款動力,統一調整為台灣首見的全新HRA0DDT1.0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這是由雷諾與賓士合作開發的小引擎,具備GT-R鏡面缸孔熔射技術、T-ECW電動廢氣渦輪增壓器,及渦輪增壓水冷式冷卻系統等科技,可輸出116匹最大馬力與20.4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再搭配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有每公升行駛17.6公里的優異油耗表現。由於試車當天正逢微雨,除了一般公路上的巡航外,也彎進山路、甚至離開路面,來段小小的off-road。啟動引擎時的怠速抖動稍為明顯,這是許多三缸引擎的通病。前段加速反應靈敏,加上油門猛踩的聲浪,倒是爽度十足;中後段的加速較為平緩,偶爾會感覺「不太夠力」。山路表現還不錯,車身側傾不大,轉向也算精準,但整體懸吊設定仍以舒適為主,跑起較長程的山道還是有些辛苦。前門飾板旁配置流線氣氛光源,可調整不同色彩的氣氛燈。(圖/王永泰攝)頂級車款配備19吋的大鋁圈。(圖/王永泰攝)車身尺寸較前一代大,也讓後座空間舒緩不少。(圖/王永泰攝)特立獨行 有個性平心而論,即使進化到第二代,JUKE走的仍是「個性化」的獨立路線。有點類似MINI在車界特立獨行的風格,但JUKE卻又有許多地方必須遷就於原廠,所以打從它一出生,就注定爭議不斷。這種爭議性高的車款不會是市場主流,但絕對也一票死忠支持者,這也就是這一代JUKE11月底一推出,不到半個月就把2020年的300台配額完售的原因。從市場面來看,JUKE最大的競爭對手仍是TOYOTA C-HR。優勢是JUKE的入門車價為86.9萬元,比C-HR略低,車型又較新,配備更豐富,尤其中階版以上的車型,幾乎把所有安全配備都列為標配。不過TOYOTA在台灣的市占率高得嚇人,JUKE能夠搶下的地盤也很有限。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若要本刊記者選,我會選JUKE,因為它就是怪得夠可愛!達人觀點 藍偉群/Channel-Auto汽車頻道總編輯 JUKE可說是跨界休旅車的「賢拜」,外型仍是最搶眼的地方,也是爭議最多之處,但大改款的JUKE在安全配備上更全面化,同時也導入了全新的引擎與7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價格又壓在百萬元以內,相當具有競爭力。不過同級車包括TOYOTA C-HR和福斯的T-Closs都非等閒之輩,甚至連現代的KONA也賣得不差,JUKE在蜜月期後想要殺出重圍,恐怕還是得看原廠祭出什麼法寶。(圖/王永泰、張文玠攝、TOYOTA提供)
飆上路/VOLVO XC40 T3 Momentum 都會女性新寵
對於休旅車,台灣消費者有著魔般的熱愛,相關車型的銷量不斷地上升,也帶動跨界休旅車的買氣。2年前VOLVO推出XC40時,雖是全車系入門款,但安全和便利配備一項不漏,此次小改款多了許多貼心的選購配件,價格也相當實惠,加上找來氣質女星桂綸鎂代言,完全虜獲新時代都會女性的芳心。鎖定小家庭及都會女性的XC40,是VOLVO的全球策略性車款,上市至今在各國都取得相當優異的成績;2019年海外發表T3動力車型後,今年第三季終於引進台灣,更開出不到150萬元的優惠價格。本次試駕車型為VOLVO XC40 T3 Momentum,也是XC40車款中唯一純汽油動力的車款,雖然還有加入48V輕油電的B4、B5動力編成車系可以選擇,但原廠產能受限,因此目前台灣尚未導入。瞄準都會女性的XC40,找來「金馬影后」桂綸鎂代言。(圖/VOLVO提供)頭燈的「雷神之鎚」,已是新世代VOLVO車系的標誌。(圖/黃耀徵攝)車側的內凹設計,使車體在視覺上更有立體感,車尾的尾翼同樣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將車體稍微延伸。