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林志成」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312 篇文章
AI風潮帶動下,今年理工為主大學的招生名額使用率普遍提升。圖為陽明交大開設「學士後電子與光子學位學程」,培育半導體人才。(圖/陽明交大提供/林志成台北傳真)

大學申請入學放榜!黃仁勳帶動AI熱潮 資通訊科系招生熱到爆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13日放榜,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帶動AI(人工智慧)熱潮下,理工型大學招生名額使用率大為提升,其中資通訊科系的招生可用「非常好」三個字形容,私立中原、元智的理工科系招生名額使用率也突破9成。據了解,資通訊領域碩士生進入業界的起薪,「比大學教授薪水還高」。黃仁勳6月2日在台大體育館演講「開啟產業革命的全新時代」,帶動國內的業界及學界的AI熱潮。而今年申請入學考生上網登記就讀志願序是在6日、7日,從13日放榜結果來看,考生在選填志願時確實受到AI效應的影響。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總幹事、中正大學教務長黃俊儒說,從統一分發的數據來看,今年理工為主大學的招生名額使用率普遍提升,但非理工為主的學校則下降,面臨很大挑戰。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統計,具有很多理工科系的台大、成大、清大及陽明交大,今年招生名額使用率分別為90.18%、81.77%、89.11%、90.24%,較去年成長0.19到3.79個百分點。私立中原、元智也有很多理工科系,今年招生名額使用率也較去年提升逾10個百分點,均超過9成。但以人文科系為主的政大,今年招生名額使用率為67.92%,較去年的73.98%大跌6.06個百分點。黃仁勳效應帶動大學資通訊科系大受考生青睞。陽明交大教務長陳永昇說,他們學校今年資通訊科系的招生狀況可用「非常好」三個字形容,像電機系甲組通過一階篩選的50個學生全部滿級分,而在統一分發後,電機系、資工系、半導體學系等都是滿招情況,沒有缺額。元智大學教務長謝建興表示,他們幾年前就成立AI研究中心及大數據研究中心,而黃仁勳6月2日在台大演講將元智列為輝達合作的大學之一,這產生很大行銷效果,統一分發放榜後,元智的電通學院及資訊學院科系都滿招。資通系領域畢業生的就業及待遇如何?陳永昇說,他們學校資通訊學系畢業生有9成都繼續讀研究所,取得碩士後的出路非常好,選擇很多,最大困擾是「該選哪一家公司」,而進入業界起薪比大學教授薪水還高,通常一個月會有10多萬元,好一點的年薪則會達200萬元。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26日舉辦「適性教育論壇–生成式AI對教與學的影響」,教育部次長葉丙成出席開幕致詞。(圖/中國時報鄧博仁攝)

下一波課綱將納入數位學習與AI應用 教師籲勿強迫「為用而用」

人工智慧(AI)科技正在改變人類生活,教育部長鄭英耀27日至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預定宣告啟動下一波課綱研修前置作業,將數位學習與人工智慧應用納入課綱。不過教師們認為,AI只是教學的輔助及工具,請勿強迫教師「為用而用」,否則將出問題。108課綱實施5年,鄭英耀520上任後,27日是他第一次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及備詢,根據教育部提出的書面報告,未來以鞏固、精進和前瞻3個面向,推動課綱研修工作,「前瞻」部分是將數位學習與AI應用納入課綱、英語文教育更能與國際接軌並加強生活應用。因應AI人工智慧發展運用,教育部預計今年10月完成新版「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以系統性規畫AI課程,協助教師備課,打造AI素養及其運用知能。同時,將協同國科會合作研發EDU-TAIDE在地化生成式AI模型,提供免費生成式AI應用服務,並整合至教育部數位學習平台,包括因材網、酷英網。擔任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的新北市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說,新課綱預計在118學年實施,如果AI應用納入課綱,師資僅剩5年可以準備。他觀察自己學校老師,目前約僅3成老師靠自學後可粗淺地將AI融入教學中,絕大多數不具AI教學知能,教育部有必要提供進修管道。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現正在推動的「生生用平板」政策,曾經出現有縣市教育局處要求「開機率」的現象,但教學現場上,並不是每個課程都需要用到平板,地方教育局處要求開機率造成老師「為用而用」,造成亂象。「AI時代來臨,基層教師已認知到這種趨勢無法迴避。」侯俊良說,對於AI將怎麼融入教學,老師開始重視,但希望教育主管機關將AI定位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而不是要每個老師去開AI課程,這樣才有辦法推動。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26日主辦「適性教育論壇-生成式AI對教與學的影響」,教育部次長葉丙成致詞時說,ChatGPT出現後,學生用這個工具寫文章,能做出更好的東西,但可能造成手寫技能退化,大家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他認為,社會要有共識讓新科技在教育上廣泛使用,可能要花3年至5年時間。

