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勝」記者的文章列表
遠傳斥247億元合併亞太 2022年電信市場三分天下開新局
遠傳電信(4904)與亞太電信(3682)25日晚上臨時發布重大訊息並召開記者說明會,雙方共同宣布完成合併契約簽署,遠傳將發行3.57億新股(以2月25日股價69.3元換算約247億元)合併亞太,遠傳為存續公司。合併後遠傳用戶數達到920萬用戶。有別於台灣大哥大(3045)在2021年12月30日最後一個上班日宣布合併台灣之星(6440),遠傳與亞太也在2022年農曆新年後第一個連續假期228連假前宣布合併亞太,合併基準日為9月30日。對於是那一方促成合併案,是那一方先遞出合作的橄欖枝?遠傳總經理井琪與亞太電信董事長陳鵬共同表示「水到渠成」,雙方自共頻共譜的合作開始就是一同站在橄欖樹下。對於亞太大股東鴻海(2317)的持股部分,遠傳預計發行81,842,616普通股交換鴻海持有的亞太527,524,409持股,定於6月30日進行股份交換。遠傳總經理井琪透露,隨著台灣大哥大宣布合併台灣之星,遠傳也重新思考與亞太合作的型式,由第一階段的共頻共網合作,在進入第二階後,雙方思考更遠大的目標,創造合併的經濟規模。井琪進一步說明,這個價格是雙方合議的結果,雙方都滿意。在合併的效益方面,合併後遠傳成為業者最大連續700MHz頻段業者,現有基地台可以立即提升4G網路容量和5G室內穿透,發揮700MHz連續頻寬及低頻特性,提升5G覆蓋率。多年以來,亞太累計虧損超過300億元,對此,井琪表示亞太經濟規模不夠造成的虧損,虧損的部分也在合併計畫的試算中,亞太去年虧損50億元,今年預計虧損40多億元,合併後在經濟規模的支持下,預計在第一年就可以彌補回來。未來合併後的董事會組成,陳鵬表示目前沒有就這一部分有特別立場。未來三分天下的行動通訊市場,台灣大哥大用戶數976萬戶、遠傳920萬戶、中華電信1,067萬戶。台灣大哥大也立即發布言訊息表示「門當戶對」,給予最高祝福,樂見同業一起加入電信產業永續轉型的步伐,共同讓頻譜、能源發揮更高效益、提升行動通訊基礎建設的建置成效。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的合併案,已送請主管機關NCC、公平會審核中,希望能得到主管機關支持、儘快獲得核准。
籌備逾2年成立 石油化學品儲槽商業同業公會扮溝通平台優化產業經營
有鑑於我國政府部門對石油化學品儲槽的法令及管理未臻完善,造成業者在營運上產生不少困擾與成本支出,籌備2年多,由30多家業者所聯合組成的中華民國石油化學品儲槽商業同業公會成立大會在2月17日舉辦,除了服務會員之間儲槽需求外,也將扮演業者與政府溝通交流平台,放寬不合時宜的規定,推動產業進步。中華民國石油化學品儲槽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邱永堂表示,目前業界在營運上面臨很多困擾與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箝制產業的發展,未來會透過公會跟政府建立溝通平台,統合業者的意見與心聲,讓政府瞭解業者的需求,能逐步優化我國石油化學品儲槽的產業經營。第一屆中華民國石油化學品儲槽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由億昇倉儲董事長邱永堂擔任,未來將帶領公會與政府溝通,表達心聲與需求,優化我國石化產業的發展。(攝影/胡華勝)中華民國石油化學品儲槽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顏國瑞表示,船隻的進港規定、保險、船齡、消防、污染等問題,相關法條沒有詳盡的規範,造成實際作業上有困擾,行政單為會擴充解釋造成業者無所適從。他舉例說,環保問題疊層架屋,中央環保署要管、地方環保局也要管,應該是要分工,中央管那部分、地方管那部分、有時消防局也要管,大家都重疊了,讓一家廠商要面對好多個公婆(行政單位),若是公婆的標準一樣那就沒關係,有的公婆又搬出我是專業單位,業者相當為難,浪費也增加了很多人力與成本。建議要有一套完整的規範,讓業者很容易去遵循。目前擔任無住所大使的前交通部長林佳龍也在成立大會中致辭指出,石化產業跟房地產行業都扮演國家經濟的重要火車頭,石化產業更與民生經濟有高度關聯,業者間若可以透過公會這個平台分享資訊、讓貨暢其流,這也就是在幫政府與港務,帶動經濟的發展。