(圖/黃耀徵攝)簡約不變 更多線條XC40的車頭維持一貫的北歐風格,當然也有VOLVO新世代的標誌「雷神之鎚」日行燈,直瀑式水箱罩的設計配上VOLVO車標,相當雅緻,並巧妙地將駕駛輔助鏡頭藏在車標裡;由於沒有標配霧燈,因此該處以塑膠原色飾板取代。車側的設計同樣維持簡約風,不過車門與輪拱同高的地方,有內凹的設計,增加車側立體感;採用塑料原色的防刮飾板,則是從前保險桿、輪拱、側裙一路延伸至後保險桿。輪圈採用的是五輻鋁圈,搭配XC40的車格及塑料原色的輪拱,增添許多粗獷感。輪圈規格為235\55\R18,胎寬及扁平率都搭配得恰到好處。 雖然採用3缸引擎,但原廠不僅減輕震動幅度,連運轉的聲音也下降不少。(圖/黃耀徵攝)全車系的駕駛輔助都相當齊全,還配有自動停車等實用功能,自然深受女性歡迎。(圖/黃耀徵攝)後照鏡上的車側警示同樣維持線條狀,相當符合Volvo的簡約風格。(圖/黃耀徵攝)車尾最亮眼的地方,就是識別度相當高的迴旋鏢造型尾燈,在大雨中還是能清楚辨識。車燈上方依舊有相當突出的尾翼,並將煞車燈藏入其中,讓車體看來更多線條,不至於太過圓潤。細節設計 展現貼心車尾廠徽下方與車側,都採內凹設計,增加車尾的肌肉感。後保險桿分為三部分,上圍與車同色,中段則採用塑料原色,避免被刮到後留下明顯傷痕,最下方則採用霧銀飾板,使車尾更為凝鍊。車室主要以深灰色及銀色飾板作為布置,讓駕駛進入座艙後能迅速讓心情平靜;頂棚輔以象牙灰的類麂皮材質,更提升車室質感,加上許多收納的設計,都能感受到VOLVO的用心。雖然被定位為入門車,但XC40該具備的科技一樣也沒省略,仍採用12.3吋數位儀表板,左右兩側顯示常駐轉速及時速資訊,中間則有導航和駕駛輔助等相關資訊顯示。在時速表下方,也有當前路段的時速限制供駕駛參考,以及方向盤目前的狀態。車室以深灰及銀色為主調,頂篷則是沉穩的象牙灰,讓車主進入座艙就能感受到平靜。(圖/黃耀徵攝)在12.3吋數位儀表板左側的時速表下,會隨時提醒當前路段的限速。(圖/黃耀徵攝)中控車機採用9吋觸控螢幕,不僅有導航和多媒體功能,所有駕駛輔助功能都可在此調整。(圖/黃耀徵攝)中控車機採用的是9吋觸控螢幕,除了導航及多媒體功能,也支援AppleCarPlay和Android Auto連接,同時能在觸控螢幕上調整冷氣或駕駛輔助等功能。招牌的360度環景,也會在此處顯示,並在中控台下方配置手機無線充電板及兩個Type-A的充電孔。動力調校 超乎想像很多人會認為XC40是一輛緊湊的跨界休旅車,但身高160公分的女性坐在後座,空間仍相當寬敞,且後座也配置中央出風口;至於汽座專用的安全座椅固定系統ISOFIX,也沒有因此閹割。行李廂空間最大可達1,328公升,很適合小家庭外出旅行。(圖/黃耀徵攝)160公分的女性進入後座,腿部空間仍相當寬裕,定能滿足都會女性或小家庭出遊的需求。(圖/黃耀徵攝)雖然車內空間不比正SUV大,後座仍配有中置冷氣出風口。(圖/黃耀徵攝)行李廂空間在後座未倒平時,容量有452公升,足以容納3個28吋的行李箱。後座倒平後,容量更提升到1328公升,對於小家庭進行三天兩夜的旅遊來說,這樣的空間也綽綽有餘了。實際駕駛XC40上路,本刊記者發現,雖然採用的是三缸引擎,VOLVO卻能將引擎會劇烈震動的先天不足,調校到讓人幾乎感受不到。即使站在引擎室前,也只會聽到些許的引擎運作聲。原本以為這樣的動力,拖動1600公斤的車會相當吃力,但無論是在車陣中抑或行駛於山路,都是輕踩油門,就能立刻得到想要的動力,如果你想要一輛能在都會區中輕鬆穿梭的座駕,相信XC40絕對符合你的需求。(圖/謝寶兒提供)達人說法 謝寶兒 其實之前已經試過XC40好幾次,但這回3缸的調校,讓我相當驚豔,雖然它的抖動感還是存在,不過這一丁點抖動依然瑕不掩瑜。從懸吊的舒適感,加上線性加速的油門,搭配輕重恰到好處的方向盤設定,休旅車有這樣平衡的操控性能,非常深得我心。這回T3小改款的推出,想必能在150萬元級距的跨界小休旅中,取得一席之地。進口豪華跨界休旅比一比(圖/黃耀徵攝、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VOLVO XC40 T3 Momentum 都會女性新寵
