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旺報記者葉文義」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4 篇文章
河南鄭州27歲小夥焦少華因酷愛打籃球和收藏球鞋,大學畢業後開了球鞋專修店創業。圖為他在為顧客的球鞋換底後噴新漆。(圖/中新社)

大陸人愛創業當老闆 每8人就有1個是個體戶

大陸官方備案的企業徵信機構企查查近日發布《2020中國個體工商戶洞察報告》顯示,截至今年8月,大陸在業、存續個體工商戶共計8920萬,市場監管總局資料顯示,大陸個體從業人數目前已超過1.76億,相當於每8個就有1個是個體戶。企查查資料顯示,1980至1989年,大陸個體戶年均新增不過1萬多家;1990至1999年超20萬家;2000至2009年達到近400萬家;2010至2019年,年均新增965萬家,年增千萬家大關已近在眼前。據《揚子晚報》報導,如今的商界大老,不少都曾在創業早期做過個體戶。例如,劉強東在中關村賣過光碟,當時的櫃檯叫做「京東多媒體」,也是京東集團的前身;馬雲曾在義烏批發鮮花、工藝品、內衣、襪子等擺地攤,為使海博翻譯社能夠繼續營業;任正非當年部隊轉業後背負200萬人民幣債務,賣過保健品、減肥藥、火災報警器等。企查查資料顯示,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以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是個體工商戶分布最多的行業,並且這三大行業的TGI遠遠大於100,表明其個體戶相較其他行業更為活躍。有消失的行業,自然就有興起的行業。新時代的號角下,快遞、外賣、奶茶、手機店、培訓等「後浪」行業正將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企查查資料顯示,過去20年間,快遞相關個體戶年註冊量已從最初的162家發展到如今的10萬多家,奶茶從514家發展到6萬多家,手機店則是從178家上升1萬多家,培訓/輔導班已達4萬多家,此外文創工作室也從年新增696家到5萬多家。其中,最為顯眼的要屬外賣行業。企查查資料顯示,外賣相關個體戶在2018和2019年年新增不過1.2萬家、3.6萬家,卻在2020年(僅統計至8月)新增33萬家。

台灣人熱衷股票投資。圖為股市大漲開心討論的台灣投資人。(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人84%有投資 最愛是這三項

一份由富達國際針對台灣兩千位受訪者(1400名女性和600名男性)的財務現狀、理財目標、投資觀念、投資行為和退休儲蓄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調查和研究顯示,台灣男女都愛投資,84%女性受訪者有投資,與男性比例相近(85%)。台灣男女最愛投資股票、儲蓄保險和基金。調查顯示,八成台灣女性可以自行決定如何運用其個人收入,高於台灣男性(63%)比例。 其中,男性在如何運用個人收入方面,受伴侶影響的占比最高,達到45%。相反,37%女性表示沒有人能影響她們如何運用個人收入,只有26%女性認為其伴侶能夠影響個人收入決定。44%台灣女性認為自己是保守型投資者,高於男性的28%。 同時,女性的投資信心只有36%,低於男性的52%。 擔心投資損失和欠缺知識,都是阻礙台灣男性和女性購買投資產品的兩大影響因素。台灣男性和女性預期退休年齡相近,男性為62歲,女性為61歲,但他們對退休理財卻有不一樣的期望和計畫。台灣女性的退休儲蓄目標為1810萬,男性的退休儲蓄目標為2040萬。在調查中,受訪男性和女性平均存了24%的收入為退休做準備。如果一位女性把退休儲蓄存放在一個利率為2%的帳戶裡,她大約需要花64年才能實現這些退休目標,而男性則需要51年。調查也發現只有接近一半(47%)的女性受訪者對實現自己的退休目標有信心,低於男性(59%) 一成以上。且超過一半的男性(52%)和女性(54%)認為自己安排退休計畫實在太複雜。富達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翠玲表示,台灣的男性和女性都適合彈性更大、更多元化的資產組合,不論在面對波動或良機時都能有最佳對策,投資高成長潛力產業,兼顧防禦類股。此外,據台北富邦銀行(下稱:北富銀)今年上半年調查,40歲以上的客戶多數想在55至60歲退休,退休後每月金流收入達5至7萬元最令人安心(42.6%),其次為3至5萬元(37.9%),且為了能過理想的退休後生活,多數客戶已開始準備退休金,尤以收益穩定的「儲蓄型保單」與「台幣定存」最受歡迎,第3至5名為「股票」、「基金」、「外幣定存」。然而超過5成客戶對於現行的退休金準備規劃尚未達到滿意,希冀有專業人士持續為退休資產把關。北富銀表示,退休理財有三要訣:及早開始、嚴守紀律、專款專用。北富銀指出,投入退休規劃時間愈長,複利效果愈顯著,愈能享有「早期增值、晚期保值」的成效;在資產配置上,退休理財首重風險控管,客戶更加青睞低波動、穩報酬產品,只要嚴守投資紀律就能穩健積累退休金;另外,退休帳戶應與日常開銷、教育與醫療預備、旅遊等資金分開管理,減少不必要的挪動,以早日達到退休金目標。至於退休準備要採用何種投資工具?專家指出,相對來看,低利率環境下,壓低存款利息,債券價格往上空間也不大,此外,重視保障的保險新制7月上路,壓縮儲蓄險的利率空間,儲蓄型保單宣告利率面臨調降,不利喜愛以儲蓄險當作退休收入來源的人。事實上,根據聯合國WPP2019報告指出值得注意的兩大現象,「生育率下降」及「超過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是年齡分組中成長最快速者」,即使沒有疫情,預期未來全球低利率、低通膨趨勢並不易改變,退休族或準退休族,應該轉變思維,重新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專家指出,一般人喜愛儲蓄險繳費期滿可領現金流、不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還有壽險保障等特色,認為股票市場波動大、風險高。確實,一般投資人若沒有選股能力,投資股市風險相當大,最好透過專業團隊選股,挑出股市中的好學生,投資人透過共同基金一次納入多檔優質股票,可以參與股市成長性,又能避開個別股票波動過大之影響。

