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吳靜君」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424 篇文章
AI基本法草案拚10月底推出,工總提6建言。(圖/路透)

《AI基本法》草案推出在即 工總提6大建言盼重視

AI逐漸在產業與生活中普及,全球主要經濟體如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和韓國在法規上有顯著的進展。國科會預計8月預告修法、10月底提出《AI基本法》修法草案,對此工總提出6大建言與可行方向,呼籲應重視風險分類管理、透明度與問責制度、公眾參與、人權保障,且需與國際合作和標準對接,以及全面覆蓋。風險分類與管理上,工總認為,可藉鑑歐盟的風險分類方法,將AI分為高風險和低風險類別,並就高風險應用制定法律要求,如數據保護、透明度和問責機制。透明度與問責機制上,工總指出,應要求AI開發者和營運者提供詳細的技術透明報告,包含數據來源、算法決策過程和風險評估。在立法過程當中,應推動公眾參與、廣蒐意見,確保政策反映社會各界所需,且加強AI技術的認識與接受度。為確保AI技術不會侵犯個人隱私與其他基本人權,工總建議,制定相關法律保障用戶權益,應積極參與國際法規討論,與主要經濟體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的標準對接,確保台灣在AI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合規性。避免像加拿大一樣,排除公共部門做法,確保AI技術在所有領域的透明度和問責機制。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總統日前表示台灣產業將扭轉過去「重北輕南」面貌,未來AI等先進產業將轉往中南部發展。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7月1日都提出不同看法。蔣萬安指出,區域均衡發展雖是應努力方向,但對產業更重要的是投資效益評估,才能事半功倍。「AI產業鏈沒有什麼中移或南移的問題!」張善政昨出席桃園AI人才教育論壇活動時表示,AI產業鏈基本上是全世界無所不在,講在台灣北中南等於局限台灣AI將來的發展,「太可惜了!」他強調,AI是全球的發展領域,全台灣都應該普遍發展。張善政也提到桃園是全台最大的資料中心所在地,並透露國際大廠美商威德新的資料中心下周三也將在桃園龜山開幕,還有幾個國際知名企業也會陸續落腳。台灣大力推動產業結合AI,南部業界卻感到政策未能「落地」,經濟部長郭智輝與相關部會主管1日配合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南下考察南台灣創新園區,了解AI融入傳統產業需求。郭智輝透露,南科在未來將扮演AI發展的重要角色,並預告將有大型數據研發中心落腳台南。台積電重訊指出以6.68億元購入位在新竹縣寶山鄉研新一路8號的廠房,此物件位置就在台積電3廠旁,而台積電預計將該廠作為辦公室用途。

財政部公布最新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2022年綜合所得額200萬以上免繳稅者突破300戶,達到318戶,相較於2021年239戶大幅增加79戶。(圖/報系資料照)

稅改爽到有錢人!高所得免稅者增加 學者籲給低收年輕人電價補貼

年收入200萬以上免繳稅戶數2022年稅制優化、調整4大扣除額,有錢人受益匪淺!財政部公布最新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2022年綜合所得額200萬以上免繳稅者突破300戶,達到318戶,相較於2021年239戶大幅增加79戶。據分析,主要是當年調整了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及身心障礙扣除額,所得逾200萬的高收入者也受惠,免繳稅者增加。每年繳交綜所稅的計算方式為「所得淨額乘上適用稅率後減除累進差額」,才是每申報戶要繳交的稅額。所得淨額為總收入扣除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後,才會開始計稅,因此如果所得淨額為「零」自然就是免繳稅。根據財政部所公布最新的綜所稅統計,2022年所得稅申報戶有約663萬戶,所得淨額為零、免繳稅者共計有292.6萬戶,占比約44.13%,也就是超過4成的申報戶是免繳稅。就各項所得級距來看,所得超過200萬卻免繳稅者超過300戶、相較於2021年增加了79戶、超過500萬免繳稅者有14戶、超過千萬收入免繳稅者則有4戶,其中2戶年收超過2000萬卻免繳稅。過往高所得免稅者大多是透過醫藥費、捐贈等扣除,因此國稅局都會特別注意,若不符規定者,就會剔除補稅。然而2022年因為物價上漲,調高各項特別扣除額,免稅額從8.8萬調至9.2萬元、標準扣除額從12萬調至12.4萬元、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皆從20萬元提高到20.7萬元。財政部分析,高所得者所享的扣除額也同步增加,更易達到「免稅門檻」,因此才使200萬元以上免繳稅戶明顯增加。就綜合所得20分位申報分析統計,最低5%平均所得大約是4.3萬元、較前一年增加8000元;最高5%平均所得大約是644.3萬元,較前一年增加多了94萬元,最高5%與最低5%,差距了近150倍,與前一年相當、繼續維持在高檔。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近年調整最低工資雖然有助於「最低級距」的勞工所得增加,但是隨著物價高漲、電價、房租漲價等,低所得者支付完生活所需後,根本所剩無幾,更難創造更多的財富;然而高所得者「以錢滾錢」藉由投資更易累積財富。他建議政府,除了房租外、電價也應該補貼收入較低的年輕人,讓其得以面臨高通膨時代的挑戰;至於高所得者他認為應該要多課稅,尤其是透過「投資」而產生的資本利得,政府更應該改革,才能達到租稅公平。