林佳龍同時呼籲相關法令要與時俱進,才能跟國際接軌,有一致的辦法,讓政府做業者的後盾。內政部常務次長邱昌獄以主管機關身份在成立大會中致辭時表示,我國石化產業的從業人員有約100萬人,每年替國家賺取的外匯也是各類工業產品的第一名,石化產業不僅是我國經濟的命脈之一,也是產業的火車頭。因石化產品有高度的安全性考量,經營面上面臨的困難,未來可以透過公會平台讓內政部來協助解決。成立之後,首先要推動相關法令及管理架構提出檢討,若有不合時宜者,會向主管機關建議修正,包括環保署、環保局、消防署、消防署、消防局、海巡署、港務局、海保署(會)等,都是未來要溝通的對象。一家與會的業者私下表示,除了要面對的主管機關多,有時甚至還拋出新名目多扒業者一層皮,讓業者吃不消。至於為什麼業者間一直到現在才凝聚共識成立公會,一位法律顧問表示,這個行業門檻相當高,要擁有油槽的行業份量就很高門檻,加上業者的數量少,因此現在能把大家找齊來成立公會,相當難得。
全全到肉3/誰能實現一個電支App一路用到底就能稱王 生態圈成電子支付指標
靠著800萬PX Pay會員的消費能量,支付已經占全聯營收達4成比重,以2021年營收1,590億元來算,就有600多億元是靠支付方式完成。加上用戶中全支付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蘊育而生。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也透露,由於全聯每月兌換的零錢超過千萬元,為減少這些堆起來像山丘的零錢,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就多次連絡他,希望他想想辦法解決,也是催生PX Pay的主因之一。至於全聯的全支付與全家的全盈支付宣布「通路共享」的策略結盟,這「全全互通」究竟有什麼好處?是否能「全全到肉」(拳拳到肉,意指「實至名歸」)?用一個App(一個支付)就可以完成日常所需線上及線下所有的消費支付,對消費者最大優點就是便利,對業者來說可以完整的掌握顧客輪廓。全家超商與玉山銀、網家拍付國際共同成立的全盈支付,目前己向銀行局送出核照申請。(圖/報系資料)根據全家超商(5903)與全聯的共同聲明中可以看到「雙方聯手將能擴大彼此的支付通路,造福更多用戶及店家」的關鍵點,「滿足民眾多元場景的需求」的目標,合作的方向除了在彼此的通路據點上使用,將逐步拓展至日常生活連鎖餐飲、百貨購物、飲料店、遊樂園、交通等,打造以消費者、商家為核心的支付生態圈。商研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指出,電子支付改變消費者消費習慣,也改變零售業的銷售模式,新零售的概念,「掌握的會員及消費數據夠大之後,業者就會想跨入下一步即金融領域;掌握人與掌握消費習慣,這是為什麼零售業者都要有自己的Pay的原因。」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台灣電子支付的用戶數在2021年底來到1,523萬人,2022年1月再增加30萬人,有六成七比例的民眾都是用戶。《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上路之後,電子支付業者在金流、資訊流上,都能互聯、互通,電子支付跨機構使用對消費者來說是理所當然,在便利的優勢下將有利於支付生態圈的推展。金管會指出,受到疫情的影響,民眾之支付習慣逐漸朝行動支付發展,無論是掃碼支付(QR-Code條碼)或感應支付(NFC),均有其各自優勢與主力消費場域,民眾在餐飲、電商、便利商店、生鮮食材超市及水電瓦斯與行政規費上,使用掃碼支付多,在交通及百貨公司則使用感應支付較多。商研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指出,零售業有自己的Pay(電子支付)不僅可以掌握消費者,也可以掌握其消費習慣。(圖/商研究、街口支付)另外,在支付金額的比較上,感應支付的每月平均單筆消費金額為580元以上,而掃碼支付之平均單筆消費金額最高為524元,可以看到「掃經濟」、「嗶經濟」的影響力正逐漸在擴大。全支付與全盈支付這兩款新興的電子支付服務,在全聯通路及全家通路的優勢下,加上龐大會員數的基礎來勢洶洶,不僅將挑戰現有電支業者的勢力版圖,也要分蝕傳統銀行業者消費金融的業務大餅,還跟零售通路同業大打生態圈戰,全全到肉才是打中消費者與期待的關鍵。
