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王少筠」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19 篇文章
中俄簽兩份聯合聲明。(圖/達志/美聯社)

中俄簽2份聯合聲明 習:我願同你一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國總統普丁當地時間21日下午共同簽署兩份聯合聲明,旨在深化兩國關係及推動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發展。應普丁之邀,習近平於20至22日赴俄進行國是訪問(state visit)。兩人在鎂光燈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表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俄關係始終保持蓬勃健康穩定發展的勢頭。兩國政治互信、利益交融、民心相通不斷深化,經貿投資、能源供給、人文地理等領域合作持續推進。他說:「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我同普丁總統、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總理進行了很好的交流,達成很多重要共識。雙方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共識進一步加強,合作早期收穫已經顯現,更多合作正全面推進。」習近平說,今年是中國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此同時。俄國也正推進2030年前國家發展目標。他表示,雙方要加強溝通、密切協作,「我願同你一道,對雙邊關係和務實合作作出規劃部署,助兩國各自發展振興。」

氣球事件讓中美關係緊繃,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左)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在慕尼黑會議期間進行場邊會議,雙方發表強硬談話、各執己見,圖為2022年7月9日布林肯和王毅在印尼峇里島舉行雙邊會。(圖/路透)

美中慕尼黑會議開戰!布林肯、王毅數度舌戰交鋒

美中關係因「氣球事件」更趨緊繃,兩國最高層級外交官員18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舉行場邊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他相當直率地告訴王毅,氣球事件「令人無法接受,永遠都不能再發生」。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則斥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監控偵察國家,美方若執意借題發揮,「中方必將奉陪到底」。專家認為,儘管雙方各執己見、言辭激烈,「有談總比沒談好」,會晤仍屬好事。談及台灣時,王毅告訴布林肯,要維護台海穩定,就必須堅定反對台獨,堅持一中原則,美方在台灣問題,要信守政治承諾,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落到實處。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外交部介紹王毅會見布林肯時,特別強調是「應美方請求」,並將兩人會面定位為「非正式接觸」。大陸外交部官網並未發布王布兩人合照,相較王毅與其他國家官員的合影形成強烈對比。氣球事件後高層首會 保密到家數日前就已傳出「布王會」的消息,但官方全程保密到家,甚至還有美媒一度稱副總統賀錦麗也將與會。《紐約時報》指出,德國時間18日下午數位記者在慕尼黑會議場地遇見王毅時,向其求證布王會一事,王毅只輕聲笑了笑。不久,路透報導,有目擊者看到布林肯的車隊駛離其下榻飯店,開往祕密地點。據悉,布、王兩人在會談中直來直往,會談約一小時,官方在會談結束才對外證實。會後布林肯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節目訪談指出,「王毅沒有就氣球事件道歉,兩人亦未討論重新安排他訪中。王毅在會談前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宣稱,國際中的冷戰思維又回來了」。王毅痛斥美方對氣球反應是「荒謬且歇斯底里」,將其擊落的作為更是「百分之百濫用武力」。《紐時》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下令美軍擊落氣球後,中國防長魏鳳和拒接美國防長奧斯汀電話,讓雙邊關係瞬間降到前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中以來的低點。王毅斥美方歇斯底里 濫用武力對此,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雙方在事件當下未能即時進行軍事對話,布林肯向王毅表達了華府的失望,「我們認為這是可惜的。這不該是雙邊拓展關係的方式。」布林肯也趁此機會,強調雙方保持外交對話和溝通管道暢通的重要性,並重申美方不尋求與中國展開「新冷戰」。專家分析,新冠疫情清零政策讓中國在經濟上消耗殆盡,北京試圖軟化處理外交事務上的基調,加強與西方國家交流以扳回一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儘管無人期望這場會面能讓兩國僵局有所突破,但仍為美中關係打下基礎,作為防止緊張局勢演變成全面衝突的護欄。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學者巴爾金(Noah Barkin)就說,儘管氣球事件未因此有所緩和,「會面本身還是一件好事」。美中貿易委員會高級研究員艾斯頓(Anna Ashton)也推文表示,「不得不說,在王毅公開稱美方行為『歇斯底里』後,我以為這場會面不可能舉行。」她補充道,兩國應更頻繁接觸,「我們需要一個可靠的熱線協議。」學者稱 會晤本身仍屬好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告訴《紐時》,布、王會面的事實,以及雙方據稱都已就氣球事件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可能有助兩國將氣球事件拋諸腦後,著手重新安排布林肯的北京行。」他強調,「這才是重要的工作。」另外,普萊斯指出,布林肯在與王毅談及兩岸議題時,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不變,並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在俄烏議題上,布林肯則警告,若北京向莫斯科提供實質支援或助其規避系統性制裁,將招致相應的影響與後果。