工總祕書長蔡練生:ECFA只是半成品。(圖/林誌鈺攝)

若ECFA遭終止 業者憂台灣加入多邊協定更難

中華民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26日在《旺報》主辦的「ECFA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上表示,ECFA終止是一個「假議題」,從大陸官方目前為止所發表包括國台辦的講話來看,都覺得ECFA(早收清單)還是維繫兩岸關係很重要的東西。蔡練生呼籲,當務之急仍應儘速完成ECFA後續的貨貿與服貿協議,才能促進其他國家與台灣進行經濟整合意願。換言之,ECFA是台灣未來爭取加入RCEP、CPTPP等協定的重要基石,如ECFA遭終止,台灣想要加入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將更為艱難。《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於2010年9月12日生效,即將屆滿十周年,之後是否終止?引發諸多討論。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表示,大陸領導層現在還有很多事情要忙,包括貿易戰、水患等。「我們應該不要自己提這件事情(ECFA會不會終止?),以免刺激大陸檢討。」黃偉基指出,以目前台灣紡織品外銷來看,大陸是第2大出口國,2019年台灣紡織品外銷全球90億美元,大陸占15億美元,約整體出口1/6,其中早收紡織品出口大陸有12.45億美元,若刪掉,對台灣紡織品出口立刻有12億美元可能不保,也占整體出口1/7,影響頗大。蔡練生指出,ECFA事實上還沒有完成,僅為架構協議,還是半成品。ECFA幾個大議題,包括服貿雖談完了,但立法院還沒通過,貨貿還沒談完,爭端解決機制也還沒通過。整個來講,ECFA的4個柱子立在那裡,但是實際內容都還沒有完成,就像一棟房子都還沒蓋好,就去評估這個房子到底好不好,還言之過早。就行業來講,因為資訊產業本身免稅,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傳產產業來講,包括機械、紡織、石化、一些農漁產品,相對影響較大。蔡練生指出,一些場合上,政府對於ECFA的影響總是輕描淡寫,雖然政府認為ECFA出口額僅占台灣總外貿出口約5%,但對列早收清單的石化、紡織、機械及農漁業來說,影響就不是5%而已。如果ECFA終止,相關業者會因為關稅從零恢復到7%、8%,使競爭力大幅流失,廠商只好選擇外移以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蔡練生指出,目前政府對ECFA的態度是希望繼續運作,大陸也無正式表態如何處理,雖然ECFA遭片面終止可能性較低,但若兩岸關係持續惡化,ECFA終止的可能性並非為零。政府不應輕描淡寫,理應與業者溝通,超前部署擬訂因應配套措施。對於台灣應更積極爭取參與多邊貿易協定如CPTPP、RCEP。黃偉基表示,台灣紡織業者想法是,與其寄望一個不太可能發生的希望,倒不如鍛鍊身體,加強自身創新研發能量,在技術上面不斷提升,因為唯有這樣,包括大陸安踏、李寧、探路者這些知名服飾品牌,都會繼續跟台灣購買高機能紡織原料,因為這些大陸還沒有辦法生產,對歐美品牌商也有一樣效果。政府若無作為 農漁業看不到未來兩岸ECFA生效10年,但對農漁業界來說前景仍舊艱辛。在台南學甲從事虱目魚契作推動的王文宗表示,養殖漁民就是最被動的族群,認為ECFA是個好政策,但如被政治因素影響自然作用不大。他希望未來ECFA再延續,但假設政府沒有動作、不積極帶業者走向新藍海的話,對虱目魚等漁業出口未來仍舊悲觀。王文宗表示,農漁民往往被政府忽視,甚至直言虱目魚養殖業者長期被政府霸凌,產業衝前面不被鼓勵,一旦失敗原因都歸於業者不會行銷,與政府沒有關係。學甲曾是全台養殖虱目魚最密集區域。2011年ECFA生效由當時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搭橋展開5年虱目魚契作,加上ECFA關稅助推下,光是契作履約第一年外銷大陸就成長近33倍。王文宗說,後來兩岸契作遇到霸王級寒害導致魚苗漲價,加上政黨輪替等因素而喊卡,之後養殖就相當辛苦。今年養殖成本價每台斤35元,但外銷價卻僅26元「漁民都是含淚養殖」,甚至父母輩也不願意小孩回來繼承。王文宗指出,兩岸契作結束後,如今幾乎都是零星小三通而非正常貿易,無法在大陸賣場銷售「等於台灣政府放棄這塊市場」。南向也受到菲律賓、印尼、越南同為虱目魚養殖地競爭並不具優勢。

