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羅琦文」記者的文章列表
屏東鹽埔住宅火警 7旬獨居長者不幸罹難
屏東縣鹽埔鄉錦隆路今晚近10時發生住宅火警,消防局獲報趕往布水線搶救,並派員入室搜救,發現一名75歲林姓獨居長者,已明顯死亡,詳細起火原因待火調人員釐清。屏東縣消防局表示,今晚9時53分獲報,屏東縣鹽埔鄉錦隆路一處鐵皮住宅火警,出動鹽埔、龍泉、瑪家、長治分隊、特搜大隊及第一大隊,共計13車25人前往。消防人員在晚間10時7分到場後,立即佈水線搶救,得知現場有行動不便老人受困,派遣人員入室搜救,火勢10時13分控制,22時17分火勢撲滅,消防人員搜索現場,在10時20分尋獲一位民眾,已明顯死亡。
山陀兒尚未登陸!東港馬路變「漂漂河」 居民:每遇大潮就這樣
山陀兒颱風尚未登陸,外環氣流造成的風浪,加上大潮,屏東東港清晨海水倒灌,東津里、延平路、豐漁橋附近再度泡在水中,幸好水慢慢消退。居民喊苦表示,每遇大潮就這樣;還有居民擔心,今天東港已小淹,颱風龜速明天又是大潮,還要再淹水。東港雖然因過去早已有多次經驗,居民在家門口提早堆放沙包,但水仍淹進屋內。馬路成了水路,汽機車經過濺起陣陣水花,有如陸上行舟,民眾外出只能涉水而過。東港東津里長葉而項表示,雖然是大潮,但往年這個時間並不會淹,主要還是颱風加潮汐所致,今天大約在清晨5點半左右開始淹,深度到小腿肚,大約在8點多退去,預估明天還會再淹。葉而項說,縣府進行防潮孔工程,但是地方希望再做防潮閘門,減少水患之苦。
高屏溪驚見鱷魚 屏縣府:自行捕捉恐受傷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日前在高屏溪上游的萬丹鄉崙頂堤防11號橋下,抓到1隻體長超過2公尺的眼鏡凱門鱷,附近民眾指出,至少還有5隻鱷魚在附近流域活動,農業處已加強巡邏,也請民眾協助通報,並建議不要嘗試自行捕捉。有民眾17日在屏東縣萬丹鄉崙頂堤防11號橋下發現鱷魚蹤影,因擔心會對當地居民造成危害,隨即通報屏縣府農業處,委託專業廠商趕往現場處理,以雞誘捕纏鬥3小時,終於將長207公分、重54公斤的眼鏡凱門公鱷抓到。附近民眾指出,至少還有5隻鱷魚在附近流域活動,因高屏溪流域是人跡常至的地區,且萬丹崙頂下淡水溪支流,往上走就是牛稠溪,鱷魚會不會沿溪往上走,實在令人擔心。農業處表示,這些眼鏡凱門鱷是寵物棄養、或是從哪裡流出,還要再查證釐清。鱷魚除人為飼養外,活動於廣泛的水域棲息地,因台灣並無原生種鱷魚,且鱷魚具攻擊性,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如果在野外看到鱷魚,千萬不要嘗試自行捕捉,一定要通報1999或1959,由農業處派專業廠商前往處理。農業處評估,捕獲的鱷魚活動力強且具有攻擊性,已由廠商帶回後續處理。據了解,這隻鱷魚已是成鱷,因具攻擊性、且有非常強的逃逸性,最終可能將人道處理,再以事業廢棄物進焚化廠。2006年屏東縣在612水災時,發生養殖場凱門眼鏡鱷流入東港溪,這次高屏溪流域再次發現鱷魚,是否為當時流入東港溪的凱門眼鏡鱷進入高屏溪生存,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外圍環流豪雨襲!小琉球交通船「變身海盜船」 乘客笑:花同樣錢更刺激
受低氣壓擾動影響,往返屏東東港、小琉球交通船班22日上午一度停航,10點後復航,但風浪仍大,船隻乘風破浪有如遊樂場「海盜船」,聯營處今日傍晚緊急宣布,受外圍環流影響,海象惡劣,考量交通船航行安全,23日全日停駛,24日視海象另行公告。中央氣象署22日持續對屏東縣發布大豪雨特報,受熱帶性低氣壓及低壓帶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屏東縣及高雄市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宜蘭縣及恆春半島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新竹、雲林、嘉義、花蓮地區、澎湖、馬祖及臺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往返東港、小琉球的航線因風浪過大一度停航,10點後復航,但風浪讓交通船有如遊樂場「海盜船」一般劇烈搖晃。