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陳子芸」編輯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24 篇文章
運動是如何促進大腦健康,成為大眾關注議題之一。(示意圖/PEXELS)

讓大腦返老還童!醫師提點「2關鍵妙招」 促進大腦健康防老化

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推估,臺灣失智症人口至今已超過30萬人,且好發年齡有年輕化的現象,事實上失智症屬於腦部病變的疾病,而非正常老化,因此如何促進大腦健康、避免大腦退化甚至返老還童,一直是大眾關注的議題之一。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專家及醫師群皆表示,除了有氧運動,飲食控制也成為防老的關鍵因素。臺北榮總神經內科研究醫師廖誼佳指出,大腦的老化分成內在及外在,其中外在的風險因子包含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壓力事件等都會容易造成大腦的血腦屏障變得不穩定,一旦這個維持大腦恆定及安全的結構出現異常,就可能導致神經發炎的膠細胞開始增加,甚至會出現異常的蛋白質堆積或代謝不穩定,最後當幹細胞逐漸死亡,就會因為神經元的突觸產生病變,促進大腦老化的風險。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提到,除了藉由運動促進大腦血管新生,誘發腦部分泌滋養因子BDNF避免大腦老化外,飲食的類型是影響腸道微生物菌群和腸腦互動的主要因素,她也說,地中海飲食已被證明是有效增進腦部健康的吃法,以全穀類為主食,橄欖油、堅果作為油脂來源,搭配魚類及海鮮,並限制紅肉及加工肉的攝取。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提到,除了運動外,飲食的類型也是預防大腦老化的關鍵。(示意圖/Pexels)臺北榮總神經內科總醫師凌郁翔表示,限制及加工肉攝取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肉類經由腸道共生菌代謝後會產生氧化三甲胺,這些不好的代謝物將會增加腦內的類澱粉及淘蛋白的堆積。對此,廖誼青補充,大腦跟腸道會互相影響,因此可以多攝取一些菌腦腸軸的關鍵營養素,像是omega3脂肪酸、維生素ADE、鋅和鐵都可以調節腸道免疫和腸道微生物群。事實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曾針對此議題提出預防老化的「護腦5招」,包含「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另外,坊間許多專家學者也呼籲,民眾可多攝取蔬菜、水果、豆類及堅果成分等食物,藉由抗發炎及抗氧化特性,促進大腦整體健康及功能。

我國食道癌患者有9成是男性,國健署提點,除了及時戒除吸菸、飲酒及檳榔等危險因子,平時也應避免減少食用過燙或含有亞硝胺的食物,才能降低罹癌風險。(圖/翻攝自臉書/海底撈火鍋 HaidilaoTaiwan)

食道癌9成是男性!不碰菸酒也會中 國健署曝「9症狀」及防癌「3重點」

知名動漫《灌籃高手》主題曲主唱千葉湧介4月宣布罹患食道癌,治療半年後仍於5日被證實不敵病魔,享年55歲,噩耗傳來,除了引起全球漫畫迷的不捨,食道癌也再度掀起討論。根據我國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全台每年大約新增2700例食道癌個案,其中9成的患者皆為男性,對此,國健署也提供減少食道傷害的3大重點,並呼籲民眾若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時,務必及時就醫檢查。國健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以50至70歲的男性居多,國健署也指出,過去幾年多數的個案具有吸菸、咀嚼檳榔、偶爾喝酒或慣性喝酒的生活習慣,以往在十大死因榜上無名的「食道癌」,如今已成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第5名。國健署提到,由於食道癌目前尚未具有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養成落實健康的生活型態成為防癌的重要因素,除了及時戒除菸、酒、檳榔等風險因子外,也要適時減少食用經過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含有亞硝胺的食物,更必須注意平日飲食減少過燙的食物,避免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針對食道癌症狀,國健署說明,雖然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但倘若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的情形務必提高警覺,國健署也呼籲民眾,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切勿藉由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判定自己身體的症狀,造成延誤就醫的風險。

好市多以多樣的商品種類、實惠的價格,吸引許多顧客,成為民眾購物的首選,但卻有不少民眾不知道標價上的各類符號隱藏著優惠玄機。(圖/報系資料照)