全全到肉1/繼生鮮、麵包業務全聯王子林弘斌再組電支戰隊 突破婆婆媽媽實名認證的檻是關鍵
2022年開春後,零售通路、電子支付及銀行等業者緊繃神經,靜待一場「嗶」經濟大戰開打。疫情加速國人使用電子支付,目前28家銀行及非銀行業者中,街口支付以511萬會員居首,然今年3月底,零售通路兩大霸主全聯(全支付)及全家(全盈支付)聯手加入後,市場將重新洗牌。這場支付大戰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全支付,背後有全聯800萬PX Pay會員數、支付金額占全年營收四成超過636億元,帶頭打仗的正是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屬意接班的大兒子林弘斌。「因為你是少東打不死嘛」,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早在2018、2019年間推動生鮮及物流時,給了林弘斌這樣的定位,把最難做的、吃力不討好的、甚至可能是賠錢的事第一個交給他;對於全支付,林敏雄心裡早有盤算至少要賠5年,並把這難做的工作交給兒子林弘斌做。為什麼說有至少賠5年的準備?則是有前車之鑑!以擁有逾511萬會員的電子支付龍頭街口支付為例,2018年取得電子支付執照後,2019年及2020年每年都虧損超過3億元;第二名的LINE Pay Money在2019年及2020年也都是虧損,從虧損1.17億元增加到2.62億元。由現年42歲的林弘斌負責,做不好頂多就是爸爸罵兒子、也打不死,不至於像專業經理人可能會出事,知情人士表示,「這個說法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在磨練林弘斌。」林敏雄對兒子的磨練,從不吝嗇。林弘斌的自美國紐約讀完碩士回台後,畢業後在父親的元利建設負責過會計業務,再出國,回國就加入了全聯,從最基層的搬貨、收銀做起,後來一直做到店長。2008年,林敏雄給的頭號任務是發展生鮮業務及建置物流系統,更要林弘斌在全台設立生鮮處理中心,以拉近倉庫到門市的距離,如今,生鮮已是全聯特色業務之一。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在2019年導入生鮮業務,並在全台多處設立生鮮處理中心,不僅翻轉也奠定了全聯在生鮮市場的領導地位,也是由林弘斌來負責。(圖/中時資料庫、CTWANT資料室)2019年時,父親再派新任務,全聯與日本阪急旗下H2O Retailing合資「全聯阪急麵包股份有限公司」要跨入麵包市場,由林弘斌當主帥,同一年,林弘斌更以專案負責人身分,闢建支付系統新業務「PX Pay」。每一場事業布局的攻防,都成為王子接班的試煉。由於消費者到全聯購物,習慣以現金支付,因此PX Pay推出時,為吸引婆婆媽媽安裝,門市人員以「你點數領了沒?」來吸引下載App及註冊,當時註冊就可以獲得200點的福利點數,有些店還加碼送一包抽取式衛生紙,蔚為一股風潮。PX Pay在2019年5月推出後,勢如破竹,200天註冊數達到500萬人,不到三年時間至今用戶數已破800萬人。透過全聯行動支付PX Pay的消費金額約占年營收1,590億元的4成,換算約636億元是透過PX Pay完成,重要性已經不言可喻,甚至比金管會統計2021年11月全台電子支付代理收付金額68億元,高出好幾倍。兩年前新冠疫情爆開,加速國人使用電子支付,包括婆婆媽媽在內,不少全聯會員問,「為什麼全聯以外的地方不能用PX Pay?」、「不能一個App一路用到底就好嗎?」這些要求,給了林弘斌將PX Pay全面升級為電子支付的新任務。林弘斌在全支付的作戰中心,設在位於內湖全聯總部大樓9樓,去年6月取得金管會的設立電子支付許可證後,加快招兵買馬,目前約有50位員工,另開出的職缺有17項。全支付未來的輪廓,尚未公開,不過104上招募人才介紹已清楚劃出了林弘斌的藍圖,「未來全支付公司承擔更重大的使命,將PX Pay的服務推廣到食衣住行各大通路,提供會員可以透過APP,使用支付、儲值、轉帳、多元金流整合等金融科技服務,串連線上/線下支付、零售和金融等服務,打造一個非現金支付的全新零售數位生態環境。」此外,去年10月快閃出席宜蘭傳藝中心巧藝館開幕會後,林弘斌回應關於電子支付的規劃時透露,全支付任何通路都可以使用、只要大家願意,可以一起把支付做大,為全支付的發展方向指出方向。