財政部。(圖/吳靜君攝)

新青安亂象不斷成炒房幫兇? 財政部長回應:總價在1500萬占78%

財政部長莊翠雲今日到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立委皆關心新青安所造成的亂象。莊翠雲今日回應,新青安的立意還是要幫助年輕人購屋,總價在1500萬元,占比達到78%。而新青安的亂象包含父母以子女的名義貸款,立委郭國文還提到有公司貸、糾團買房。除了公股銀正在清查,內政部也正在處理。對於新青安人頭戶和轉租的問題,公股已經貸前徵審和貸後管理,也要求新貸戶必須簽切結書。至於新青安是否會踩煞車,莊翠雲表示,各部會盤點後,行政院會有政策性決定,到時會再對外說明。

金管會示意圖(圖/中國時報記者吳靜君攝)

台中銀案外案「員工涉洩密知法犯法」 金管會檢查局:遺憾並深自檢討

台中商銀董事長王貴鋒涉及挪用10億元案,有一位金管會檢查局員工涉及洩密給台中銀。金管會檢查局回應,「遺憾並深自檢討」。媒體報導,王貴鋒涉及挪用十億元公款買飛機豪車自用,卻在金管會金檢期間,有一名檢查局的李姓稽核員與王貴鋒的祕書是同學,竟不顧金管會正暗中調查台中商銀遭掏空弊案,偷偷用手機翻拍金檢報告,傳給王的祕書。檢查局表示,112年3月間對台中商銀金融檢查銀行與保經子公司有人員有疑似涉及不法的問題,並主動聯繫駐會檢察官召開會議處理,並將告發書卷證移送新北市地檢署偵辦,並且配合檢調單位所需資料。至於金管會檢查局員工涉及公務洩漏保密資訊遭到起訴,檢查局表示,這是該員個人行為,深感「遺憾並深自檢討內部管理」並從內部控制、作業流程、教育訓練改善精進,將精進同仁對於保密認知與實踐。並且將該員工調離檢查工作組別,調整實務工作內容,未來也會依照內部規定懲處。

金管會將調降個人旅平險中「意外死亡及失能給付」費率10%。(圖/中國時報陳麒全攝)

4大保險新規定7月上路 衝擊民眾權益!業者爭取緩衝期

下半年保險新規與民眾權益變化4大保險權益新規即將在7月上路,包含實支實付醫療險須正本理賠、失能險區分意外或疾病所造成、分紅保單不能以「高分紅」為話術,以及出國買旅平險可望降價。對於實支實付醫療險須正本理賠,金管會官員表示,業者表達重新規畫示範條款還一段時間,所以給予緩衝期,目前緩衝期時間由公會自行討論。據知,業者爭取最快9月再上路。為避免民眾把實支實付醫療險當作「賺錢」工具,金管會宣告,7月起實支實付保險應採「損害填補原則」,也就是說必須要正本理賠,如首家理賠不足,第2家可以「差額」方式理賠,原則不可超過醫療總費用,且同器官手術也只能賠1次。不過,業者反映,擬定示範條款需一段時間,向金管會爭取緩衝期,金管會同意,由公會自行討論再提出。官員表示,目前各家保險公司新契約保單多只接受正本,即便可副本理賠也都是擔任第1家,給予緩衝期、延後上路對於現況影響不大。此外,即便新版保單上路,民眾可購買自付額實支實付醫療險,也就是把第1家理賠當自付額,第2家理賠當作填補,保費比較便宜外,還可滿足醫療費用需求。其次,7月開始舊版失能險都將下架,現行的失能險等級表,不論是意外或者疾病所造成的失能,都是依照意外失能等級給付,不少保險公司將其當成「長照保險」銷售,使得保險公司理賠風險提升,7月1日以後,失能給付須區分是意外、疾病所造成的失能。未來新版的失能險只能理賠意外所造成的失能,不能理賠疾病所造成的失能,民眾也不能因為給付標準較為寬鬆,再把失能險當作長照險投保。金管會也宣布,分紅保單7月開始分紅機制要透明、不能以高分紅作為宣傳話術,並要求現金流量測試以及分紅保單要設區隔帳戶等,且如分紅保單是以綜合險銷售,像是有健康或意外傷害保障等,就要改為附約,不參與分紅保單分紅,若要維持主約,就須要重新送金管會審核保單。7月之後保單權益不是全部都變嚴格,民眾出國如買旅平險,就可望比較便宜。金管會將調降個人旅平險中「意外死亡及失能給付」費率10%。