(圖/民眾提供)由於海上風浪大,東琉線聯營處、泰富航運、藍白航運一早緊急公告,因外圍環流影響,海浪過高且海象惡劣,且海上漂流木仍相當多,已造成航行上安全考量,故宣布暫時停航,後續視海象風浪調整;公船琉興公司則公告,因應低氣壓擾動影響,導致豪雨和風浪過大、視線不佳及港口出現的西南湧浪,為了航行安全,22日全航次停航。到上午近10時,海面風浪較小,聯營處、泰富、藍白再度公告10點恢復航運,但風浪仍大,交通船乘風破浪有如遊樂場「海盜船」畫面曝光,網友笑稱「為什麼花同樣的船費,他的看起來比較好玩」、「花一樣的錢,可以體驗海盜船」、「歡樂無限」、「海盜船衝啊」;但不少乘客直呼:「會吐慘!」往返東港、小琉球的航線因風浪過大,23日停航。(圖/聯營處提供)晚間6點,東琉線聯營處、公船琉興公司與鹽琉線大福航運皆宣布,因應低氣壓擾動影響,導致豪雨和風浪過大、視線不佳及港口出現的西南湧浪,為了航行安全,23日全航次停航。
墾丁陸蟹正值繁殖期!蟹媽媽中秋夜奔走釋卵 國小師生齊守護
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10月,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墾丁國小師生17日白天利用海洋課淨海淨灘,晚上則協助墾丁國家公園護蟹宣導,在月圓的夜晚讓陸蟹媽媽安心到海邊釋卵,希望珍貴的陸蟹能生生不息。墾丁國小師生趁著假期白天在海邊淨灘,晚上加入護蟹交管及宣導活動。(圖/墾管處提供/中國時報羅琦文屏東傳真)墾管處指出,全世界共有17種陸蟹在墾丁被發表命名,記錄到的陸蟹高達65種,多樣性也是世界第一。墾管處為保護抱卵母蟹安全降海釋卵,在陸蟹繁殖季啟動台26線39.5K至41.5K(香蕉灣至砂島)段護蟹交管工作,配合新設的高架陸蟹廊道,保護陸蟹媽媽繁衍生命,現場還有生態調查監測及定時定點陸蟹環境教育。墾管處說明,交管執行時間為農曆6、7、8月的15、16、17日,前2個農曆月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後一個農曆月、也就是9月17日至19日,為晚間6時至8時,管制路段原4線道縮減為2線道,採雙向各縮減外側車道,管制時間中,每封路10分鐘後開放內線道通行10分鐘,並設有前導車引導車流減速,守護陸蟹安心過路降海釋幼。墾管處表示,墾丁國小由老師陳淑芳和家長帶領學童,參與台26線香蕉灣砂島護蟹活動,並擔任交通管制組,向受管制的遊客說明管制緣由、管制辦法,並讓車輛跟隨前導車依序通過。墾管處說,陳淑芳也是墾管處解說志工,多年來將墾丁國家公園生態人文之美與保育觀念,利用學校教育散播更多保育種子,護蟹活動讓學童認識家鄉陸蟹生物多樣性,內化並付諸行動參與,向用路人傳達減速慢行、友善禮讓陸蟹先行。
虛驚一場!聯結車擦撞機車騎士腿部爆裂? 原來是香腸灑落
屏東縣東港鎮14日中午發生聯結大貨車與機車擦撞事故,機車遭壓在大貨車頭下,再壓住機車騎士的腿,有網友路過拍下,不料畫面看似騎士大腿重創「爆裂」相當恐怖。警方指出,機車騎士雖腳骨折,但貌似怵目驚心的畫面,是騎士所載香腸覆蓋在腿上,引起誤會。機車遭聯結車頭壓在下面。(圖/警方提供)機車騎士與聯結貨車發生擦撞。(圖/警方提供)東港分局交通小隊表示,14日12時許獲報,在東港鎮中山路段發生交通事故,經員警到場發現1部營業曳引貨車與1部重機車擦撞事故,雙方駕駛人均無生命危險,酒測值均為0。警方初步了解,姚男騎乘重機車沿新基街北往南,駛出中山路左轉橫切路中,與在中山路停等紅燈起步、由林男駕駛營業曳引車發生擦撞,姚男卡在車頭前方受傷,送往東港輔英醫院檢查治療,林男未受傷就醫,肇事原因正由東港分局交通小隊調查釐清中。網友拍下機車騎士遭機車與聯結貨車壓住畫面,乍看之下怵目驚心。(圖/翻攝社會事新聞影音)事故發生時有網友路過錄下車禍畫面,乍看貌似姚男傷勢嚴重,大腿整個「爆裂」。警方澄清,姚男雖然骨折,但並未出現整個大腿因外力衝擊爆裂的情況,大腿上所覆蓋的是貨架上所載的香腸,因拍攝角度造成錯覺。東港分局呼籲,駕駛人進入市區道路及路口請減速慢行、注意左右來車,遵守交通規則,以保障用路人安全。
恆春13隊人馬拚搶孤 下雨溼滑難度倍增