首批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5月底將前進北極,送至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圖為台東縣崁頂部落族人演出,祈求任務順利。(圖/中國時報陳君瑋攝)

確保農業永續發展 首批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

在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推動下,台灣研究團隊5月底將前進北極,把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小米是台灣原住民重要主食,將小米種原異地保存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相當重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有「末日種子庫」之稱,是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2008年建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匹次卑爾根島,目前已收藏450萬種植物種子樣本。種子庫位於北極圈內、有人類長住的最北邊據點,鄰近中央大學北極研究站僅2公里。5月29日在斯瓦爾巴將舉辦「台灣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入庫典禮,包括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農業部國家作物種原中心研究員陳述、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及台灣原住民代表等一行人將參與。周景揚說,小米為台灣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小米在糧食安全、營養和永續農業占重要角色。此計畫搜集、整理和處理台灣小米品系種子,在確保具備發芽活性後,送入北極全球種子庫,進行「異地安全備份」永續保存。李家維說,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高雄甲仙鄉小林村,帶走許多人命,受影響最嚴重的是當地原住民,他們要復耕種植,卻不知道小米的種原在哪裡?他說,1970年代,美國學者在台灣原住民部落蒐集到一些小米種原,放在美國農業部的種子庫,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幾年前發現後,將這些種子帶回台灣,分別儲存在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及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由專家培育後,提供原住民種植。李家維指出,聯合國將2023年訂為「國際小米年」,因為在全球暖化下,人類可能面臨糧食短缺,而小米可在乾旱地方種植,也不需要灑農藥,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國中教育會考今天第一天,各地考場秩序良好。(圖/教育部提供)

民眾黨遊行碰會考第二天 恐影響545考生應試英聽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今天舉行第一天考試,共考了社會科、數學科、國文科及寫作測驗4科,考場秩序良好。民眾黨明天將在台北市舉行遊行,教育部呼籲主辦單位不要讓這場遊行影響到考生考試。今年國中教育會考今天上午考社會科及數學科,下午考國文科及寫作測驗,各科缺考人數及缺考率分別為:社會科2243人、1.17%,數學科2216人、1.15%,國文科2295人、1.19%,寫作測驗232人、1.32%。全國試務會統計,第一天考生違規事件,以「提前或逾時作答」為最多,初步回報約88件;其次為「隨身放置非應試用品」,約48件,整體應試情形良好。依照國中教育會考相關規定,違規事件先由監試委員就現場情況進行紀錄,經各考區試務會討論確認後,再送全國試務會召開全國違規事項處理會議討論核定。國中會考明天將考自然科及英文科(含閱讀及聽力),其中12時05分到30分考英語聽力,而民眾黨下午在台北市北平東路的民進黨黨部前遊行,而民眾一旦提前集結或是主辦單位進行音響測試,可能會影響成功高中545考生應試。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已與主辦單位、台北市警方及台北市教育局事先溝通,全力避免遊行影響國中教育會考進行。全國試務會再次呼籲考生,明日為國中教育會考第二天考試,請考生記得攜帶准考證,提早出門準時應試,注意監試委員說明並依試場規則應試,切勿提前或逾時作答。尤其應避免攜帶行動電話,或智慧型手錶、智慧型手環等穿戴式裝置,以及其他具有傳輸、通訊、錄影、照相、計算功能或發出聲響之物品進入試場;若置於試場前後方,必須先關機或拔除電池。全國試務會表示,本次考試完畢後,各科試題本及參考答案將於明天下午2時以後公布於國中教育會考網站(https://cap.rcpet.edu.tw)。