有超商、美粧、健身房、咖啡、加油站等16個連鎖通路體系的統一集團,以複合型態的生活館擴大生態圈,全通路可以暢行使用icash pay,最新布局則攜手美聯社。(圖/統一超商)對於PX Pay能否順利晉級電子支付,不少同業持觀望態度。電子支付市場老大哥街口支付表示,電子支付有相當嚴格的規範,相較於拿現金儲值就可以做的,是要拿出存摺、信用卡等進行身份認證與綁定,婆婆媽媽的顧忌也會比較多。CTWANT調查,相較於現行PX Pay在門市使用時,可以預先儲值變成儲值金,或是現金付款後將零錢直接存進帳戶,未來全支付在開通支付功能時,必需拿出銀行帳戶、身份證明及自己名下的手機做為認證,困難度大幅增加。未來PX Pay用戶要順利升級為全支付,除了資安問題,由於電子支付服務需要實名認證才能開通,為要吸引全聯800萬PX Pay會員轉換為電支用戶,究竟全支付要端出什麼大禮吸客,全聯內部人士僅透露:「會有『加倍』福利。」林弘斌帶領的團隊能否再電支市場殺出重圍,奪冠稱霸,拭目以待。
全全到肉2/新電支核照申請全盈支付領先全支付送件 聯手祭「共享通路」劃出勢力範圍
2021年6月28日金管會銀行局發出兩張電子支付許可,分別是零售通路龍頭的全聯全支付及超商二哥全家(5903)全盈支付,依規定,全聯及全家必需在六個月內送出核照申請,12月28日不見兩家送出申請,而是展延三個月,全聯與全家反而在21日先宣布「通路共享」的策略結盟,為電支市場投下新震憾彈。CTWANT向金管會銀行局詢問這兩家業者的申請核照進度,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先前由於作業不及,業者並沒有在12月28日前提出申請,因此進行三個月的展延。目前,銀行局已收到全盈支付核照申請,正在進行審核,至於全支付則還沒收到申請,可以確定的全支付的進度落後給全盈支付。在正式取得電支執照前,全支付與全盈支付率先宣布「全全」合作,以策略聯盟方式共享通路,這2個支付都可以在全聯及全家門市使用。(圖/報系資料庫、CTWANT資料室)對兩家業者宣布跨平台合作開放通路、通路共享等合作,主管單位金管會表示予尊重業者的經營策略。對於現有如街口支付、Line Pay等電子支付業者來說,兩大零售通路巨人挾持實體通路及會員數優勢,揮軍電支市場已經讓業者們繃緊神經了,現在更宣布聯手以通路共享方式合作,雖然還沒正式取得營運執照,但已經夠嚇人了。被全聯視為最高機密的全支付業務,對這項業務相關訊息滴水不漏,CTWANT詢問總部進度不僅三緘其口,連門市部分也表示沒有獲得通知表示不清楚。知情人士表示,隨著3月28日「核照申請」截止日愈來愈近,全聯已經進入最後緊鑼密鼓的戰備階段,包括內部系統的串接、測試與上線布署工作,屆時必需一次到位,另外,要向消費者要端出什麼好料的外部行銷方案等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就等核照的那一刻。根據「雙全」聯手的聲明,全支付與全盈支付,未來要以跨通路的合作取代競爭,全支付用戶可拿著自家支付工具到全盈支付合作商店付款,而「全盈支付」用戶同時也可到「全支付」的合作商店消費付款。金流業者指出,不論是線上或是線下,支付場景是經營電子支付業務最重要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服務會員。有鑑於此,全聯800萬會員數與全家的1,300萬會員數,合計4,500間門市,彼此在會員及通路據點上互通合作,擴大彼此的支付範圍,對用戶及店家來說都是正面。高雄鳳山區全聯與統一集團優質生活館比鄰開設,雙方除了在零售通路的競爭外,未來還有電子支付的硬仗要打。(圖/統一集團、報系資料庫)全家表示,全盈與全支付決定攜手合作,是實踐政府所推動的跨平台與通路互通政策;通路共享除了讓店家節省成本,也能同時滿足民眾多元場景的需求。對全聯及全家而言,只需透過一方資訊轉傳,可免去店家重覆金流串接的成本,在營運面提升經營績效。究竟兩套電子支付互通,可省下多少金流串接成本?若以信用卡的2%的金流串接成本為例來看,減少2%的成本支出就是多2%的市場競爭力。自2017年行動支付(含電子支付、電子票證/儲值卡)雨後春筍出現後,電子支付業者多處於支出大於收入的虧本中,加上新競爭者出現,「不僅要賺錢不容易,要是能在那個點、那個項目上攢下一點油水,都是活下來的關鍵。」一家電子支付業者說,若能省下這看似微薄的後台金流串接成本,就是大補丸。