對於休旅車,台灣消費者有著魔般的熱愛,相關車型的銷量不斷地上升,也帶動跨界休旅車的買氣。2年前VOLVO推出XC40時,雖是全車系入門款,但安全和便利配備一項不漏,此次小改款多了許多貼心的選購配件,價格也相當實惠,加上找來氣質女星桂綸鎂代言,完全虜獲新時代都會女性的芳心。鎖定小家庭及都會女性的XC40,是VOLVO的全球策略性車款,上市至今在各國都取得相當優異的成績;2019年海外發表T3動力車型後,今年第三季終於引進台灣,更開出不到150萬元的優惠價格。本次試駕車型為VOLVO XC40 T3 Momentum,也是XC40車款中唯一純汽油動力的車款,雖然還有加入48V輕油電的B4、B5動力編成車系可以選擇,但原廠產能受限,因此目前台灣尚未導入。瞄準都會女性的XC40,找來「金馬影后」桂綸鎂代言。(圖/VOLVO提供)頭燈的「雷神之鎚」,已是新世代VOLVO車系的標誌。(圖/黃耀徵攝)車側的內凹設計,使車體在視覺上更有立體感,車尾的尾翼同樣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將車體稍微延伸。(圖/黃耀徵攝)簡約不變 更多線條XC40的車頭維持一貫的北歐風格,當然也有VOLVO新世代的標誌「雷神之鎚」日行燈,直瀑式水箱罩的設計配上VOLVO車標,相當雅緻,並巧妙地將駕駛輔助鏡頭藏在車標裡;由於沒有標配霧燈,因此該處以塑膠原色飾板取代。車側的設計同樣維持簡約風,不過車門與輪拱同高的地方,有內凹的設計,增加車側立體感;採用塑料原色的防刮飾板,則是從前保險桿、輪拱、側裙一路延伸至後保險桿。輪圈採用的是五輻鋁圈,搭配XC40的車格及塑料原色的輪拱,增添許多粗獷感。輪圈規格為235\55\R18,胎寬及扁平率都搭配得恰到好處。 雖然採用3缸引擎,但原廠不僅減輕震動幅度,連運轉的聲音也下降不少。(圖/黃耀徵攝)全車系的駕駛輔助都相當齊全,還配有自動停車等實用功能,自然深受女性歡迎。(圖/黃耀徵攝)後照鏡上的車側警示同樣維持線條狀,相當符合Volvo的簡約風格。(圖/黃耀徵攝)車尾最亮眼的地方,就是識別度相當高的迴旋鏢造型尾燈,在大雨中還是能清楚辨識。車燈上方依舊有相當突出的尾翼,並將煞車燈藏入其中,讓車體看來更多線條,不至於太過圓潤。細節設計 展現貼心車尾廠徽下方與車側,都採內凹設計,增加車尾的肌肉感。後保險桿分為三部分,上圍與車同色,中段則採用塑料原色,避免被刮到後留下明顯傷痕,最下方則採用霧銀飾板,使車尾更為凝鍊。車室主要以深灰色及銀色飾板作為布置,讓駕駛進入座艙後能迅速讓心情平靜;頂棚輔以象牙灰的類麂皮材質,更提升車室質感,加上許多收納的設計,都能感受到VOLVO的用心。雖然被定位為入門車,但XC40該具備的科技一樣也沒省略,仍採用12.3吋數位儀表板,左右兩側顯示常駐轉速及時速資訊,中間則有導航和駕駛輔助等相關資訊顯示。在時速表下方,也有當前路段的時速限制供駕駛參考,以及方向盤目前的狀態。車室以深灰及銀色為主調,頂篷則是沉穩的象牙灰,讓車主進入座艙就能感受到平靜。(圖/黃耀徵攝)在12.3吋數位儀表板左側的時速表下,會隨時提醒當前路段的限速。(圖/黃耀徵攝)中控車機採用9吋觸控螢幕,不僅有導航和多媒體功能,所有駕駛輔助功能都可在此調整。(圖/黃耀徵攝)中控車機採用的是9吋觸控螢幕,除了導航及多媒體功能,也支援AppleCarPlay和Android Auto連接,同時能在觸控螢幕上調整冷氣或駕駛輔助等功能。招牌的360度環景,也會在此處顯示,並在中控台下方配置手機無線充電板及兩個Type-A的充電孔。動力調校 超乎想像很多人會認為XC40是一輛緊湊的跨界休旅車,但身高160公分的女性坐在後座,空間仍相當寬敞,且後座也配置中央出風口;至於汽座專用的安全座椅固定系統ISOFIX,也沒有因此閹割。