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工商時報李書良」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45 篇文章
(圖/翻攝自推特)

騰訊傳攜手法國Guillemot私有化Ubisoft 股價應聲飆漲逾30%

以「刺客教條」系列聞名業界的法國電玩遊戲公司Ubisoft(育碧),在多款遊戲銷售不佳影響下,包括將於2025年2月推出的新一集遊戲「刺客教條:暗影者」,還未推出已引起各方劣評,股價近月腰斬。香港經濟日報4日引述外媒報導,消息人士指出,Ubisoft的兩大股東:騰訊、Guillemot家族考慮聯手將Ubisoft私有化,目前正與財務顧問磋商,並尋求釋放Ubisoft價值的方法。但Ubisoft、Guillemot發言人拒絕置評,騰訊則尚未回應傳媒查詢。消息傳出後,Ubisoft在巴黎泛歐交易所股價4日急漲超過33%至14.18歐元。報導稱,騰訊、Guillemot家族亦曾考慮私有化以外的選擇,但基於討論尚處於早期階段,意味最終交易或不會進行。Ubisoft 23/24年報披露,截至今年4月底,上述兩大股東合共持有近3成投票權,其中Guillemot持有15.4%股權,淨投票權則為20.45%;騰訊則持有近一成的股權,淨投票權為9.2%。另外,早在2022年,包括黑石集團和KKR在內的幾家私募股權公司有意從Guillemot家族手上收購部分Ubisoft股份,但最終被騰訊收購。

傳美超微遭美國司法部調查 股價暴跌近17%。(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超微疑遭美國司法部調查 股價暴跌近17%

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近日遭到興登堡研究 (Hindenburg Research)指控,受惠於人工智慧的伺服器生產商的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涉及「會計違規」(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後,美超微正接受美國司法部初步調查。華爾街日報26 日夜間報導,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AI妖股」:伺服器製造商美超微,調查處於初步階段。上述消息傳出後,美超微26日美股早盤股價崩跌近,並因波動性過大而臨時停牌。費城半導體指數漲幅從盤初的4.3%收窄至不足1.5%。隨後,美超微恢復交易後,跌幅擴大至近17%。熱門晶片股也紛紛跳水下挫,輝達從盤初上漲3.4%,一度迅速轉跌並跌超1%。報導指出,舊金山市檢察官近期聯絡可能管有相關資料的人士,查問方向似乎與帳目違規指控有關。美超微發言人拒絕做出回應。報導稱,一名美超微前員工今年4月向當局舉報公司和行政總裁梁見後(Charles Liang)涉嫌違規。做空機構興登堡研究 8月底亦指控,公司與梁見後家人有不當交易,當時美超微曾經反駁指控不實。

(圖/報系資料照)

歐盟「人工智慧法案」正式生效 全球首部全面監管AI法規

歐盟「人工智慧(AI)法案」8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慧的法規,象徵歐盟在規範人工智慧應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歐盟評價該法案爲「一個有效、適度且全球首創的人工智慧架構」。華爾街見聞1日報導,該法案規定,聊天機器人等人工智慧系統必須明確告知用戶他們在與機器互動,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商必須確保合成的音頻、影像、文本和圖像內容能夠被檢測爲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此外,該法案規定,禁止使用被認爲對用戶基本權利構成明顯威脅的人工智慧系統。對於有違規行爲的企業,歐盟最高將對其處以全球年營業額7%的罰款。由於這項法案嚴格要求企業遵守隱私、資安、透明度等標準,因此被外界認為是針對中國,該法案除了將大幅增加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成本,日後經營上也會受到歐盟嚴格檢視。

(圖/達志/美聯社)

台股開紅盤前夕 台積電ADR美股開盤漲幅逾1.8%

在台股15日龍年開紅盤前夕,台積電ADR於美東時間14日美股開盤報129.88美元,漲1.8%;AI晶片龍頭企業輝達報735美元,漲2.0%。綜合外媒14日報導,台股春節休市期間,台積電ADR飆漲四天、熄火三天,但累計漲幅仍約達10%。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調升台積電目標價至新台幣758元,市場看好15日台積電補漲可期。報導稱,台股5日封關之後,美股持續大漲,一度創下新高,但因美國最新通膨數據高於預期,美債殖利率飆升,澆熄市場對聯準會更快降息的預期,拖累13日美股四大指數重挫,台積電ADR也續挫2.23%,收在127.55美元,相當台股台積電每股為新台幣799.94元,相較5日封關價646元,溢價仍有23.8%。在台股休市期間,截至13日,台積電ADR七個交易日上漲約10.1%。