「雙全」合作,要將連鎖餐飲、百貨購物、飲料店、遊樂園、交通等透過全支付或全盈支付的系統平台串接,打造出食、衣、住、行、育、樂各項的生活消費生態圈,這也被解讀是劍指統一集團。統一集團的icash pay可以在7-ELEVEN超商、康是美藥妝店、量巴克、百貨、加油站、健身房、現烤烘焙店、線上購物和宅配貨到付款等16大通路使用,又透過OPENPOINT點數與美廉社及國泰人壽合作,可以說是國內電子支付生態圈涵蓋範圍最大的。此外,2021年10月,電支條例修法後,最大的變革是帳戶內的錢可以像傳統銀行帳戶互相轉帳,還可以買,還可以買外幣、基金及保險,猶如銀行就在手中,更是直接衝擊現有銀行業者的業務。
收割併購效應 東森集團2021年營收400億元 王令麟:下個5年線下「展店」
東森集團2021年靠併購效益業績大躍進,營收衝上400億元,較2020年成長100億元,獲利達52億元,亦成長達130%,隨著5年的併購布局後,下個5年將積極進行線下擴店計畫,為下一階段成長進入開枝散葉準備,2022年訂出集團營收600億元目標。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今(8)日表示,2021年東森集團端出營收400億元,較前一年成長100億元的130%成長幅度成績,其中獲利達52億元,主要成長物力來自於自2018年開始至2022年間一連串的併購,包括以22億元併購草莓網、以60億元併購自然美、以1億元併購熊媽媽買菜網、以6億元併購動物王國(後改名東森寵物雲),併購後集團資源大量交叉運用、發揮綜效。展望接下來的一個5年,王令麟表示將積極進行線下擴店計畫,包括開拓新零售線下直營店、自然美加盟店及東森寵物雲寵物店。目前已經規劃東森寵物雲要在全台開設300至500坪以上大坪數的複合門市,例如位於中和的東森購物總部1樓就是結合寵物店及便利商店的複合店,預計在9月正式開幕,到明年大型店會有5至10家的數量。東森國際(2614)轉投資的東森購物網合併草莓網2021年營收達283億元,稅前淨利21.6億,粗估獲利有18億元,稅前YoY較去年同期成長27.6%,EPS為17.7元,高於去年的14.11元,創下歷史新高。王令麟表示,回顧2021年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而東森購物網獲利仍能屢創新高,網路業績的成長,從2020年72億營收到2021年106億元,年成長率達到47%,2022年網路通路要挑戰240億元,加上電視、電話行銷及草莓網,東森購物網今年全年將挑戰456億元營收目標。王令麟強調,東森購物網目前台灣會員總數超過1,000萬,加上東森幣的輔助及自營商品助攻,其中2021年自營商品業績已占35%營收,帶來較好的毛利空間,強調做零售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對於東森直銷,王令麟表示,受到疫情影響,直消從面對面改在線上,不僅省了很多成本,大家也開始能接受遠距模式,在普遍薪水不漲的情況下,電商只要用一支手機就能走天下做生意,為經銷商們帶來相當的被動收入。
任天堂Switch出貨量超越Wii攀銷售新里程 軟體大賣補零組件缺料業績
遊戲機龍頭任天堂(Nintendo)最新銷售成績出爐,旗下的Switch全球銷售量超越Wii,為任天堂Switch銷售樹立新里程。但半導體零組件的短缺問題,讓任天堂不得不下修出售量,預期將減少達一百萬台的銷售。根據統計,自2017年初以來,任天堂Switch發表至今全球已銷售1.0354億台,已經超越在2006年時發表的Wii的 1.0163億台,不過,Wii早在2013年已經停產,2020年1月宣布停止維修Wii主機。任天堂表示,Switch至今銷售1.0354億台是Switch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21年4月至12月(財會年度)的9個月時間,Switch銷售量1,985萬台,下滑了21.4%。分析主要原因是因半導體零組件缺料的影響,特別是電力半導體元件缺件嚴重。因此,任天堂預計截至2022年3月底的則會年度,全年出貨僅能達到2,300萬台,低於原先預期的2,400萬台。而另一家遊戲機業者索尼(SONY)也同樣受到半導體零組件缺料影響,將PlayStation 5的全年銷售量由1,480萬台,下調王1,150萬台。雖然Switch主機銷售不如預期,但是在軟體及相關的銷售卻有大幅成長,2021年12月營收來到1108億日元(約新台幣267.5億元),同比成長了31%,主要是寶可夢(Pokemon)及瑪莉歐(Mario)的系列遊戲銷售量增加。而強勁的軟體銷售成績也帶動任天堂全年營收利益,任天堂調高了 2022年3月財會年度營利由5,200億日元,增加至5,600億日元。