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圖/路透社)

外媒報吳釗燮、顧立雄下周訪華府 傳AIT主席換人

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下周將訪華府,與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Jon Finer)、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在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舉行閉門對話。《金融時報》引述5位知名人士說法報導,此次高層國安對話(又稱特殊管道會談)由顧立雄與吳釗燮率團,周末就會抵達華府,並在下周與美國官員在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Arlington)的AIT總部會談。報導指出,該特殊管道過去傾向在遠離華府聯邦機構以外的地方舉行,避免招致北京反彈;但隨著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日趨咄咄逼人,的強硬態度,美台建立這類外交管道愈發發重要。此外,據自由亞洲電台(RFA)17日獨家報導,即將去職的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將接任AIT主席;現任主席莫健則將全職常駐華盛頓,白宮方面已於15日證實羅森柏格將從國安會離開的消息,但強調與中國偵查氣球事件無關。官員指出,羅森柏格遺缺將由國務院資深官員柏蘭(Sarah Beran)接替,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則會擔任她的副手。羅森柏格在白宮國安會的2年期間,與總統拜登施政方針緊密合作,在研擬美國對中戰略極具關鍵性。《金融時報》稱,羅森伯格將接任AIT主席的消息已在關注美中台三方關係的華府學者圈傳開,多名美台消息人士也確認知悉,國務院則尚未證實。羅森柏格出席「國家亞洲研究局」(NBR)研討會時曾指出,美中競爭關係在印太地區日日益顯著;隨著北京公開追求與美方國全與利益相悖的秩序,美方將採取全球性措施因應挑戰,推進維護國際秩序的願景。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也在去年訪美時,在AIT總部與羅森柏格會談約45分鐘,就安全、國防等議題交換意見。

(圖/路透社)

中國偵查氣球入侵美領空 傳習近平對「這顆」不知情

中國偵查氣球入侵美國領空引發軒然大波。據多家外媒報導,儘管北京用氣球偵監他國行之有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對最近的「這顆」不知情,否則不會在美中都有意修補關係時,任其擾亂美國國務欽布林肯的訪中行。美國國務院官員證實,1月28日首次在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北方侵入美國領空的氣球「能夠執行訊號情報(signals intelligence)蒐集作業」,屬於飛越「5大洲逾40國」的中國氣球艦隊。根據美軍派遣U-2偵察機擊落氣球前拍攝高解析度影像,這顆氣球能執行訊號情報蒐集作業,也就是透過電子方式採集情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行政部門9日已就上述資訊向國會議員閉門簡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據官員說法,這顆氣球是在習近平和解放軍高層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施放,北京內部亦正釐清來龍去脈。報導還稱,中國幾乎未從這起行動獲取新情報,除了因中方在氣球曝光後就停止傳輸訊息,還因美國採取防護資料外流措施。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表示,他不認為習近平會對氣球事件不知情,因為習的個性是「要握有100%掌控權」。他推測,華府有意透過暗示習對氣球事件不了解,以尋求「繼續對話」。吳木鑾說:「他們可能想給(中國)留面子。」《華盛頓郵報》引述不具名官員報導,華府相信中國偵查氣球是一個「有目的的全球性計畫」,但「沒有人認為」氣球在布林肯訪中前飛進美國領空是中方的蓄意挑釁。這名官員說,中國在這起事件可謂全無籌碼,「因此當中方呼籲各界冷靜的時候,你可以肯定他們幾乎別無選擇。」美國總統拜登9日接受世界電視台(Telemundo)訪問時也說,這起事件並非「重大漏洞」,不至讓美中緊張局勢失控。

中國間諜氣球遭美擊落 拜登讚軍方行動成功。(圖/達志/路透社)