行李廂空間最大可達1,328公升,很適合小家庭外出旅行。(圖/黃耀徵攝)160公分的女性進入後座,腿部空間仍相當寬裕,定能滿足都會女性或小家庭出遊的需求。(圖/黃耀徵攝)雖然車內空間不比正SUV大,後座仍配有中置冷氣出風口。(圖/黃耀徵攝)行李廂空間在後座未倒平時,容量有452公升,足以容納3個28吋的行李箱。後座倒平後,容量更提升到1328公升,對於小家庭進行三天兩夜的旅遊來說,這樣的空間也綽綽有餘了。實際駕駛XC40上路,本刊記者發現,雖然採用的是三缸引擎,VOLVO卻能將引擎會劇烈震動的先天不足,調校到讓人幾乎感受不到。即使站在引擎室前,也只會聽到些許的引擎運作聲。原本以為這樣的動力,拖動1600公斤的車會相當吃力,但無論是在車陣中抑或行駛於山路,都是輕踩油門,就能立刻得到想要的動力,如果你想要一輛能在都會區中輕鬆穿梭的座駕,相信XC40絕對符合你的需求。(圖/謝寶兒提供)達人說法 謝寶兒 其實之前已經試過XC40好幾次,但這回3缸的調校,讓我相當驚豔,雖然它的抖動感還是存在,不過這一丁點抖動依然瑕不掩瑜。從懸吊的舒適感,加上線性加速的油門,搭配輕重恰到好處的方向盤設定,休旅車有這樣平衡的操控性能,非常深得我心。這回T3小改款的推出,想必能在150萬元級距的跨界小休旅中,取得一席之地。進口豪華跨界休旅比一比(圖/黃耀徵攝、各車廠提供)
FORD KUGA EcoBoost 180旗艦型 酷嘎 國產SUV配滿配好
百萬元上下的休旅車,是各家車廠兵家必爭之地,包括歐、美、日、韓、國產各大品牌,一字排開至少也有十來種選擇,如果你想要從中挑一輛,可能會面臨像是古代皇帝選妃的窘境,然而,NEW FORD KUGA EcoBoost 180旗艦型(NEW KUGA 180)可以輕易解決你的選擇障礙!福特六和請來氣質女星張鈞甯代言NEW KUGA系列,並拍攝微電影。(圖/福特六和提供)搭配全景式電動天窗的NEW KUGA EcoBoost 180旗艦型,讓人感到療癒。(圖/王永泰攝)過去十年,HONDA的 CR-V和TOYOTA的 RAV4,輪流主宰休旅車市場,不過,今年六月中,休旅車市場起了變化,FORD甫上市的NEW KUGA 180,不論在造型、動力、安全和科技配備各方面,都大幅領先對手,來勢洶洶,不禁讓人想起二十年前,KUGA的前身Escape以金句「路是人走出來的」,創造出風光年代。這次試駕完NEW KUGA 180後,本刊記者可以很肯定地說:「福特,真的回來了!」外觀 優雅圓潤本刊記者認為,NEW KUGA 180彷彿像個鋼鐵硬漢,婚後毅然剃去落腮鬍,給人更多「家」的感受。外觀時尚,是NEW KUGA 180給人的第一印象。它少了過去KUGA剛硬霸氣的造型,變得更優雅大器,乍看之下,有幾分神似FORD五門掀背車Focus的線條。此外,NEW KUGA 180的內在用料也比過去講究許多,大量使用真皮;連音響都是丹麥皇室御用品牌「B&O」。車頭則是NEW KUGA 180的設計亮點,水箱護罩比美規版大一些,且採用星穹式格柵結合鍍鉻點綴,與前霧燈鍍鉻飾條、側窗框亮銀全環型、車門飾板鍍鉻飾條的設計,配置AGS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再搭配兩側銀、黑裝飾的倒鉤形LED日行燈與雙層矩陣頭燈組,兼具動感與科技,可說是KUGA有史以來最好看的版本。以人為出發點設計,打造全新內裝格局,將前座艙搭配極簡化中控配置。(圖/王永泰攝) NEW KUGA EcoBoost 180提供標準、省油、運動、防滑、雪地及沙地共5種動態行車模式切換。(圖/王永泰攝)中控台標配8吋懸浮式全彩觸控螢幕,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系統。