一所私立院校114學年度將停辦,師生17日在立法院門口陳情,呼籲教育部保障學生受教權。(圖/中國時報劉宗龍攝)

少子化衝擊!117年大一新生預估剩15.7萬 私校退場後師生權益要注意

少子化對教育衝擊愈來愈強烈!教育部17日表示,112學年大專校院學生數是109萬4289人,與101學年相較,11年來大減26.1萬人,預估117學年大專校院新生數將降至15.7萬人,因公立大專校院每年招生12萬多人,屆時約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教育部長潘文忠17日至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教改30年之問題及對策」提出專案報告,1994年我國大專校院有130所,2011年增至163所,之後因為部分學校整併加上私立學校退場,2023年降為145所。潘文忠說,111學年大一學生數掉落至20萬人以下,逐年遞減,估計117學年僅剩15.7萬人。他任內建立學前教育機制,投入經費非常大,但出生率一直無法提升,少子化對教育將繼續造成重大衝擊,這是新政府要注意的地方。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說,對於退場學校的學生,教育部的安置常常是「弱轉弱」,譬如南榮科大退場後,學生被轉到環球科大、大同技術學院及東方設計大學等校,但這幾個學校今年7月底又要退場,學生將遭受二度傷害。潘文忠回應,對於退場學校的學生,教育部直接進到學校與學生溝通,並要求學校了解學生需求,一定用最大力量來安置他們,教育部不會將退場學校學生安置到預警或專輔學校。7月底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大、明道大學也將停辦,屆時有981位學生要安置、458位教職員面臨失業。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預計5月分發、安置學生,將他們轉到附近縣市類型相似的私校。退場教師權益方面,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質詢說,教育部透過獎補助方式,鼓勵其他私校接受這些退場教師,但成效非常不好,潘文忠在520離開內閣之前,思考如何協助這些老師。潘文忠表示,教育部設置學校退場基金,學校停辦後,如果財務有困難,基金可以直接代墊支付教師的離退金。此外,從2020年到現在,4年有10位退場學校老師轉到其他學校任職。萬美玲說,4年來退場學校有700多位教師需要被安排轉職,竟然只有10位可以轉到其他私校任職,這個數字很可怕,教育部應該妥善處理。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表示,當年教改會的主張是對的。(圖/中國時報記者趙雙傑攝)

教改30年失敗了? 李遠哲:一些人以教改來打擊我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至今滿30年,外界說教改失產生的一些亂象,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要負責。對此,李遠哲今天表示:「一些人以教改來打擊我,是因為我支持民進黨造成政黨輪替,不是教育有問題。」台大風險中心今天邀請李遠哲以「轉型不能停、公正逗陣行:對焦公正轉型前景中的青年主體」發表專題演講,並與青年與談。會後,李遠哲接受媒體採訪時,簡短回應教改30年的議題。李遠哲說,教育每年都要做改變,教育部也要跟著改變。當初他主持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時提出一些教改建議,監察院竟然要來調查他,後來他問一位大法官,大法官回答說「你只是提出教改諮議報告書,不是政府官員或教育部長,監察院沒有權力來調查你。」李遠哲表示,外界一直用教改來打擊他,主要原因是2000年政黨輪替時,他支持民進黨,但都30年了,還在講教育改革要他負責,這是不對的。教改失敗了嗎?李遠哲表示,之前在一場會議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告訴他,當初教改會當初的主張,後來的成果非常了不起。至於教改會哪些主張獲台積電認同,他要媒體去問劉德音。李遠哲說,教改會當初提出的建議,他認為應該讓每個老師都知道,因此希望行政院將這些內容印好送到學校去,但當時行政院長連戰卻說沒有錢,因此基層老師未廣泛了解這些教改建議。他強調,當初教改會提出的主張是對的,外界用教改來攻擊他,是政黨輪替所致,不是教育問題。