陸間諜氣球遭擊落 拜登讚軍方行動成功

中國偵察用高空氣球現蹤美國領空引風波,美國總統拜登台灣時間4日晚首度對此表態,稱將「處理」(take care of)這顆氣球。到了台灣時間5日凌晨4時,路透社引述目擊者和美國官員表示,美方已將這顆氣球擊落。拜登隨即表示,「恭喜」軍方成功擊落這顆氣球。路透社報導,美國官員表示,這項擊落疑似中國間諜氣球的計畫稍早獲拜登批准,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隨即關閉南、北卡羅來納州的3座機場,「以支持國防部的國家安全工作」。拜登隨在台灣時間5日凌晨4時40分許說:「我們成功將它擊落,我要讚揚做到這一點的飛行員。」一名路透社的攝影師在南卡卡羅來納州默特爾海灘(Myrtle Beach )目擊這顆氣球在美國東南海岸上空被擊落。 該攝影師說,他看見這顆氣球在頭頂上方,兩架美軍噴射擊在旁飛行,隨後其中一架擊中這顆氣球,但未產生爆炸。

間諜氣球。(圖/路透社)

「間諜氣球」風波擴大 美國務院證實布林肯暫緩訪陸

五角大廈在美國蒙大拿州(Montana)上空偵測到來自中國的「間諜氣球」,儘管北京宣稱該氣球屬民用性質,係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國土。然而國務院高級官員美東時間3日上午表示,美方已向北京明確反應這是「一起不可接受和不負責任的事件」,國務卿布林肯原訂周末的訪中行程因此延期;他並親自告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將待情勢允許再擇期出訪。布林肯原訂稍晚啟程前往中國,於5至6日首以國務卿身分訪問北京,且期間將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資深官員稍早表示,這顆偵察氣球事涉敏感,美方已立即透過不同層級直接與北京溝通,同時也知會盟國。這名資深官員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華府知悉北京對這起事件「表示遺憾」,但對於侵犯主權和違反國際法仍無置可否,經行政部門跨部會與國會共商後,決議國務卿目前不適宜訪中。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在推特上表示:「中國公然無視美國主權是破壞穩定的行為,必須加以解決,拜登總統不能保持沉默。」《華爾街日報》指出,這顆氣球先後飛越美國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和加拿大,才在盤旋於美國蒙大拿州上空時被民航機乘客發現。《華盛頓郵報》報導,蒙大拿州是美國陸基核子飛彈發射井重地;國防官員表示,過去曾有間諜氣球在少數情形下進入美國領空,但「長時間徘徊」極不尋常,且這顆氣球飛經多處「敏感」區。五角大廈發言人賴德稍早表示,這顆氣球已經改變航向,正朝東漂浮在美國中部上空約18.3公里,他並說這顆氣球應還會在美國「待上幾天」。儘管如此,美軍但尚不打算將它擊落。國防官員告訴《紐約時報》:「我們確實評估過,若我們將這顆氣球擊落到一個定點,它的碎片將足以讓那個地方形同廢墟。」前白宮幕僚、前中情局(CIA)官員強斯東(Christopher Johnstone)則對布林肯因氣球事件延後訪中感到意外,他認為這反映了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內部對美中關係的「悲觀情緒」(gloomy mood)。但中情局前幕僚長菲佛(Larry Pfeiffer)指出,若按原計畫訪中,等於是接受中國挑釁,拜登政府也恐被共和黨人「生吞活剝」。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表示,儘管習近平近來在談及美中關係時「措辭放軟」,北京似乎沒興趣作出任何收斂或彌補的行為來達到改善兩國關係。他說:「我認為(中方)聲明不會改變侵犯美國領空的事實。」

(圖/報系資料照)