(圖/福特六和提供)NEW KUGA 180的內裝陳設,和現行的Focus相似,中控台標配8吋懸浮式全彩的LCD觸控螢幕,支援 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系統;儀表板為傳統雙圓指針,搭配六‧五吋行車資訊彩色螢幕,儀表上方還有電動收摺的HUD抬頭顯示器。一開始,本刊記者這種老司機不太習慣操作電子式旋鈕換檔、按鍵式電子手煞車系統,不過經過半小時的適應後,便能和傳統排檔桿一樣運用自如。此外,NEW KUGA 180還加入雙區恆溫空調,以及NVH車艙寧靜工程強化,包含車體密封性優化,減少車體腔室空間、提升鈑件密閉效果;車門隔音強化,提高車門氣密、減少噪音進入。玻璃隔音強化,採用 Acoustic聲學隔音夾層前擋。最後一項吸音材質優化,增加材質厚度面積,更加提升吸音效果。以上工程的強化,讓NEW KUGA 180的車內寧靜度提升了不只一個檔次。與五門掀背車Focus相同,使用E-Shifter電子式旋鈕排檔系統。(圖/王永泰攝)NEW KUGA EcoBoost 180採用1.5升渦輪增壓直列三缸引擎,擁有最大馬力180匹、26.3公斤米最大扭力。(圖/福特六和提供)油耗 表現優異一顆1.5升的三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是NEW KUGA 180的動力主體,除了能夠輕易輸出180匹最大馬力與26.3公斤米最大扭力,還擁有每公升行駛15.8公里的優異油耗表現,實屬不易。E-Shifter八速自排變速箱綿密的齒比設定,雖然沒有狂暴的瞬間加速性能,但動力延續順暢,換檔反應迅速。在平路行駛是「平穩的暴力」,到了山道就變成「可控的衝動」。為了輕量化,減輕懸吊的負擔,提升油耗表現,NEW KUGA 180的車體結構採用大量的鋁合金材質,足足比上一代少了約80公斤。再者,將近一半的車身選用航太等級的高剛性硼鋼,至於A柱到C柱等重要部分,更採用硬度較高的麻田散冷淬鋼,若不幸遇到意外撞擊,絕對能夠有效保護乘客。這些看不到的安全細節,正是過去國產車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台灣知名女星張鈞甯,為KUGA演出微電影,短短幾天之內,點閱率破十五萬人次。(圖/翻攝自網路)高層次LED尾燈組不僅拉寬左右橫幅視覺,更與運動型雙邊單出尾管相互呼應,讓車尾視覺更顯大器。(圖/福特六和提供)將行李廂稍加布置,立即變成野外踏青時的野餐車。(圖/王永泰攝)延續所有新世代的福特車款,NEW KUGA 180也搭載了福特威名遠播的 「Co-Pilot 360」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這套已符合「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的「Level2自動駕駛技術」的智駕系統,可說是目前市面上最聰明的駕駛輔助科技。此外,NEW KUGA還在歐洲「Lommel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進行長時間嚴苛測試,品質完全不輸進口車。整體 挑戰龍頭這一次,NEW KUGA一共推出了五款車型,分屬EcoBoost 180、EcoBoost 250兩種動力,售價從入門的89.9萬元至119.9萬元。先前本刊記者已試駕過頂規的EcoBoost 250 ST-Line車型,這次試駕的NEW KUGA 180旗艦型是最熱賣的主力車型,售價106.9萬元。特別的是,這個價格正好與目前SUV銷售龍頭RAV4一模一樣,不難看出福特對NEW KUGA的信心。以親身試駕經驗來看,NEW KUGA 180的表現,的確有逐鹿中原的實力。過去那些年,CR-V和RAV4幾乎成為休旅車代名詞,NEW KUGA 180這次就算不能登頂,應該也會打破兩強長期壟斷的僵局。
Audi A1 Sportback 30 TFSI 大改款小鋼炮