港版國安法拍板,對台商香港投資將有重大影響。圖為香港財經博覽會,民眾洽詢投資機會。(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港版國安法上路 台商三角投資架構受創

港版國安法拍板,台灣民間及廣大台商進而關注台灣現行《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中,關於台灣與香港經貿往來關係內容是否會有所變動?會計師指出,如果港澳條例內容停止適用,台灣與香港間往來的法律基礎將回歸《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將對於台商個人直接持有香港投資、台商個人直接持有香港營運公司、台商個人透過香港公司投資大陸、台商透過香港回台投資等架構,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安永家族辦公室執業會計師林志翔指出,台商以往長期於香港布局設立貿易轉單公司以及控股公司進入大陸投資,也因為過去香港高度自由化與國際化的特性,使香港成為企業在資金往來調度中心、IPO籌資中心、吸引台灣人才於香港工作、私人財富理財中心、購置不動產以及藝術品拍賣等商業活動的首選。林志翔指出,如果港澳條例內容停止適用,香港不再視為第三地,而屬於大陸地區,此情況一但發生,台商個人若有來自於香港來源所得,其性質將從海外所得轉變為大陸來源所得;此外,如果台商、香港人士或外資透過香港公司來台投資者,例如購置台灣不動產或於台灣成立營運公司等,投資人身分也將從目前僑外資轉變為陸資身分,則投資項目及審查機制將變嚴格。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張宗銘指出,若台灣稅制認定香港適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台灣個人之香港留存利潤可能面臨高達40%的所得稅負,同時,透過香港進行股權投資的台灣企業,亦可能面臨重複課稅的影響。勤業眾信建議,台灣企業應做好跨國際貿易的稅收規劃,更應關注過去投資架構中透過香港或澳門進行布局的作法,是否有替代地區或國家供進一步在交易流程與投資架構研擬因應方案的必要。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張瑞峰認為,港澳條例行之有年,一旦停止適用對人才、經貿交流將產生重大影響,政府應視香港國安法發展且完善配套措施後,才評估是否停止港澳條例。張瑞峰建議,若欲停止港澳條例適用,應考量給予一定期限的落日期限,以利相關受影響人員有充分時間因應;或非全面停止而視情況保留部分條款適用性。他認為,因應方式將視個案而異,可評估將資金匯回台灣或運用境外公司投資。林志翔指出,對於台商如果在香港有投資布局,除了檢視目前投資架構是否會受所得性質轉變影響之外,也需要留意政府後續對於港澳關係條例處理態度,並諮詢專業會計師提供因應建議。對於政府後續如果要變更或停止港澳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之適用,因影響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建議政府應給予適當過渡期間及提供相關配套措施,降低衝擊。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