富豪新列傳/台灣科技富豪最多金融其次 聯發科退休1號員工穩坐富豪榜12年
歷經疫情衝擊不平靜的2021年,全球在原物料短缺與航運壅塞未解下進入2022年,連帶牽動富豪們資產。據美國《富比士》(Forbes)統計,截至1月27日,台灣富豪資產多持續增加,尤其未上市的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身家從48億美元增為70億美元(約新台幣1,947億元),富豪名次也從2021年第八名躍進到第二名,坐實了重量級隱形富豪。攤開《富比士》2022年台灣富豪即時排名(THE REAL-TIME BILLIONAIRES LIST),2021年的台灣首富鴻海集團(2317)創辦人郭台銘,財富由70億美元下降至62億美元(約新台幣1,724億元),排名上掉了二個名次,排到第三名,拱手讓出首富位置。截至1月27日,台灣前十大富豪排行中,另有兩位名次大躍進。廣達電腦(2382)創辦人林百里名次大躍進,由2021年的第八名,一口氣進步到第四名,資產由53億美元增加到57億美元(約新台幣1,585億元)。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則挺進前十大,由2021年的第十一名提升至第七名,資產也由41億美元增加至47億美元(約新台幣1,307億元)。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以70億美元資產登上台灣二大富豪位置,因長春集團迄今未公開上市,讓外界對其增添神祕色彩。(圖/報系資料照)這份台灣前五十大富豪排行,電子業占了近三分之一強,除了郭台銘外(第3名),林百里(第4名)外,還有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第8名)、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第12名)、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第15名)、研華科技(2395)董事長劉克振(第18名)。另外六位電子業富豪是,台灣最大的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漢民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民奇(第36名)、大立光(3008)的林耀英家族(第38名)與陳世卿家族(第43名)、楠梓電子(2316)創辦人吳禮淦(第39名)、英業達(2356)集團創辦人葉國一(第41名)、自聯發科退休的副董事長卓志哲(第33 名)。除電子業外,約有兩成富豪是金融業者,包括富邦金控(2881)蔡明興(第5名)與蔡明忠(第6名);國泰金控(2882)的蔡宏圖(第10名)、蔡政達(第9名)及蔡鎮宇(第20名);系出中信集團辜家的中租集團(5871)辜仲立(第11名);元大金控(2885)馬志玲(第14名);台新金(2888)吳東亮(第24名)及新光金吳東進(第37名)等。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台灣富豪榜中,年齡在60至69歲的人數占比最多,有17位,第二多年齡層占比的是70至79歲,有14位,80至89歲的有七位,年齡超過90歲的有四位,包括長春集團林書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第15名)、奇美集團(1763)創辦人許文龍(第28名)及東裕集團王任生(第40名)。聯發科1號員工是已經退休的聯發科前副董事長卓志哲,個人持股是僅次於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第二大的人。(圖/黃耀徵攝、報系資料照)這些創辦人富豪中,最令人好奇的是「聯發科第一號員工」卓志哲。