美國高級官員表示,將更為嚴格的控制輝達(Nvidia)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A800和H800晶片產品。(圖/美聯社)

美國擴大限制輸中晶片 輝達兩晶片「降階」也躲不掉

為防止中國在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0)領域快速崛起,美國政府17日發布最新的晶片出口限制,將涵蓋更多相關產品。美國高級官員並表示,將更為嚴格的控制輝達(Nvidia)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A800和H800晶片產品。綜合外媒17日報導,去年底美國政府推出晶片禁令,主要防止AI晶片流入中國,其中包括輝達先進的A100、H100晶片。為了繞開美國政府禁令,輝達隨後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降階版的A800和H800晶片,但如今這兩款晶片也要受制於美方新規定。消息傳出後,美股17日開盤輝達股價應聲下跌,最新大跌7%,失守430美元關卡。另外,與半導體股份息息相關的ETF亦下挫,當中三倍做多半導體ETF(SOXL)曾下跌近1成。輝達發言人回應指出,預計美國政府將擴大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但不會對輝達財務表現構成重大影響,並指公司遵守所有適用法規。對於美方這次新禁令,美國官員表示,拜登政府希望監控所謂的灰色地帶活動,這次新規定將更廣泛的限制先進晶片和製造設備出口至包括伊朗、俄羅斯在內的更多國家,並將兩家未具名的涉及先進晶片製造的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指出,新措施旨在彌補去年10月所發布晶片禁令中的漏洞,從而阻礙中國的軍事發展,並且可能至少每年更新一次。她表示,美方目標是限制中國獲得先進晶片,這些晶片可能會推動對中國軍事應用至關重要的AI和超級電腦的突破,但美國政府無意在經濟上傷害中國。另外,美方新規指政府將在25天內審查公司通知,以確定是否需要許可證才能向中國出售相關的晶片產品。

中共二十大新一屆中央委員名單概況。

中共二十大中央委員名單出爐 4原常務委員遭替換

中共二十大22日中午在北京閉幕,新一屆中央委員名單出爐後,現任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汪洋、栗戰書、韓正未能連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則可望打破慣例取得第三任任期。與此同時,「習家班」人馬大批「入局」或連任中央委員,顯示今後習近平對中共高層權力的掌控,更為增強。綜合外媒22日報導,大陸官方22日公布新一屆205位中央委員會委員及171名候補委員名單,以及中紀委名單133人。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中,僅習近平(69歲)、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67歲)、中紀委書記趙樂際(65歲)續任中央委員。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7歲)、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72歲)、全國政協主席汪洋(67歲)、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韓正(68歲)均未留任。同時,中共政壇「七上八下」(68歲及以上必須退休,67歲及以下可留任)的慣例也在本屆正式打破。包括現年69歲的大陸外長王毅、72歲的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均獲留任。過往炙手可熱的共青團勢力遭到大幅縮減,相反的,「習家班」強勢崛起,廣東省委書記李希22日當選中央委員與新一屆中紀委委員,幾可確認將接任中紀委書記。今年因上海封城引發重大爭議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更是異軍突起。此外,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丁薛祥、中宣部部長黃坤明、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等「習家班」人馬,也續任中央委員。另一方面,現任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和劉鶴、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未在中央委員名單中。金融系統方面,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由上屆的候補委員晉升至中央委員,但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則未進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及副行長潘功勝也未在名單內。涉台方面,將滿65歲的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未進入名單中,一般預料國台辦領導層將換血。至於二十大閉幕後的另一重頭戲,為23日上午舉行的第二十屆一中全會,會議將選出新一屆中共領導核心,包括政治局常委在內的25位政治局委員。

8月以來大陸多地頻傳疫情。(圖/工商時報李書良)