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的校園自殺通報件數,在近5年成長5至10倍。(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小學生自殺通報數 5年來竟暴增10倍

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的校園自殺通報件數,在近5年成長5至10倍,讓人怵目驚心。教育部15日指出,學生會萌生自殺想法,多因憂鬱症、家庭衝突、親師溝通、課業壓力及感情不順等因素,教育部將推動輔導教師增補作業,以協助有需求的學生。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5日召開《學生輔導法》修法公聽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何俊彥說,依教育部的校園自殺通報件數,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在106學年分別是114件、470件、626件、378件,至111學年則是1183件、4204件、2996、3280件,5年提高了5至10倍。尤其國小生通報件數達10倍,可謂怵目驚心。教育部學務司長吳林輝指出,2019年《自殺防治法》實施後,學生只要有自殺的意念或行為,老師都要通報,造成通報件數大幅增加。同時,學生因為患有憂鬱症、家庭衝突、親師溝通出問題、課業壓力及感情不順等因素,也會萌生自殺想法。何俊彥認為,現在學生長時間使用網路,若接觸到各種社群媒體的不當資訊,在遇到網路詐騙或性剝削,又不知如何解決時,就會想不開,產生自殺傾向。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將增補高中以下學校輔導教師人力,國中部分於114學年完成,國小自原定120學年提前至116學年完成。高中以下學校專業輔導人力計算,未來將不以班級數、而以總學生數為核算基準的方向修正。至於大專校院,將改為900人設置1位輔導教師。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說,學生想自殺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當他們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或徬徨無助,找不到別人幫忙,就會有自殺的想法。他提到,現在學生花非常多的時間使用網路及3C產品,與同儕卻沒有良好的互動,如果人格又不夠成熟,在現實及網路上受挫,就會想不開。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蔡雯瑾指出,根據他們調查,曾在一周內感到疲倦、心煩的7到18歲兒童及少年約2成感到想死,進一步調查孩子使用專業管道疏解心情的意願,近4成願尋求學校老師幫助、近2成願找學校輔導室,顯見兒童及青少年較願意親近學校輔導資源。◎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

教育部統計,這次地震有380校受創。(圖/中國時報記者林志成攝)

7.2強震釀380校園受創災損達2.5億元 教育部撥款補助這2縣市政府

台灣今天發生規模7.2的強震,有關校園災損部分,教育部統計,截至目前有380校受創,初估損失金額共計2億5030萬元,其中花蓮縣花蓮女中、屏東縣屏東女中、新竹市磐石高中等校校舍受損較嚴重。因應今天的強震,教育部即啟動校安中心針對全國各級學校及機關(構)地震災情調查統計掌握災情,目前已有380校通報受創,單單花蓮女中通報的災損金額就達2億元。教育部國教署已成立專案小組,進行後續勘災及復建工作,並依據「國教署補助國民中小學充實設施設備作業要點」規定,目前已核定補助花蓮縣政府1000萬元,嘉義縣政府270萬元等,作為學校緊急搶修復原使用,讓無校舍安全疑慮之學校,都可在連續假期後可返校上課。教育部提醒各縣市政府及學校,務必全面清查校園建築物受損情形,進行校舍安全巡檢,以維護學生的受教權益,並確保學生在安全無虞的校園環境中求學。

獲得今年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的台大資工系講座教授傅立成18日表示,在生成式AI問世後,機器人藉由大數據資料,已不再冰冷,變得更有溫度及人性。圖為電腦螢幕上顯示由ChatGPT生成的圖像。(圖/美聯社)

