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兒科
」 流感7歲女童「A流轉重症」…連8天高燒40度掛急診 醫示警:過年小心大爆發
最近氣溫變化頻繁,天氣依舊冷颼颼,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就出現了多起流感轉重症病例,而一名7歲女童小馨(化名)連續高燒8天近40°C,不僅呼吸急促、食慾下降,又感到全身無力,後來至急診就醫,診斷出腺病毒和A型流感併發重度肺炎,轉往加護病房後,終於在10天後健康狀況回穩,得順利返家過年。據了解,小馨被送往醫院時,心跳急遽每分鐘達160下(正常值為60至100下),白血球數值、急性發炎指數均爆增,肺部X光更顯示左側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胸水,在進一步接受呼吸道原體多標的核酸檢測後(Respiratory panel PCR),驗出了腺病毒及A型流感。一般兒科、兒童感染科衛琇玫醫師表示,小馨被診斷出A型流感併發重度肺炎,是為咽喉病毒培養出的A型流感,急送加護病房後,經由戴上正壓呼吸器和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治療,小馨於10天後症狀皆改善,能夠順利回家。女童照肺部X發現有重度肺炎。(圖/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提供)另外,有位4歲男童小康(化名)也連續高燒1週,並出現呼吸費力、劇烈咳嗽與輕微腹瀉的症狀,雖然之前就已經在診所快篩出A型流感,也使用過口服流感抗病毒藥物4劑,卻還是持續高燒、精神活力下降,趕緊送往醫院急診後,經過X光顯示,診斷為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少量胸水,另有明顯頸部皮下氣腫及縱膈腔積氣,心跳更達每分鐘156下,最終他被轉至加護病房接受治療,於住院的第8天順利出院。對此,衛琇玫指出,秋冬本就為呼吸道病毒好發季節,全球新冠疫情解封後,自2023年開學季以來,腺病毒普遍在校園中大流行,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也在人群中大傳播,從去(2023)年10月以來,已累計405例流感併發重症,4個月內更有63例死亡。衛琇玫醫師呼籲,應小心流感大爆發,並注意孩子是否出現症狀。(圖/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提供)衛琇玫也提醒,過年期間應更加小心流感大爆發,過去有流感重症合併腦炎的病童病程快速惡化甚至死亡,父母往往措手不及,無法相信原本健康無慢性病的小孩,從此出現肢體或意識障礙,家長都需特別提高警覺,因此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長輩或幼兒應儘速接種,若疑似出現流感症狀時,應立即接受治療。經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超過2天,孩童卻仍高燒不斷、出現意識改變(如反應變慢、癲癇發作)、呼吸費力、胸痛或異常腹痛時,都應儘速就醫。
流感重症「4個月爆63人死」 孩童易快速惡化!持續高燒要警覺
近來氣溫驟變,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門急診出現多起流感轉重症,甚至發生敗血症跡象,經緊急轉加護病房加強照護,孩童皆康復出院。7歲女童小馨(化名)出現連續八天高燒近40°C,呼吸急促、食慾下降及全身無力而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小馨心跳急遽每分鐘160下(正常值60~100下),白血球數值暴增至16100/ul(正常值6000~10000/ul),急性發炎指數上升至12.43 mg/dl,肺部X光顯示左側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胸水,再進行呼吸道病原體多標的核酸檢測(Respiratory panel PCR),驗出腺病毒及A型流感,咽喉病毒培養出A型流感,由一般兒科、兒童感染科衛琇玫醫師進一步診斷小馨為A型流感併發重度肺炎,急送加護病房,經戴上正壓呼吸器及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治療,小馨十天後症狀皆改善,順利回家。另一位4歲弟弟小康(化名)連續高燒一週,最高燒超過40°C,小康就醫前一天出現呼吸費力、劇烈咳嗽,加上輕微腹瀉,雖然之前已經於診所快篩出A型流感並使用口服流感抗病毒藥物4劑,但仍持續高燒、呼吸喘且精神活力下降,送中醫大兒醫急診,醫師經肺部X光診斷為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少量胸水,另有明顯頸部皮下氣腫以及縱隔腔積氣。心跳每分鐘156下,呼吸次數每分鐘72次,血氧濃度76%(正常值:95%以上),白血球分類報告異常(band:13.7%),急性發炎指數上升至11.17 mg/dl,小康被緊急送加護病房積極接受治療,恢復體力於住院第八天出院。衛琇玫醫師指出,秋冬原本就是呼吸道病毒好發季節,全球新冠疫情解封後,學校及社區逐漸發生感冒病毒大流行,中醫大兒醫病毒培養資料顯示,自2023年開學季以來,腺病毒普遍在幼兒園托嬰中心、國小與國中校園大流行,至於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也在人群中大傳播。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1月統計,季節性流感每年導致全球300至500萬人罹患嚴重併發症,每年約29至65萬人因此死亡。台灣新冠疫情前每年流感重症約1000-2000人左右,因流感死亡人數每年約150-400人左右;疫情後流感季自2023年10月以來已累計405例流感併發重症,四個月內已有63例死亡,顯示流感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過去有流感重症合併腦炎的病童病程快速惡化甚至死亡,父母往往措手不及,無法相信原本健康無慢性病的小孩,從此出現肢體或意識障礙,家長都需特別提高警覺。衛琇玫醫師也呼籲,過年期間應小心流感大爆發,社交活動增加會加快病毒傳播速度。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家中長輩或幼兒應儘速接種,疑似出現流感症狀時,應立即接受治療。經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超過兩天,孩童卻仍高燒不斷、出現意識改變(如反應變慢、癲癇發作)、呼吸費力、胸痛或異常腹痛時,都應儘速就醫!