成都遇限電、封城連環砲! 供應鏈走向崩潰危機

當前大陸疫情嚴峻,常駐人口達2,100萬的四川省會成都禍不單行,繼8月長達半個月的限電後,再遭疫情封控。當地政府宣布,自9月1日18時起,全市民眾原則居家、非必要不離城,等同實施「封城」,且未宣布解禁時間。成都是大陸西南地區商業與製造業重鎮,約占大陸GDP總量1.7%,名企有富士康、豐田、大眾、英特爾、戴爾、緯創、京東方等,涵蓋電子、汽車、半導體、太陽能等產業。先前高溫乾旱,讓四川被迫在8月15日至29日實施全省工業企業限電令,衝擊產業鏈供應鏈。未料剛脫離限電魔掌才兩天,成都卻再實施封控,加上深圳日前也入列封控隊伍,大陸第三季經濟表現更添陰霾。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1日表示,成都8月31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06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51例。 因此,9月1日至4日成都市展開全員核酸檢測;自1日18時起,全體居民原則居家,民眾非必要不離境,否則須憑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離境。受此影響,成都雙流機場、成都天府機場取消約七成航班。富士康相關人士1日傍晚表示,生產蘋果iPad的富士康成都廠採取封閉生產,目前廠區營運正常。但市場仍擔憂,這是3月底上海封控以來,大陸祭出的最大規模封城令,由於富士康、豐田、英特爾等企業才遭限電所苦,封控更延長了對生產與經濟活動的干擾,一旦供應鏈長時間中斷,將重創產業與經濟表現。8月以來大陸各地頻傳疫情升溫,深圳較成都提早一日提升防疫措施,市場除了擔心當地電子、家電、手機等供應鏈遭影響,更關注鹽田港會否再度塞港。

大陸蘋果供應鏈,頻遭疫情封控干擾。(圖/翻攝澎湃新聞)

長三角受疫情封控 蘋果供應鏈哀號

近期大陸長三角地區的疫情防控,對當地密集的半導體、3C電子生產業者造成嚴重干擾。日媒指出,蘋果前200大供應廠商中,有一半在上海與蘇州、昆山設廠,在當地實施封城措施下,勢將影響蘋果iPhone、iPad等產品的出貨。日經亞洲20日報導,根據蘋果2021年的供應鏈名單,其前200大供應廠商當中,大約有一半在上海或周遭地區設廠。其中超過70家公司的製造廠位於江蘇省,多數位在最靠近上海的昆山和蘇州,另外約30家公司在上海設廠。這些供應商包括iPhone第二大組裝廠和碩、iPad主力供應商仁寶,以及從面板、印刷電路板、散熱器、電池到音效裝置的供應商。譬如,聲學零組件供應商瑞聲科技、電子零件製造商Panasonic、面板製造商日本顯示器(JDI),以及組裝Mac的廣達等。大陸國家衛健委20日公布,近日上海疫情有所趨緩,奉賢、金山和崇明三區疫情持續低位,金山區和崇明區首日達到社會面清零目標。儘管如此,各廠商仍在為復工復產傷透腦筋。報導指出,從蘋果供應廠商遭遇到的情況來看,如今的上海不只是金融中心,也是全球科技和汽車供應鏈的重心。上述這些廠商不只供貨給蘋果,也是Google、微軟、英特爾、華為、小米等中外大廠的合作夥伴。3月底以來,包括上海在內的眾多大陸城市因疫情封城封路,導致物流運輸大亂,衝擊經濟發展。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8日宣布各地不得以等待PCR結果為由限制通行,並要求發放足夠全國統一通行證。上海和蘇州地方政府日前也相繼把重要供應商納入「白名單」,設法推動物流和生產活動逐步恢復。報導引述一名惠普供應商表示,這波混亂恐將影響2022年年底的購物季出貨,5月和6月將是關鍵期,如果屆時業者生產趕不上海運,再考量到塞港問題,可能會錯過歐美的年底購物旺季,除非業者忍痛改以成本高昂的空運運送。Counterpoint分析師指出,封城不只影響供應商和產品生產,也會衝擊需求。尤其上海封城後,大陸消費者支出明顯比年初降溫,市場對智慧手機2022年預估值可能將再度下修。