第一代Audi A1自2010年推出即造成轟動,到去年為止,全球共賣出50萬輛。有別於去年的保守作風,接下來的半年,Audi將陸續推出3至4款新車,此次試駕的AudiA1 Sportback 30 TFSI,就是首度在台發表,外觀處處充滿向Audi Sport quattro致敬的設計,平穩順暢的動力表現,同樣令人驚喜。 A1全車系搭載ACC主動巡航和前方預警系統,碰撞測試還獲得Euro NCAP給予五顆星評價。(翻攝自Audi官網)2010年Audi推出的首代三門掀背A1,一直是旗下最小巧的車型,直到2012年,才開始銷售五門Sportback款。這次試駕的新一代AudiA1 Sportback 30 TFSI(New A1),2018年中旬就已推出,如今終於引進台灣。燈組美感打趴對手從外觀來看,New A1採用比上一代更大的單體式盾型水箱護罩,使車頭更為霸氣;水箱罩上方配置三個進氣孔,源自AudiSport quattro的設計,象徵承襲純正的基因。2018年 New Audi A1在海外曝光後,許多車迷便摩拳擦掌準備下手。(圖/馬景平攝)燈具相當有科技感,霧燈也整合在其中。(圖/馬景平攝)此次試駕的雖是基本款,車燈仍選配價值7.9萬元的「極光感應套件」,搭載光箭型LED極光頭燈組,因此尾燈也有動態指示方向燈。有別於Audi以往的圓潤,新世代的設計偏向銳利,不得不提Audi在燈具設計的美感,是別家車廠比不上的。車側部分也有向Audi Sport quattro致敬的元素,與門把同高處迅速向內收折,直到與輪軸同高的地方才向外擴展,即為quattroblister特徵線,透過陽光照射更顯層次,也更凸顯小鋼炮的車格和肌肉感。New A1入門款的輪圈標配是十五吋,而另兩款車型advanced以及S Line,都標配16吋鋁圈。車廠人員表示,如果消費者有需求,還可選配到最高18吋的鋁圈。車室空間全面升級進入車室,會發現New A1有別於以往的圓型設計,充滿銳利及科技感。在行車資訊部分,採用10.25吋數位儀表板,右側顯示引擎轉數及檔位;透過方向盤上的按鍵,可選擇時間、通話紀錄及多媒體播放等訊息,右側則有數位式的時速表及ACC主動巡航的畫面,儀表板兩側也有冷、暖氣出風口。除了行車資訊,多媒體播放等訊息也會顯示在10.25吋數位儀表板上。(圖/馬景平攝)8.8吋觸控螢幕車機微微傾向駕駛,是相當友善的設計。(圖/馬景平攝)中央搭載的8.8吋觸控螢幕車機,雖不像其他車廠採用懸浮式螢幕,但螢幕微微傾向駕駛人的設計相當友善,還可連接AppleCarplay及Andriod Auto,手機的資訊全都能在螢幕上顯示。要注意的是,全車系導航皆為選配,雖然也可用手機導航取代,但選配導航能直接顯示在數位儀表板上,讓駕駛不至於分心。值得一提的是,入門款New A1搭載的是六支原廠揚聲器,advanced及S Line款則有八支揚聲器,以往後座的喇叭,都配置在後車門下方,此次改款後則是改到C柱上方,讓駕駛可以感受到宛如家庭劇院的環繞音響。若選配B&O環繞音響,則會升級到11支揚聲器。車廠人員在簡報時提到,New A1採用集團內的MQB A0底盤,因此車長增加了44mm、軸距增加95mm,連帶車室內長度增加43mm、前座頭部空間增加5mm、後座頭部空間增加7mm。就連行李廂空間,也從上一代的270公升增加到335公升,幾乎趕上A3的380公升,若將後座傾倒,空間更提升到1090公升。行李廂空間提升為335公升,將後座傾倒更可擴增到1,090公升。(圖/馬景平攝)車室空間比前代增加許多, 176公分的男性坐進後座,膝蓋離前座仍有1顆拳頭的寬度。(圖/馬景平攝)安全性能評價最高獲得Euro NCAP五顆星評價的New A1,是二○一九年安全性評價最高的車款,全車系標配ACC主動式巡航和Audipre sense front前方預警系統,不過前方停車警示及倒車顯影,僅有S Line車款搭載。車道維持、車道偏移警示以及車道變換輔助系統等套件,入門及advanced皆為選配。