卓志哲是交通大學專為培育IC設計人才的「307實驗室」第一屆研究生,在研究所讀書時,蔡明介就是他的指導教授之一,後來他到聯電實習,過程參與企業運作並在一年後完成論文拿到碩士學位,也順勢留在聯電。後來聯電轉型為晶圓代工廠,原有的IC設計單位獨立,他也追隨當時負責IC設計研發的蔡明介到了聯發科。員工編號1號的卓志哲,與蔡明介有著亦師亦友的情誼與默契,據共事過的同事描述,他常有獨到的見解,以及願意聆聽及重視部屬感受的特質,讓蔡明介十分信任,他也是推動聯發科子公司星晨併購影像處理晶片廠曜鵬的推手。因著持有聯發科股票,卓志哲早在2010年就登上富比世台灣前40大富豪榜的第37名,當時身價7.1億美元,直到2015年他60歲時退休,卸下聯發科副董事長,以聯發科當時股價約400元換算,卓及關係人共持股約41,109張,持股價值就高達120億元,何況今日股價已站上千元大關。迄今,卓志哲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分居個人持股最多前二名,各為1.82%及2.59%,隨著聯發科茁壯,這位員工編號1號仍在富豪英雄榜上有名。
富豪新列傳/多舛2021年洗牌全球富豪排名 馬斯克達標9/10指標認購特斯拉4.5%股權身價飆漲
2021年疫情肆虐地球每一個角落,全球經濟上沖下洗,尤其進入2022年,美國股市因升息縮表及通貨膨脹連日跌掉一成,幾乎是股災級,富可敵國的富豪們資產及排名也有了新變化。據美國財經媒體《富比士》(Forbes)即時富豪排名(The Real-Time Billionaires List),到1月27日為止,不少科技富豪身價跟著縮水,其中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資產縮水46億美元,首富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也受到影響,財富縮水26億美元。儘管兩大富豪巨頭財富縮水,但不影響名次。2021年全球富豪排名第二、財富總額1,510億美元的馬斯克,面對疫情的衝擊愈發勇猛,資產大幅躍升58%,增加875億美元,以2,385億美元資產,於去年10月底取代已蟬聯4年首富的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的1,659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有錢的人。2022全球十大富豪中唯一一個時尚產業的富豪是來自法國LVMH集團執行長阿爾諾及家族。(圖/LV官網、臉書)馬斯克旗下兩大事業特斯拉電動車及太空事業(SpaceX)及星鏈(Starlink),2021年不但頻上媒體,成為社群追蹤焦點,事業也交出漂亮的實績,包電動車銷售93萬6,172台,年增87%,超越原定年增5成、年銷75萬輛的目標,股價也從2021年初的88美元,年底時衝上1,056美元,大漲12倍。其中,太空事業SpaceX正在布局的全球低軌道衛星,截至2021年已在地球軌道上放置了超過2,000顆Starlink衛星。馬斯克在1月18日SpaceX第36次衛星發射任務後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表示,目前活躍工作的Starlink衛星共有1,469顆,連網服務OneWeb也預計在今年正式商轉;目前SpaceX的估值達到1,00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與特斯拉畫上等號的馬斯克,並沒有在特斯拉支領薪水或津貼,他的收入,來自2012年訂定一項股權激勵機制,只要他完成10個關於生產及市值的指標,每達成一個指標即可獲得0.5%股份認購權,認購股價為每股6.24美元,到2017年時,馬斯克共完成9個指標,取得4.5%股份的認購權。2021年馬斯克賣掉手上10%的特斯拉股票,並不是他對自己創立的公司沒信心,而是為了付美國政府提出的富人稅,只好出售股票籌錢繳納稅金,一共要繳110億美元。少了這110億美元,仍不影響他首富位置。擁有1,065億美元資產的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年僅37歲,是全球最年輕的富豪。