屏東恆春豎孤棚18日晚間在恆春東門廣場舉行,共有13隊參加傳統搶孤比賽,宜蘭循例派2隊南下「踢館」,競逐35萬元冠軍獎金。原本的好天氣,搶孤競賽一開始突然開始下大雨,細雨讓抹了厚重牛油的棚柱更加溼滑,選手們第一階段用疊羅漢方式奮勇向上爬,大雨也澆不息觀眾的熱情,穿著雨衣、撐著傘高聲加油。 雨勢更增加搶孤難度。(圖/中國時報羅琦文攝)最後由滿州體育會「肖郎搶孤隊」攻旗手技高一籌,狠甩眾敵手搶先翻上棚頂,依習俗慣例,在臉上塗抹牛油後,奪得冠軍順風旗及35萬元獎金。第二名則由宜蘭二結王公廟拿下,第三名也是由宜蘭來的杏輝搶孤隊奪下。第四名石心生命禮儀公司、第五名CDB瘋狂沙灘車、第六名水泉華山寺。選手奮力往上爬。(圖/中國時報羅琦文攝)總獎金近百萬元的恆春中元節豎孤棚是地方年度盛事,但近年舉辦過程屢屢不順,先是遇到疫情停辦、颱風攪局改為「白天豎孤棚」友誼性質比賽、文資法爭議等,今年大賽前又傳出曾拿下兩屆冠軍的攻旗手涉入殺人案,參賽隊伍更是從早年32隊不斷減少至今年僅13隊參加,主辦單位以大進場方式,由陣頭鼓隊帶領提振士氣。恆春地區近日天氣不穩定,18日原本白天雖然雲層厚重,但並未下雨,結果晚間8時40分主辦單位一宣布競賽開始,天空立刻也下起大雨,雨勢讓黑膩牛油的孤柱更加溼滑,更增添許多難度。 選手雨中競賽。(圖/中國時報羅琦文攝)雨勢相當大。(圖/中國時報羅琦文攝)儘管天公不作美,參賽選手仍卯足全力,隊員疊羅漢將攻旗手往上送,一面爬一面用布條把塗在孤棚柱上的牛油刮掉,隊員一個個踩著隊友的肩膀往上爬,將攻旗手往上拱,翻上12公尺高的孤棚,參觀的民眾也沒被澆熄熱情,穿雨衣撐傘觀賽,比賽一結束,雨也停了,讓觀眾嘖嘖稱奇,主辦單位說,搶孤下雨,這是傳統。除了重頭戲豎孤棚搶孤競賽,活動另外還有踩街嘉年華活動,設置小型豎孤棚地標提供打卡,並邀請知名Youtuber 協助實地走訪介紹,現場還有特色美食市集、玖壹壹與多名歌手表演,晚會發送搶孤品,民眾也開心搶糖果。 恆春豎孤棚是地方年度盛事。(圖/中國時報羅琦文攝)選手奮戰搶孤,爬到脫力。(圖/中國時報羅琦文攝) 民眾開心搶糖果。(圖/中國時報羅琦文攝)「搶孤」源自早期恆春古城內有錢鉅富,每次中元普渡後,將供品布施給城外貧苦人家,但為了搶奪祭品,常常發生鬥毆或是踩踏的傷人事件,於是在清朝光緒5年時,將祭品改置於孤棚上,以「爬孤棚」競賽方式讓贏的人優先取得那些布施的供品。
颱風後溼度高、逢繁殖期 小琉球陸蟹路殺數激增 鵬管處籲減速慢行
屏東小琉球8月抱卵陸蟹降海釋幼高峰期為17日至19日,陸蟹守護志工統計,6月以來累計陸蟹與寄居蟹路殺數量達1677筆,颱風後數字攀升,分析原因近日下雨後溼度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陸蟹出現在馬路上機會增多,路殺事件頻率隨之上升,呼籲遊客及居民小心護蟹。小琉球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8月,許多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但路上重重關卡,尤其經過環島公路,許多陸蟹媽媽在橫越馬路時慘遭「路殺」,本周末又來到月圓陸蟹媽媽降海的高峰期。陸蟹守護志工謝小姐指出,陸蟹是小琉球重要的生態資源,統計小琉球陸蟹遭路殺的情況,6月6日至7月16日共有1006筆,7月17日至8月15日共671筆,原本在7月18日前後,路殺數量有下降,但颱風過後,從7月27日起數字攀升,根據志工觀察,主要是因為近日下雨後溼度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陸蟹們都出來「逛大街」,因此比之前更容易在馬路上看到陸蟹,路殺事件頻率也跟著上升。謝小姐表示,路殺熱點包括美人路、肚仔坪路、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以及旭日亭,鵬管處也已開始進行一系列陸蟹保育規畫,除了在陸蟹熱點立牌提醒減速,也跟島上機車店家合作,遊客租車可以看到機車上的護蟹貼紙提醒減速。另外,在遊客中心也有發放可愛的護蟹貼紙,民眾可以貼在自己的機車上幫忙宣導,共同守護小琉球的生態。陸蟹守護志工們呼籲,環島時可以將車速降到時速30公里,車速慢可以發現陸蟹;車距保持10公尺,可以有緩衝時間避開陸蟹,減少併排,避免路殺也可以避免車禍;也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口頭宣導行車安全,希望夜間行駛時速降速30公里,保護遊客居民安全也保護陸蟹安全;遇到陸蟹過馬路,無論是護蟹過馬路或導覽,都要以自身及他人安全為優先。