未來5年內可發展具同理心機器人!ChatGPT參加所有考試都能拿滿分

獲得今年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的台大資工系講座教授傅立成(見圖)18日表示,在生成式AI問世後,機器人藉由大數據資料,已不再冰冷,變得更有溫度及人性。(圖/中國時報鄧博仁攝)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發展日新月異,獲得今年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的台大資工系講座教授傅立成18日預估,未來5年內,科學家可以發展出具同理心、有溫度的機器人,而機器人具有人類小孩的智慧,是指日可待。教育部昨舉行國家講座、國家產學大師獎暨學術獎頒獎典禮,國家講座主持人每人可獲3年600萬元的獎助經費,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得主每人可獲90萬元獎金。傅立成被譽為「台灣首席機器人專家」,他36年來的研究成果均與人類生活有關,近年將AI導入社交機器人應用,並將AI技術運用於醫療與照護。傅立成說,在生成式AI問世後,機器人藉由大數據資料,已不再冰冷,可以變得更有溫度及人性。他已研究出一些機器人雛形,可以與老人熱絡互動,便於訓練長者認知能力,避免老化。傅立成引用Nvidia公司創辦人黃仁勳的話說,「到了2025年,ChatGPT參加所有考試,都可以得到滿分」,他預估,未來5年科學家將發展出具有相當同理心和溫度的機器人,而且讓他們具有小孩子的智慧。機器人未來會不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傅立成說,AI正在發展,他對良善的人類有信心,AI技術應該會在良善的道路上前進。獲得今年學術獎得主的陽明交大副校長周倩,是數位學習、資訊素養與倫理方面的專家,她表示,AI是時代趨勢,無法禁止,例如現在評量學生不能直接要他們交報告或讀書心得,因為報告可能是用AI做成,她反而會打入關鍵字要AI生成一些資料,然後要學生批判這些內容,以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考。AI的運用愈來愈廣泛,美媒報導,蘋果公司專注於生成式AI項目,正與Google洽談,計畫要在iPhone內建Google旗下的AI引擎Gemini,市場預期這筆交易,可能在6月的蘋果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正式對外公布,不過,雙方目前尚未敲定任何協議條款,也未拍板最終該如何實施。因此,另有報導指出,6月可能還不會宣布。知情人士也透露,蘋果最近也和微軟支持的ChatGPT開發商OpenAI磋商,並考慮使用其模型。

教育部提高幼兒園容量,以照顧每個幼兒。(圖/報系資料照)

多家準公幼恐不被續約 教育部:3月底定案、不影響家長規劃

準公共幼兒園第三期今年8月即將上路,桃園市府近日通知轄內10多家準公共幼兒園恐無法續約,引發抱怨。教育部對此表示,本案計畫與相關配套措施將於3月底定案,朝不影響既有準公共園家長權益方向評估研議。教育部國教署上個月提出準公共幼兒園第三期契約草案,將生師比1比12納為合作要件,並提出近3年不得對待幼兒有案的退場機制。原本的準公共幼兒園若無法在今年8月起和地方政府續約,將回到私幼的狀況,收費標準比較私幼,家長負擔也會增加。而桃園市最近通知轄內10多所準公共幼兒園恐怕無法續約,引發抱怨。教育部回應,配合8月起進入第3期程之作業,教育部國教署業依各界意見,朝強化人員薪資、教保服務品質及行政管理等面向研議準公共幼兒園第3期合作要件,於2、3月間召開多次會議徵詢地方政府、相關團體,並續就所關切事項,積極進行細節徵詢與會商,務期能提供更完善的計畫與配套。此外,教育部將就各界反映不得續約或申請條件、調整師生比規畫、原合作園倘未獲續約之幼兒就學及補助權益等,持續積極蒐集意見與對話,並朝不影響既有準公共園家長權益方向評估研議。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