校園變煉蠱場…社區4病毒流行 疾管署:今年RSV提早報到
近期不只流感,還有多種病毒齊發,有開業兒科醫師嘆,校園成數種病毒的煉蠱場。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27日表示,今年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提早報到,這2週進入高峰。醫師也坦言,社區有4病毒齊發。小兒科醫師張博揚在臉書發文,「最近真的有點可怕,數種病毒在校園『煉蠱』,大概兩週一輪,可以說前次感冒才剛好兩三天,又發燒來看醫生,而且爸媽也逃不掉抓交替的宿命。能夠提供抗病毒藥物的也只有流感而已,其他病毒感染依然要走完病程,所以大家要保重身體。」莊人祥說,呼吸道融合病毒今年發生的比以往早,現在是第39週,之前在37、38週上升,在45週達高峰,而今年31、32週就上升了,如果照8週到高峰來看,近2週會達高峰,之後就會下降。馬偕兒童醫院一般兒科主任邱南昌指出,現在社區有流感、RSV、腺病毒和腸病毒4種病毒流行,還有新冠和副流感病毒,民眾還是要保持疫情的衛生習慣,到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疾病管制署表示,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09,054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另近二週上呼吸道感染群聚通報件數上升,上週通報91起,其中78起(87%)為校園群聚通報,檢出以流感病毒為主;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情形以流感病毒為多,以A型H1N1及H3N2共同流行,同時呼吸道融合病毒近期檢出陽性數亦呈上升趨勢,顯示社區呼吸道病毒活動度增加。
男童突爆瘦4公斤 竟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惹禍!醫1招改善
一位11歲的男孩三個月瘦了四公斤,食不下嚥,胃脹難忍,父母以為小孩得了厭食症,緊張得四處求醫,卻一再被以胃炎醫治,就醫經醫師詳細檢查發現,該男孩罹患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十二指腸被壓扁,食物無法通過,最佳的「處方」是增胖,一段養胖後,果然不藥而癒!先天性「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需手術 過瘦則可改吃流質營養物澄清醫院中港分院一般兒科醫師廖子涵表示,經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該男孩的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只有23度,這個夾角正常時大約38到65度之間。該情況的原因常見為體重過輕,上腸繫膜動脈缺少脂肪支撐,壓迫到十二指腸,胃裡消化的食物較難順暢下到十二指腸,而導致食慾不振與頻繁的噁心嘔吐。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發生的原因如果是先天性,就需要手術處理,但如果是因為太瘦而造成的可考慮「增胖」,來增加上腸繫膜動脈支撐的脂肪,讓夾角慢慢的增大,以解除對十二指腸的壓迫。因此,廖子涵醫師下的「處方」是讓男孩改吃流質的營養食物,並給予適當的止吐和促進食慾的藥物,果然吃了兩個多月後,體重逐漸增加,病情也獲得很好的改善。孩子成長期 體重急速下降需儘快就醫 廖子涵指出,正在成長的孩子,體重應該是逐步增加,不應該有體重急速下降的情形。據醫學統計分析,兒童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機率約為0.05%,孩子如有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就要求醫找出真正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年輕的女性如果過度減重,也有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風險,故追求完美體態的同時,也須注意不要過度減重以免得不償失。
6歲女童玩貨車綁帶被扯出車窗 雙腿直接被割斷