陸蟹繁殖季遇遊客潮 遭路殺危機遽增
據專家指出,屏東小琉球陸蟹媽媽降海釋幼高峰期約在7月19日至21日,因暑假遊客多,又逢周末假日,陸蟹志工發現近來陸蟹遭路殺情況增多,經統計從6月6日到7月16日,島上發現遭路殺「蟹餅」高達1006個,包括陸蟹864個、寄居蟹142個,呼籲民眾到小琉球遊玩時,能降低車速、保護陸蟹。陸蟹志工王先生說,他本身也從事導覽工作,因此對陸蟹生存危機很有感,這幾年下來,目擊陸蟹活體機率跟前年相比不到2成,發現活體比看到蟹餅還困難,所以透過調查工作,讓大家正視島上路殺議題,提升陸蟹族群量。陸蟹志工謝小姐表示,上個月陸蟹釋幼高峰期遇到平日,沒有發生像端午連假的可怕狀況,但這次高峰期剛好在星期五、六、日3天,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意,讓陸蟹媽媽們能夠平安釋幼。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表示,小琉球路窄,相較陸蟹釋幼期墾丁台26線香蕉灣道路寬廣、車速太快而實施交管的狀況不同,對用路者而言,最好加強居民平時環境教育、認識陸蟹,以及遊客租機車時,由機車行重點發傳單宣導;另外,道路設置簡易減速標誌,最後再搭配熱點交管,必要時才做移至路旁的行動。志工們表示,路殺熱點包括美人路、肚仔坪路、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以及旭日亭,鵬管處也找志工們一起討論如何減少陸蟹路殺,目前第一步規畫先在陸蟹熱點立牌提醒減速,也與島上機車行合作宣導,感謝許多機車行都願意一起響應,希望讓遊客也知道,小琉球陸蟹需要大家共同守護,減少路殺。
心痛!墾丁、小琉球珊瑚白化嚴重 慘烈畫面曝光
今年6、7月有不少潛水活動者及保育志工觀察到墾丁及小琉球海域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台灣潛水執行長陳琦恩指出,目前墾丁珊瑚白化看起來比2020年嚴重,也許大家無法直接阻止水溫升高,但可以盡量節能減碳,希望有更多人關注海洋健康狀態,共同思考解決之道。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2024年4月宣布,全球正在經歷第4次大規模珊瑚白化,也是近10年來第2次大規模白化事件。台灣山海天使保育協會祕書長陳映伶表示,珊瑚白化是海洋環境變化的重要警訊,舉凡水溫過高、被啃食、受汙染等,都會導致共生藻脫離珊瑚體,失去顏色而呈現白化。2015、2020以及今年度,東北角水溫因為長時間超過30度,造成大量珊瑚白化,今年自6月以來,因高壓籠罩,海水擾動太少,也讓全台各地珊瑚發出警訊,南部墾丁、小琉球,東部蘭嶼、綠島,潛水者均發現珊瑚大量白化,令人非常擔憂。陳琦恩表示,近來墾丁淺海水面溫度高達32度,這次珊瑚白化看起來比2020年還嚴重,氣候變遷造成的高溫是全球問題,不是單一個人能改變,人類能做的就是減少人為破壞。台灣咾咕嶼協會志工李昆弦說,小琉球過往夏季水溫大約28、29度,但今年6月以來普遍水溫為30到32度間,白化後如果持續高溫珊瑚會死亡,珊瑚礁是70%海洋生物的生活圈,魚類也會失去棲地,珊瑚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動物,其生長速度都是以「年」作為計算單位,每次的大白化對珊瑚來說都是災難,這幾年每次珊瑚大白化的間距縮短,3到4年就會有一次水溫升高現象,珊瑚幼株對水溫更敏感,沒有辦法好好發育就被大環境打敗。海洋保育署長陸曉筠表示,今年整體狀態就是氣溫很高,相對海溫也是高的,海保署與海生館及珊瑚特遣聯盟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偵測,以了解珊瑚白化狀態,從學術作先期回報,目前海保署也有珊瑚行動方案草案,希望今年或明年可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