雖然New A1採用的是三缸引擎,但是本刊記者試駕時發現,無論是在怠速、緩慢前進或正常行駛時,都沒有明顯抖動的情況,即使站在引擎蓋前,引擎的運轉聲仍幾乎聽不到。在官方提供的數據中,New A1的馬力僅有116匹,但本刊記者在都會區試駕,輕踩油門就能感受到渦輪的作動,也沒有發生渦輪延遲的情況。即使開上快速道路的上坡引道,動力仍是隨傳隨到,令人激賞。最大馬力116匹,遊走於都會區游刃有餘,輕踩油門就能感受到渦輪的作動。(圖/馬景平攝)三缸引擎調校得相當優異,行駛或怠速時皆感覺不到抖動及噪音。(圖/馬景平攝)
ŠKODA SCALA 1.5TSI 熱血操駕
以性價比聞名的ŠKODA,近幾年在百萬級距的進口車及國產車間殺出一條血路,讓預算不高的消費者,仍有安全性高的歐洲車可以選擇。上回本刊記者試駕的是1.0TSI車型,雖說該車型各式功能應有盡有,但只要加8萬元,就能升級搭載四缸引擎及有150匹馬力的1.5TSI,讓車主操駕時更加熱血。除了既有的RS藍和動感紅,SCALA也有類似金龜綠的車色可選擇。(圖/馬景平攝)SCALA 1.5TSI採用與AUDI A3、Q3及福斯 Tiguan同顆引擎,加速到100公里只需8.3秒。(圖/馬景平攝)過去試駕ŠKODA,是以跳島的方式從金門、馬祖、綠島一直到小琉球,這回SCALA 1.5TSI則選在宜蘭試駕。車廠人員在介紹時直言,SCALA 1.0TSI與1.5TSI的差異只在引擎,其它配備全都一樣。外觀線條 前衛動感作為ŠKODA RAPID車系的後繼車款,SCALA的外型卻是全新的設計,從大燈、水箱罩到車尾的LOGO,都相當創新。在燈組方面,兩側日行燈猶如老鷹的翅膀,讓車頭更具侵略感,其中豪華版的頭燈,還有動態幾何光束及頭燈清洗、角落照明功能,全車系的霧燈則是整合在前保桿中,霧燈旁還有導流的設計,可以些微降低風阻。尾燈與LED日行燈的設計相當類似,讓SCALA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相當有辨識度;方向燈採用以往在豪華進口車才看得到的動態序列,使後車更能識別接下來的動向。輪圈部分,一般版採用205∕55∕R16,在路面不佳時,能降低車內人員的不適感;豪華版則採用205∕50∕R17,輪圈較大、胎壁較薄,但更能即時反饋路面的情況。SCALA的車尾,已看不到以往飛箭羽翼的廠徽,而是像VOLVO一樣,將ŠKODA字母鑲嵌在後擋風玻璃。後擋風玻璃則是延伸到與尾燈同高的位置,這樣的設計,未來會在更多車系上看到。車室空間 媲美休旅雖說許多人會將SCALA和RAPID以及同集團的GOLF相比,但作為創世代的新式設計,SCALA採用集團的MQB底盤,能為企業省下許多成本,也讓軸距拉長到2,649mm,大幅增加座椅前後間距及行李廂空間,可用空間提升到四六七公升,幾乎可媲美旅行車。雖說SCALA並不高,但全車系都標配電動尾門,想必更能獲得女性車主的青睞。後擋風玻璃延伸到與尾燈同高,直接鑲嵌ŠKODA的粗體字母。(圖/馬景平攝)進入車室,副駕駛座前的軟材質飾板,視覺上帶有木材質感;中控台採用八吋懸浮式螢幕,這也是近幾年各大車廠的設計趨勢,讓駕駛在行駛間不需要低頭,就能調整畫面。ACC的設定在方向盤左下方(黃圈處),可以設定30公里以上及3秒內自動重新起步。(圖/馬景平攝)SCALA的體型不算笨重,卻能給車主幾近旅行車的空間。(圖/馬景平攝)中控台除了支援手機藍牙通話,也可以有線連接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HUB接頭均採TYPE-C規格,排檔桿前另設有無線充電座,但不支援快充。近一七五公分的模特兒坐進後座,膝蓋與前座仍有兩個拳頭的距離。(圖/馬景平攝)由於SCALA的定位偏向家庭多功能用車,因此相當注重後座的舒適度,即使坐進身高約一七五公分的成人,膝蓋距離前座仍有兩個拳頭的空間,但頭部空間略感壓迫。此外,後座設有冷氣孔及兩個TYPE-C充電孔。