尼泊爾空難30年來最慘 機型與之前復興失事相同

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班機墜落基隆河,造成40名乘客死亡、3人失蹤。空難發生原因經飛安會的事實資料報告顯示,班機墜落前8秒駕駛才發現收錯油門。(中時資料照)尼泊爾地處多山,空難頻傳,自2000年來總計發生18起空難。最新一起發生在昨(15)日下午1時(當地時間近上午11時),雪人航空(Yeti airlines)一架編號9N-ANC客機日自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起飛後,不幸在博卡拉(Pokhara)附近墜毀。機上72人有68人罹難,為尼泊爾30年來最慘烈的空難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同款的機型曾多次失事,如2015年2月4日震撼全台的復興航空235號班機空難。當時客機起飛後失控撞擊高架橋、墜落基隆河,造成40名乘客死亡、3人失蹤。尼泊爾空難30年來最慘 機型同當年復興航空。(圖/路透社)據尼泊爾民航局說法,9N-ANC客機一度從失事地點塞提峽谷(Seti Gorge)和塔台聯絡,「然後它就墜毀了。」博卡拉機場發言人喬希(Anup Joshi)指出,飛機在博卡拉新、舊機場間的山谷不明原因墜落,當時「巡航高度為1萬2500英尺(約3810公尺),處於正常下降階段」。飛機墜地後立刻起火爆炸,殘骸四散,濃煙頻竄。失事飛機機齡15年,機上共72人,包括2名嬰兒、4名機組人員與15名外籍人士,分別為5名印度人、4名俄國人、2名韓國人,以及法籍、愛爾蘭籍、阿根廷籍、澳大利亞籍各1人。當地電視台畫面顯示,數以百計的搜救人員持續在失事現場的山頭搜尋。一名警官說,客機墜毀兩座山之間,搜救人員難以到達。當地居民受訪形容:「一半在山坡上,另一半在谷底的塞提河(Seti river)。」尼泊爾政府隨後發表聲明,總理達哈爾(Pushpa Kamal Dahal)在獲知空難消息後,已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尼泊爾財政部長鮑德爾(Bishnu Paudel)告訴媒體,政府已成立專案小組調查事故原因,預計45天內提出報告。失事飛機是廣泛使用的ATR72雙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客機,由空中巴士(Airbus)和義大利的Leonardo的合資企業生產製造。專家認為,ATR72引擎推動力不足,是有待淘汰的飛機型號。復興航空過去十多年發生的空難事件,多次都涉及ATR-72機型。尼泊爾上一次傷亡慘重的空難是在1992年,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巴士A300客機在接近加德滿都時,墜毀附近山頭,機上167人全數罹難。而在15日事件以前,尼泊爾自2000年來總計發生17起空難,奪走273條人命;歐盟2013年即以安全為由,禁止尼泊爾的航空業者進入歐盟領空。ATR72機型也被台灣航空業者使用於國內航線,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一架由台北飛金門的ATR72-600型機,GE235航班、編號B-22816,從台北松山機場起飛後不久隨即失控撞擊高架橋、墜落基隆河,有民眾行車紀錄器正好拍下驚悚一刻。這起空難造成40名乘客死亡、3人失蹤。事故發生原因經飛安會的事實資料報告顯示,班機墜落前8秒駕駛才發現收錯油門。

前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昨日辭世,享耆壽95歲。圖為2005年4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去世後,本篤十六世獲選為新任教宗,當時他已經78歲。(圖/達志/美聯社)

前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辭世 享耆壽95歲

前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昨日辭世,享耆壽95歲,葬禮將於1月5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本篤十六世領導天主教會近8年,之後打破600多年傳統,於2013年主動退位,而被尊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對榮休教宗逝世,德國、義大利、法國和英國領袖同表哀悼。教廷發言人表示:「我沉痛地通知各位,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今日(2022年12月31日)上午9時34分,於梵蒂岡的教會之母修道院逝世。自2023年元月2日起,榮休教宗將停靈於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信眾瞻仰。」本篤十六世原名約瑟夫.拉辛格(Joseph Ratzinger),1927年出身德國巴伐利亞馬克特爾鎮,二戰期間被迫加入希特勒青年團(HJ)從事義務勞動。他是傑出神學家,曾任教於德國波昂大學、明斯特大學、圖賓根大學。長時間在位、深受信徒愛戴的若望保祿二世教宗2005年4月2日去世後時,本篤十六世以樞機團團長身分召集樞機團舉行選舉祕密會議,隨後獲選為新任教宗,當時他已經78歲。然而,教會派系內鬥不斷,全球各地浮現神職人員性醜聞愈演愈烈,本篤十六世在2013年以「心力和體力日益衰退」為由,主動辭去教宗職位,他的漁人權戒遭銷毀,但此後仍身著白袍,並開創2位教宗共同生活在梵蒂岡圍牆內的首例。Netflix在2019年的電影《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就是講述本篤十六世與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之間的故事。本篤十六世健康不佳已有多年,近幾個月以輪椅代步,但仍持續接待訪客。教宗方濟各日前就發出本篤十六世「病重」的警報,籲請信徒為他祈禱,並親自前往教會之母修道院探望。本篤十六世被認為是近代最保守的教宗,在同性戀和墮胎議題都維持天主教舊有路線。但他生前力倡宗教對世界和平的影響,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如他曾公開批評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出兵伊拉克,稱那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他同時秉持宗教自由理念,尊重不同信仰,認為將穆斯林指責為恐怖分子是錯誤的。