美國維吉尼亞州近日發生一起恐怖事故,一名6歲女童坐在貨車後座,而固定貨物的綁帶捲入車輪,另一端綁在她的腳上,她當場被拉出去,被帶子割斷雙腿,所幸現在恢復良好。據《紐約郵報》報導,奧布里(Aubrey Scaletta)17日坐在貨車後座,她那時在玩固定貨物的綁帶,當帶子的另一端伸出窗外,纏繞在車輪傳動軸上,奧布里直接被拉出窗外,帶子割斷了她的腳,而她的姊姊目睹這起可怕的事故。之後,奧布里被空運到羅阿諾克紀念醫院,在那接受6個小時的緊急手術,重新接上截肢的腳。院方近日表示,奧布里的雙腳接上後,血液流動狀況良好,現在她也能取下呼吸器。奧布里的母親斯卡萊塔(Lauren Wensel Scaletta)在臉書發文分享,女兒現在能自行呼吸,停止服用鎮定藥物,她也希望奧布里能轉到一般兒科病房,女兒6月9日要接受植皮手術,「現在看來,我們可能會在6月底坐著輪椅離開醫院,手術團隊的目標讓她在聖誕節前帶著牙套、助行器走路!」卡萊塔說,雖然他們知道這些事情不能保證,但還是很高興能聽到好消息,而出院後女兒也要繼續進行物理治療,「奧布里是一個堅強的人,我的公主是一位戰士。」據悉,家人也為了奧布里發起募款,目前在GoFundMe募到超過5.3萬美元(約新台幣162萬元)。
挑戰醫術!成人腎臟移植3歲女童 歷經7小時完成不可能任務
3歲許小妹罹患罕見隱性遺傳腎臟疾病,逐漸出現食慾差與電解質異常的症狀,2歲起接受常規腹膜透析治療,每次腹腔注入透析液300-350CC,利用體內的腹膜,清除血液中新陳代謝的廢物及多餘水分,同時將腹腔慢慢撐大,是國內罕見如此年幼接受腹膜透析且病情穩定的成功案例。由於疾病因素,移植前身高只有86.3公分體重11.5公斤,比同齡孩童至少矮了10公分。經過一年等待,於今年1月獲得一名14歲女童大愛捐贈,惟腎臟大小已是成年的尺寸(12x5x6公分),對於如何植入許小妹狹小的腹腔,是移植手術所要面臨的第一個最大的挑戰。臺北榮總移植團隊精密計算許小妹腹腔的3D容積,發現原本的腎臟已經整個呈現嚴重的囊泡變化,要先摘除右腎爭取更多空間來接受成人的腎臟,為了同時讓植入的成年尺寸新腎臟獲得充足的血流供應,因此血管將吻合在高難度的主動脈與下腔靜脈置。移植外科陳正彥醫師摘取大愛器捐腎臟確定順利後,兒童外科蔡昕霖主任帶領的北榮團隊就依照計畫開始進行許小妹妹的同時右腎切除與移植手術。由於病童體型過於嬌小,王審之醫師在麻醉過程中所必須置入的中央靜脈導管與預防性血液透析管路就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團隊採取正中切開約20公分的傷口,進入腹腔,再將腹腔右側的肝臟,十二指腸,以及右側大腸整個游離至左側,然後切除右側腎臟。再將捐贈的新腎臟,吻合血管於許小妹妹的主動脈與下腔靜脈,輸尿管則是利用許小妹妹右側的輸尿管原地重建。歷經7個小時,克服麻醉等種種困難,手術順利完成,術中移植的腎臟立即發揮功能,術後第二天,腎功能恢復正常,經由嚴密的術後血壓與水份調控,復原狀況十分良好,不再需要任何透析治療,術後幾天康復出院。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資料,目前臺灣只有22位病童及青少年登記等候腎臟移植。然而,每年小於20歲新增透析案例約20-40人;相較之下,全國兒童及青少年族群中,接受透析治療的數目遠大於願意接受腎臟移植者。臺北榮總兒童外科蔡昕霖主任說明,兒童末期腎臟病多因先天腎臟疾病,或是先天泌尿道系統發育異常,與成人完全不同。由於病童身形過於嬌小,泌尿結構相對複雜,從小經歷多次手術留下的陰影,對於兒童腎臟移植的瞭解不完整等等諸多因素,往往錯過登記腎臟移植的最佳時機。臺北榮總兒童一般兒科張瑞文表示,腎臟移植是末期腎臟病孩童最好的治療,不僅可以得到最佳的預後,對於原本落後的身高、體重甚至智力發育,移植成功後都可明顯追上同齡兒童,需把握移植的黃金時間。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也比照國外器官分配原則,經多次修訂,逐步提高18歲以下青少年孩童等候腎臟的積分,協助病童及早獲得腎臟移植的機會。
秋天兒童急診人滿為患 醫:還債齒輪開始轉動