(示意圖/中國時報記者吳靜君攝)

AI題材狂燒 外資5月淨匯入3822億元

今年5月單月外陸資買超上市櫃股票新台幣883.46億元,自2011年以來同期第2大,2024年截至5月底,累計買超新台幣181.32億元。金管會今日公布,今年5月單月份外陸資淨匯入117.22億美元,自2011年以來第1大淨匯入之月份,2024年截至5月底累計淨匯入256.38億美元。金管會解析,5月買超主要原因,主係AI題材展望看好,美國AI公司財報表現優異,帶動台股器供應鏈,加上台灣科技廠法說會多樂觀看待未來人工智慧需求,外資終結前兩月賣超趨勢於5月份買超台股。2024年截至5月外陸資累計淨匯入256.38億美元: 美國聯準會降息決策未明,市場持續觀望。台灣股市AI熱度不減,吸引外資資金匯入。台股整體基本面尚稱穩健:經統計我國上市櫃公司2024年截至4月底累計營收金額為12.96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54%,營收金額為歷年同期次高,另台股殖利率達2.66% (加計股票股利為2.77%),截至今年4月底本益比約23.67倍,顯示台股基本面尚稱穩健。

財政部長莊翠雲回應超徵還稅於民議題。(圖/中國時報記者劉宗龍攝)

超徵3000億將發現金? 財政部這樣說

2023年稅收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大約3600億元,立委張智倫問及是否還會還稅於民,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目前決算數已經到審計部,對於超徵的部分是增加還債、減少舉債。莊翠雲今日到立法院財委會備詢,張智倫問及有關2024年度是否可望超徵,莊翠雲表示,現在還有一個影響就是9月營所稅暫繳,稅款近來會比較明確,目前為止會與預算數差不多。至於去年超徵數大約3600億元、中央大約2000億元,是否還稅於民?莊翠雲表示,決算數已經送到審計處,對於超徵數以減少舉債、增加還債為原則。

6大上市公股金融機構財報出爐,兆豐平均年薪達156.2萬元最高;合庫、台企則略減。圖為民眾在銀行辦理相關金融業務。(圖/報系資料照)

6公股金融機構財報出爐 這家平均年薪年增9%最多

6大上市公股金融機構財報出爐,兆豐平均年薪達156.2萬元最高,相較2022年增加了13萬元,年增9%,是上市公股金融機構中增加最多,羨煞一般民眾。根據財報顯示,2023年6大上市公股金融機構員工(不含主管)平均薪資落在127.9萬到156.2萬元間。兆豐金2023年整體獲利332.3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盈餘(EPS)2.37元。因此除了平均年薪來到156.2萬,薪資中位數也達到130.4萬元,年增13.1萬元,顯示大部分員工都能享受到薪資福利。第一金2023年度稅後純益達到224.61億元,EPS為1.65元,因此也加發獎金、此外還有滿級金讓原本無法晉級、無法加薪的員工也能加薪。根據年報顯示,第一金員工平均薪資139.7萬元,增加了6萬元,在6大上市公股金融中居次,年增率4.5%。彰銀、華南金平均薪資各有139.4萬元、136萬元,年增幅4.2%與年增3.9%。值得注意的是,合庫金與台企銀是唯二衰退的上市公股金融機構。合庫金去年大幅提存呆帳,獲利僅178.6億元,年減14.2%,EPS為1.17元。員工獎金受衝擊,平均年薪為137.6萬元,縮水4.6萬元,年減0.3%;台企銀年平均年薪127.9萬元,減少4000元,減幅0.3%。公股銀主管表示,2023年隨著台美利差擴大、美元升值影響下,整體銀行獲利還不錯,除了例行晉級加薪外,還有年終、考核獎金和超盈餘獎金項目,部分銀行年終甚至上看8、9個月,在「穩健」經營原則前提下,公股金融大方地將「經營的果實」回饋員工,也使員工的薪資衝高。