俄烏戰爭已持續300多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中)於美國時間21日訪問華府,並來到美國國會進行演說。(圖/摘自烏克蘭總統府官網)

共和黨反對援助烏 澤倫斯基喊話:投資民主

拜登政府今年援烏近500億美元,軍事項目就高達219億美元。美國國會將在本周休會前審議內含約450億美元對烏援助的《2023財政年度綜合撥款法案》,但即將接掌眾院的共和黨湧現反對聲浪,認為美國人民不應為別人的戰爭付出代價。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利用訪美機會向共和黨議員喊話,稱美國金援不是施捨,而是對全球安全與民主的「投資」,烏方定以最負責任的方式運用。根據美國國務院統計,美國今年對烏軍援累積達219億美元,但明年1月3日起將在眾院占有主導地位的共和黨,對如此龐大的金援規模表達擔憂,質疑美方在民生問題難解的情況下,是否應繼續為非條約盟國花費近兆美元。有望接任眾院議長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5月時投票支持拜登政府的援烏計畫,不過,11月期中選前他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酒杯新聞」(Punchbowl News)採訪表示,「烏克蘭很重要」,但向美國要錢「不能是他們唯一做的事,也不能是一張空白支票。」他說:「這是納稅人的辛苦錢,我想確保任何資金都花在刀口上。」澤倫斯基21日晚間向美國國會演說時,麥卡錫與即將擔任眾院多數黨領袖的同黨議員史卡利塞(Steve Scalise)都起身鼓掌;此前反對投入440億美元援烏的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喬丹(Jim Jordan)和喬治亞州共和黨議員克萊德(Andrew Clyde)也都現身,強烈主張「美國優先」的共和黨議員葛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則未出席。《紐約時報》指出,儘管澤倫斯基的演說非常有力,恐怕還是難以打動堅決反對繼續援烏的議員。懷俄明州共和黨議員魯米斯(Cynthia Lummis)就說,她依舊認為美國人民不應為別人的戰爭付出代價。據英國《經濟學人》暨市調機構「輿觀」(YouGov)的最新民調,48%美國人同意繼續挹注資金軍援烏克蘭;但存在美國社會中的反對聲浪難以忽視,31%受訪者認為美國不應再提供烏克蘭任何經援,有25%的人連武器也不想給。

全美通膨出現緩解跡象,聯準會(Fed)宣布升息2碼。

美通膨緩解 聯準會升息2碼估2024年降息

全美通膨出現緩解跡象,美國聯準會(Fed)當地時間14日下午2時(台北15日凌晨3時)宣布升息2碼(0.5個百分點),利率目標區間達4.25至4.5個百分點,是2007年12月金融海嘯來臨前新高。聯準會自3月來7次升息,但這次如預期放緩步調。官員表示,抗通膨之役尚未結束,預期利率要到2024年才會調降,明年仍將維持高點。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7.1%,低於市場預期的7.3%,較前值7.7%大幅回落。根據聯準會後聲明,近期支出和生產指標溫和增長,但為維持就業增長穩健及低失業,全體官員一致同意升息2碼。這是聯準會5月來首度放緩腳步,此前分別在6月、7月、9月及11月連升3碼(0.75個百分點),讓今年累計升息17碼(4.25個百分點)。官員官員上修對明年利率預測,這波升息循環的利率峰值中位數,從9月估計的4.6個百分點,提高到5.1個百分點,相當於5.1至5.25個百分點的區間;然後2024年利率可能調降整整1個百分點,在2024年底左右降到4.1個百分點,2025年再降到3.1個百分點,最後回到2.5個百分點的長期中性水準。不過,聯準會19位委員中有7位認為2023年的利率會升到5.25個百分點以上,也有7位認為2024年認為利率會高於4.1%,顯示委員對於明、後年的利率水準看法分歧。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