(圖/祖克柏臉書)全球前十大富豪合計財富超過1.45兆美元,這十人中,50歲的馬斯克是第三年輕的富豪,最年輕的富豪是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年僅37歲,擁有1065億美元資產。第二年輕的富豪則是谷歌(Google)的兩位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及布林(Sergey Brin),兩位現年都是48歲。最資深的富豪則是91歲高齡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若以行業別來看,十大全球富豪中有八位屬於科技業,涵蓋軟、硬體及服務。以地區來看,9位來自美國,唯一不是美國的富豪是來自法國路易威登(LVMH)集團執行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及其家族,以1,819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二大富豪。今年一月下旬,隨美股大跌,全球前十名的富豪財富縮水約莫在11億美元至30億美元間,只有兩位富豪例外,財富不僅沒縮水,還成長不少,分別是股神巴菲特增加了12億美元及時尚產業的阿爾諾,增加了11億美元。
2021年全球併購交易金額與交易量雙創新高 40%交易與私募股權基金有關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PwC)發布《2022全球併購產業趨勢報告》(Global M&A Industry Trends 2022)指出,2021年全球併購交易金額和交易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交易量超過62,000件、金額為來到5.1兆美元(約新台幣141.75兆元),預估2022年將持續2021年的熱絡氣氛。PwC表示,2021 年全球公開的併購交易額年成長57%、來到5.1兆美元,超越2007年的4.2兆美元,併購交易量超過62,000件,年成長24%,再者雙雙創下歷史紀錄。值得一提的,交易額在5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併購就有130件。進一步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的可支配資金水位在2021年底達到2.3兆美元,創下歷史紀錄,檔比於2021年初的餘額高出14%,分析是主要受惠於創紀錄的籌資活動,並突顯出2022年PE將有更多資金可用於併購。經統計,2021年有將近40%的交易與私募股權基金有關,已明顯超越過去5年平均約25%的占比。報告中分析,後疫情時代,企業更加專注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事業,因此紛紛盤點手上的資產及轉投資,將非核心的事業出售給更合適的買方,造成了spin-off/carve out這種型態的併購交易較過去明顯增加許多。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表示,在全球併購市場創下歷史紀錄的一年之後,大家都在評估接下來的走勢會是如何? 總體而言,2022 年的交易市場熱度依然不減,尤其當好的併購機會出現時,不管是一般企業、PE或是SPAC等買家之間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在此同時,利率上升、通膨升溫、政府加稅和併購監管加強等不利因素,將會對2022年全球併購市場能否再創高峰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年初以來,我們也已經看到金融市場的波動加劇、物價上漲、供應鏈缺口、烏克蘭局勢,再加上新冠變種病毒持續在全球蔓延,在在都令我們對今年併購市場的潛在變動保持警惕。PwC提醒,2022年除了私募股權基金將持續在併購市場發揮影響力,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也是2022年的併購要角之一,目前仍有500多家SPAC、手握1,600億美元(約新台幣4.45兆元)的資金在尋找併購標的,加上有2年內必須完成交易的時間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