安全性能 傲視同級在安全性方面,ŠKODA旗下全車系都標配全速域ACC(主動車距巡航控制系統)和DSR(駕駛轉向穩定輔助)等主被動安全配備,其中ACC可設定三十公里以上,並支援三秒內重新起步功能,若超過三秒,則要輕踩油門才會繼續前進。車室空間大量採用軟材質,副駕駛座前的飾板帶有木質感。(圖/馬景平攝)儀表板採雙圓式設計,中間的螢幕可顯示平均油耗、車速等多項數據。(圖/馬景平攝)排檔桿前的空間,設有手機無線充電區。(圖/馬景平攝)SCALA也配有車道輔助功能,在標線清晰的情況下,系統會提供輔助力道,並發出警告要求駕駛介入操作。但即使有這些主被動安全配備,卻還沒辦法算進LEVEL 2的自動駕駛能力。日前Euro NCAP(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針對SCALA進行撞擊測試,給予五顆星的肯定,讓SCALA的安全性,在同級距的對手中名列前茅。以百萬元上下的車價,能享有這些安全性,ŠKODA算是國內少數相當佛心的車廠。SCALA的動力採用直四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達一五○匹,不須重踩油門就能感覺到渦輪開始作動。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靜止至時速一○○公里只需八‧三秒;本刊記者實際駕駛開上國道五號,油門輕踩不用幾秒,時速就來到九○公里,過程間也不會感到渦輪延遲的情況。即使開進僅有單車道的田間小路,SCALA也沒有發生轉向過度或者不足的情況,但因軸距較長,轉彎的半徑仍要預留些空間。許多買家都會將SCALA 1.5TSI與1.0TSI進行比較,1.5TSI在規格上,或許只多了一個汽缸及500c.c.的排氣量,但和貴上幾十萬元的AUDI A3、Q3及VW Tiguan,都是採同顆心臟,確實相當物超所值。達人觀點SCALA 1.0TSI推出後,市場反應相當熱絡,但有些人遲遲沒入手的原因,就在於動力,畢竟掀背車總有些熱血基因,1.0升三缸引擎實用性夠,但絕對稱不上熱血。換上1.5升引擎的SCALA就驃悍很多,這顆TSI引擎可節省油耗,又配備汽油微粒過濾器降低碳排,是新世代的環保引擎。(鄭捷/CARTURE車勢文化營運總監)(CARTURE車勢文化營運總監。圖/鄭捷臉書)
小型休旅車競爭多 T-Cross以安全取勝
雖然福斯T-Cross並不訴求動力與操控,實際在台北市區穿梭,雖然帳面上的動力數據不算突出,但T-Cross不論起步、加速的表現都很稱職。上了快速道路後,前中段的加速平穩,但礙於動力所限,尾段就感覺比較「含蓄」。但坦白講,與其他品牌三缸引擎的表現相比,T-Cross可排在前段班。至於安全方面,T-Cross身為全新世代重點車款,當然也兼容福斯的安全科技精髓,除了擁有27%熱成型鋼板車體結構與六顆SRS氣囊外,全車系更擁有包括十多項主被動安全輔助功能的IQ.Drive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而Style Design與Style R-Line車型還外加Rear Assist顯影式停車導引、前方行人監控、車側盲點警示、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主動乘員防護、含煞車輔助功能的RTA後方橫向車流警示,以及同級唯一的自動停車輔助系統。以都會小車來看,T-Cross的後座空間還算寬裕。(圖/張文玠攝)坦白說,T-Cross身處的小型休旅車市場處處都是勁敵,82.9萬元起的入門價雖然誘人,卻也不見得佔到什麼便宜,更何售價百萬元的高階版本。真正可以讓人鼓掌的,就是T-Cross以都會為主的完整安全性能,的確為小型休旅車樹立了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