國內疫情目前趨於穩定,但每天還是有幾萬例確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說,他之前說解封後疫情可能會在冬天爆發,但事實證明他錯了,因為兒童急診人數開始變多,「還債的齒輪開始轉動了。」謝宗學27日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說,「現在秋天的兒童急診已經開始人滿為患,過去2年被封印具傳染力的各式病原體,正在沒有抵抗力的孩子間流竄,高度防疫造成兒童『免疫負債』現象,還債的齒輪開始轉動了。」從8月中開始,Omicron在台肆虐,最近的病例有80.5%是BA.5,但最近的兒童急診病例,有3/4病例都是其他感染症。謝宗學表示,他在小兒急診室最前線觀察,「呼吸道感染症除了新冠肺炎外,嚴重咳嗽兒童常是黴漿菌感染造成,連帶細支氣管發炎或氣喘發作病例增加,少數嚴重咳嗽是由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所引發。」謝宗學說,現在的兒童加護病房床位很滿,是過去2年來都沒有發生的情況,「一般兒科病房和新冠專責病房幾乎滿床,許多孩子只能在急診候床,走道擺滿了病床。」一切好像都變回疫情前的場景,只是多了新冠來攪局。對於10月將實施「0+7」政策,謝宗學表示,「未來流感很有可能大舉進入國內造成流行,秋天的兒童急診已經如此,冬天情勢想必更為險峻。」他覺得不用再提升防疫措施,因為這只會拖延償還免疫負債的時間,不過疫苗和個人防護還要要落實。
全台首例!1歲童器捐雙腎 「15小時手術煎熬」2位女童終於脫離病痛
臺北榮總外科部與兒童醫學部團隊合作,克服手術困難與腎臟移植後急性排斥種種挑戰,成功完成1歲3個月、9.8公斤幼兒器捐雙腎移植手術,幫助4歲李小妹妹(12公斤)及8歲許小妹妹(18公斤)脫離終生洗腎的痛苦,也創下國內最低體重的大愛器捐,並將兩顆腎臟分別植入的新紀錄!8歲許小妹妹,因先天性心臟病術後引發急性腎臟衰竭,導致慢性腎臟病,接受腹膜透析長達3年。4歲李小妹妹,出生後第三天即因自發性胃破裂導致敗血性休克,引發急性腎臟衰竭需終身洗腎,並因多次腸穿孔手術併發嚴重腹腔沾黏,無法進行腹膜透析,在洗腎團隊悉心照護下,為國內年紀最小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個案,又因經常輸血,誘發免疫系統產生極高的抗體,是移植後急性排斥的高風險族群。二位病童因長期洗腎,僅能維持基本生理代謝,導致發育嚴重遲滯,腎臟移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一般兒科張瑞文主任表示,腹膜透析雖然是兒童慢性腎臟衰竭首選治療方法,但有些病童會因多次腹部手術病史或反覆腹膜發炎感染,導致腹膜透析效果不佳,甚至無法使用,而需改以血液透析的方式替代。另受限於病童體重太輕及洗腎管路建立困難,使得血液透析治療對於嬰幼兒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些多重因素惡性循環,易產生致命的併發症,並且嚴重阻礙病童身心發育與學習,及早接受腎臟移植是最好的治療選擇。兒童外科蔡昕霖主任說明,最理想的腎臟移植,除血型與組織配對吻合之外,器官大小的選擇也極為重要。腎臟衰竭的病童植入年齡相近的腎臟是最適合的配對,植入的腎臟會隨著受贈兒童成長發育有較好的適應,而達到較佳的長期腎功能。由於年幼的大愛腎臟捐贈者極為稀少,且摘取與植入的手術極為困難,移植後的併發症遠高於成人族群,成功率極低。另一方面,受限幼童身形較小,身體血量或血壓無法充足供應成人捐贈的腎臟,父母年紀太大或有慢性病等問題,即使父母有意願也無法進行活體捐贈,因此幼兒可以盡早獲得腎臟移植的機會是不高的。考量到二位病童腎臟移植的迫切性,移植外科劉君恕主任與器官移植團隊擬定完善的手術治療計畫。首先,由兒童外科蔡昕霖主任、移植外科鍾孟軒醫師摘取兩顆腎臟,由於捐贈者的年紀極小,在摘取的過程必須格外謹慎;在此同時,一般兒科張瑞文主任為李小妹妹進行血漿置換與去敏治療,避免產生超急性排斥的併發症。為爭取時效,由移植外科陳正彥醫師與一般外科石柏威醫師、蔡昕霖主任與葉奕廷醫師二組團隊,分別為許小妹妹及李小妹妹植入新腎。從摘取到植入,手術時間長達15個小時,動員團隊達20人,順利完成此高度困難手術,也是幼兒捐贈兩顆腎臟分別植入兩位幼兒的創舉。術後3個星期許小妹妹順利出院;李小妹妹雖已於術前接受許多預防措施與治療,仍發生嚴重急性抗體排斥。醫療團隊用盡所有治療方法,歷經12次的血漿置換與抗排斥藥物多管齊下,終於在術後1個月,成功脫離透析治療。在移植一年後的追蹤,原本6公分的捐贈腎臟,隨著兩位受贈者一起成長,目前已長成10.5公分與8公分。這份得來不易的愛,陪伴受贈者一起成長茁壯,守護健康且戰「腎」疾病,迎向美好人生!