財政部公布亞銀資料統計,台灣的欠稅達5.1%,高於新加坡、日本,有改善空間。(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欠稅率5.1%亞太第三低 僅高於新加坡、日本

財政部以亞銀資料公布統計通報,受惠於疫情紅利,2021年台灣的稅收不含關稅與貿易稅年增21%,我國與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都呈雙位數成長,且反彈的情況優於亞太鄰國。不過,資料顯示,台灣的欠稅比重不算低、達5.1%,高於新加坡、日本,有改善空間。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影響企業與個人的繳稅行為,2021年各國欠稅占當年度的稅收比重,比起泰國、菲律賓、香港、澳大利亞都有10%以上,我國有5.1%,雖略低於韓國的5.3%,但相較於新加坡的1.6%、日本的1.4%,台灣的欠稅還是偏高,有改善空間。2020年初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對於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各國為減輕民眾與企業負擔,多推出減稅及分期繳納措施,使得亞太國家稅收「一面倒」,尤其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受到旅遊的拖累,稅收減幅都超過1成,其中馬來西亞稅收更是大跌18.6%。到了2021年,隨著各國的稅收遞延入帳,多呈現反彈,台灣2021年反彈21%,可以說是亞太地區中,反彈相當顯著的地區,馬來西亞前一年稅收大跌,2021年也僅反彈17.7%。以2021年和尚未發生疫情的2019年相較,台灣與日本是少數維持正成長的國家,台灣增幅17.7%、日本則僅3.9%;財政部分析,受惠於防疫表現不俗、經濟衝擊較小,及疫情紅利助攻上市櫃公司獲利,使得台灣表現遠優於亞太其他國家。

(圖/報系資料照片)

估上看5777億 《財劃法》審查修正預期上演角力戰

立法院財委會20日將審查攸關地方財源、資源分配的《財劃法》,朝野共計提出10多個版本,預期將上演角力戰。財政部依據朝野黨團、立委所提的版本估算,中央最多將增加釋出財源5777億元。財委會召委羅明才表示,即使無行政院版本,也希望可以在委員會形成共識,如果無法形成共識,就保留到院會進行協商。《財劃法》主要的內容規範稅收中央與地方的分配,修法不只是中央與地方之爭,也關乎地方之間的資源分配,因此長達25年都未順利修正。為了落實資源分配公正性,近期外界出現不少修正呼聲,不過財政部仍以「與地方政府溝通」、「需取得共識」為理由,尚未提出行政院版本。統整各大修正版本,垂直分配有3大修法方向,調整稅收撥入統籌分配稅款的比率,例如所得稅從現行的10%提高到12%或25%、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經費後,從現行的40%提高到100%全數撥入;其次是直接分成,稅收由徵起的縣市保留一定比率留作地方財源,鼓勵地方財政努力,例如營所稅保留5%、遺產稅從現行的50%提高到80%;及增加來源,如新增菸酒稅納入統籌分配稅款財源等。依各版本計算,中央所要增加釋出的財源在333億元到5777億元。地方與地方水平分配方面,現行公式考量因素有營利事業營業額、人口數、面積、財政努力及基準財政需求(如公務員薪資、基礎建設管理經費)等。各黨團、立委爭取內容的存在差異,如國民黨團更重視人口分配;立委陳超明、賴瑞隆建議要將基礎建設落後、碳排、高汙染產業分布納入權數;蔡易餘則認為應該重視農業發展、國土保育;賴士葆則認為花東與離島應有保留分。針對《財劃法》修法,財政部回應,垂直分配方面,應該考量國際政經局勢變化、氣候變遷,中央政府必須要保留財政韌性。水平分配則需要廣泛的蒐集意見。最後,有關菸酒稅的分成比率,之前行政院也考慮過,同時菸酒專賣改制對金門、連江2縣財政影響,都會納入考量,只是分成的比率,應該審慎研議相關機制。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