圖為西安市民排隊準備進行核酸檢測。(中新社)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大陸新冠疫情在陝西快速升溫,22日傍晚西安宣布封城,延安、咸陽稍後也傳出封城措施。由於西安是大陸半導體(主要為記憶體)、汽車、裝備製造、新能源重鎮,市場擔憂封城恐引發另一波晶片、汽車產業供應鏈危機,甚且擾亂年末與2022年初大陸經濟成長。西安自12月9日出現首例本土確診後,疫情持續升溫,大陸衛健委22日公布,21日新增本土確診57例,其中西安多達52例。22日西安宣布封城,透露當地疫情可能進一步升級。據西安22日公布最新防疫措施,全市社區(村)、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每戶每2天由1人外出採購生活物資,其他家庭成員除在疫情防控、城市運轉保障、居民生活密切相關行業工作外,一般不外出,外出需持單位、社區開具的證明。在工商業方面,除防疫需要和民生保障以外,非生活必需場所暫時停業。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疫情期間可實行彈性工作制或居家辦公。鼓勵企業採取靈活的用工政策,推行在家辦公、線上辦公,減少人員流動性。西安封城直接令人回想起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的記憶,當時武漢封城引發大陸甚至全球汽車業生產大亂,電子、通訊等行業亦受干擾。相較武漢人口為1,100萬人,西安人口多達1,300萬人,為大陸西北最大城市,更是「一帶一路」通往中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門戶。當前西安經濟主要有六大支柱產業,即半導體為主的電子資訊、汽車製造、高端裝備、航空航太、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莫過於以韓國三星為主的半導體產業,以及以民營車企比亞迪帶動的汽車業。從半導體來看,近10年來三星不斷加碼投資西安,其中又以DRAM、NAND記憶體晶片為主,讓西安成為全球晶片製造重地。自三星項目進駐西安後,還吸引美國空氣化工、日本住友、韓國東進世美肯、華訊微電子等知名企業投資。看好全球產業對晶片的迫切需求,2021年上半年,三星電子在西安工廠投資230億元,比原先計畫多投入20億元,並爭取在2021年底前完工。

稀土。(示意圖/達志/路透社)

陸超大型國有稀土企業 「中國稀土集團」傳12月成立

在中美科技戰與全球資源戰背景下,中國政府近期對稀土動作頻頻,繼9月底對五礦集團、中國鋁業兩大央企以及江西省贛州市政府旗下資產進行重整後,外媒4日披露,中國最快將在12月底成立名為「中國稀土集團」的超大型國有稀土企業,藉此提升產業集中度,並強化其在全球稀土業的定價權。近年大陸稀土生產量華爾街日報4日報導,多名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已批准成立一家超大型國有稀土企業,新企業將命名為中國稀土集團,最快於12月在江西省成立,這家新企業是先前透過合併幾家國有企業的稀土資產而成立,包括五礦集團、中國鋁業,以及贛州稀土集團。分析人士指出,這家新成立的國有稀土企業,主要是中國在面臨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加劇之際,試圖保持在戰略金屬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旨在進一步加強中方的定價權及削弱西方主導關鍵技術的局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2021年產量預估為16.8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6成,其中約有4.6萬噸出口各國,但稀土定價權長期以來受到西方各國主導,中國雖具有強大產能,但國內企業散而不強,缺乏規模效應,且常進行削價競爭,促使官方對業界進行整合,企圖塑造一南一北兩大稀土集團。今年9月下旬,五礦稀土公告稱,其實控人中國五礦集團正與中國鋁業集團、贛州市政府籌劃相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方案尚未最終確定,還需獲得主管部門批准。消息立刻引發全球市場關注。陸媒指出,當前中國有六大稀土集團,兩大國資委全資持股的央企五礦集團及中鋁集團均為當中成員,五礦集團持有五礦稀土23.98%的股份,中鋁集團則持有中國稀有稀土52.96%的股權。另外,贛州市國資委控股的贛州稀土集團,也持有六大成員南方稀土集團94.5%股份。由於贛州占有全球七成的中重稀土年產量,當時市場認為,本次重組將誕生中重稀土領域的巨無霸企業。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