1歲男嬰大愛「捐雙腎助2童重生」 台北榮總:國內幼兒首例
台北榮總今日發表一項困難度相當高的腎臟移植手術,成功完成1歲3個月、體重僅9公斤的幼兒進行雙腎捐贈移植,讓兩名小妹妹重獲新生,脫離終生洗腎的痛苦與辛勞。北榮指出,此項腎臟移植不但打破國內體重最輕的大愛器捐紀錄,也是國內首例幼兒同時捐出兩顆腎臟的案例。接受捐贈的分別是9歲的許小妹,以及4歲的李小妹,許小妹因先天性心臟病,出生16天就動了開心手術,結果術後引發急性腎臟衰竭,導致慢性腎臟病,最終引發腎衰竭,6歲開始接受腹膜透析治療,每天都要洗5次腎,雖然可以出去旅行,但依然有發育遲滯的問題。李小妹則是出生第3天就自發性胃破裂,導致敗血性休克,引起急性腎衰竭,不但出生第4天就開始洗腎,還得接受多次的腹腔手術,出生6個月內就開刀7次,併發嚴重的腹腔沾黏,無法進行腹膜透析。就在一年前,許、李兩位小妹妹終於盼到曙光,一名1歲3個月的小男孩因病離世,但卻願意將愛延續下去,北榮外科部兒童外科主任蔡昕霖表示,雖然盼到捐贈者,但由於男童身高僅83公分,體重9.8公斤,實施手術上仍然困難重重。蔡昕霖指出,最大的困難在於幼兒器官組織脆弱纖細,難以摘取,加上2名受贈者都是兒童,2顆腎臟該如何分配,植入器官後的排斥效應,都是極為困難的過程,一有差錯恐會釀血栓、器官壞死等問題。北榮為此召集移植外科、兒童外科、一般兒科共7名醫師、3名護理師的移植工作小組,最終團隊在動員20人、18小時的努力下,完成摘取到植入的艱辛過程,不但創下國內體重最輕的捐贈手術,也是國內首例幼兒捐贈2顆腎臟的成功案例。蔡昕霖說,術後3周許小妹就順利出院,但李小妹雖然術前接受多項預防措施與治療,仍然引發嚴重的急性排斥反應,最後仍接受12次的血漿置換與抗排斥藥物,終於在術後1個月脫離透析治療,2人術後追蹤1年,原本捐贈者的5.8公分腎臟,已成長至10.5公分與8公分,逼近成年人正常大小。
疫情後首見「兒科病房100%滿床」 醫揭警訊:下一階段挑戰開始
隨著時序進入秋冬,意味著流感盛行的季節來臨,最怕的就是新冠肺炎再捲起新一波大流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示警,大家應重拾年初的防疫精神,下一階段的挑戰正要開始。謝宗學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透露,剛到班習慣先查一般兒科病房的佔床率,看看還有多少病床可以收住院,沒想到今(7日)看到自疫情爆發以來,從沒有見過的佔床率100%,表示若急診有新病人要住院,必須等待舊病人出院後才有機會入院,候床時間將增加。謝宗學指出,兒科住院病人大多是急性感染症,跟成人科多是慢性病不同,而兒科病房超高佔床率除了表示病人信任醫院的醫療照護品質外,也表示許多人的個人衛生防護習慣開始鬆懈,鬆懈程度幾近回到疫情前的水準。謝宗學直言,因為冠狀病毒、流感、腺病毒、諾羅病毒等都喜愛低溫的環境,對於即將到來的冬季,兒科病房的高佔床率是一個值得警戒的信號。」謝宗學強調,「雖然我們度過一個相對安全的夏天,不表示冬天也能用這樣的防疫態度安然度過。大家應重拾年初的防疫精神,下一階段的挑戰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