好市多標價全藏玄機!內行人秒懂「5符號」含義 網友大讚:學到了

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除了商品種類多樣化、價格實惠外,商場還具有許多獨佔品牌及天然原型食物,是許多民眾購物的首選,不過,可能有許多人不曉得,其實好市多標籤上的符號皆存在特別含意。日前,有內行人在TikTok上傳一段「我對不起Costco」的影片,公開分享好市多優惠規則,讓不少網友看完大讚並直呼,「學到這個省錢妙招了!」日前,TikTok帳號「Hank表哥」上傳一段影片「我對不起Costco」,以「連本帶利賺回1350元的年費」為題,揭露好市多標籤裡藏的優惠密碼,他表示,如果價格尾數為「7」的商品,通常都是出清價格,可謂買到即賺到,但如果是要食用的,還是要多留意商品上的有效期限,否則可能買回去沒多久就會過期。Hank表哥接著透露,倘若標籤條碼左側出現米字號(*),就意味該商品沒有庫存,賣完後就不會再進貨,反之若標示右上角出現加號(+),代表這款商品口碑不錯,且陸續會再進貨,在影片最後他也坦言,自己還不曉得標籤上井字號(#)及箭頭(^)的意思,並公開詢問廣大網友群。事實上,好市多標籤藏玄機的秘密早在網路上傳聞多時,只是日前因為網紅實測證實的影片又再度掀起熱烈討論,先前《kitchn》及《ToughNickel》就曾報導,例如米字號(*)代表商品可能正值特價出清或季節性商品,加號(+)則代表買氣不錯,會再追加補貨,而井字號(#)及箭頭(^)符號代表買氣還要再觀察一陣子。此段影片一出後,除了獲得近8萬的按讚數、3萬人珍藏、13萬人分享,並有近600則留言,迅速在網路上得到熱烈迴響,不少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表示,「之前完全沒注意過。」、「表哥真好會算……」、「又學到一招了!」大讚看懂各類符號之後確實省很多。

在家清洗家中餐具要特別注意,若沒有使用正確的清潔方式,就有可能會讓自己及家人無意間將細菌吃下肚。(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洗筷子大有學問!來回搓洗恐導致細菌殘留 正確洗法曝光

你平常是以正確的方式洗筷子嗎?不少人平常在家裡洗筷子都是水龍頭一開,豪爽地抓一把筷子,擠上一坨洗碗精後開始不停搓洗,但《齊魯晚報》卻指出,這樣的洗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在反覆搓洗的過程中,筷子早已經被細菌包圍,倘若日復一日使用這種方式洗筷子,有可能將大量細菌全吃下肚。近日微博上出現一則與「洗筷子」相關的貼文,根據《齊魯晚報》報導,許多人在家洗筷子都有個習慣,就是將整把筷子放在水龍頭底下搓洗,但大部分民眾卻不曉得,這樣來回搓洗會無意間使筷子表面變得粗糙,進而出現許多細小的凹槽導致細菌殘留,還有些人是認為搓洗筷子可能會洗不乾淨,於是就將整把筷子放進洗碗精水中浸泡,但卻反而使洗碗精中的一些化學成分進入到筷子裡。《齊魯晚報》提到,其實正確洗筷子的方式應該是先將洗碗精擠在筷子上,然後一根根仔細清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最後必須等到表面上的水都瀝乾之後才能將筷子放進筷子筒裡。此篇貼文一出後,立即成熱議並迅速衝上微博熱搜榜,累積516萬次觀看、近5萬按讚數及近2千則留言,引發不少網友在底下諷刺留言,「天天這麼洗,不知道多少年了,沒見過被筷子上的細菌弄死弄傷弄殘的人。」、「懂了,有鐵筷子就好。」、「我家三代都這麼搓的⋯⋯」,也有些網友笑說,「可是我就喜歡這樣搓洗,又快又乾淨,聲音還特別療癒。」

不少民眾用完餐後,為了體恤服務生,會隨手將桌上的垃圾全扔進碗裡,認為能讓店家減少收拾的麻煩,對此,日籍律師牧野和夫表示,倘若店家因爲衛生問題而將碗的丟棄,就很有可能會產生賠償責任。(圖/報系資料照)

赴日用餐「這行為」需注意 日律師曝:恐有賠償責任

不少人在外用餐完,為了體恤服務生,除了會幫忙將整桌的碗盤分類疊整齊外,還會隨手將桌上的垃圾全扔進碗裡,認為能讓店家減少收拾的麻煩,不過這樣的小動作,卻不是在各國的適用,甚至會帶給店家龐大困擾。對此,日籍律師牧野和夫表示,倘若店家因爲衛生問題而將碗的丟棄,就很有可能會產生賠償責任。日前,因為日本栃木縣宇都宮市的人氣拉麵店「家系拉麵Tatsuya」老闆在Twitter上發布貼文表示,最近很常看到客人用完餐之後,就隨手把用過的衛生紙丟進碗盤內,「這是共有財產,希望大家停止這樣做。」貼文一出後,立即引發外界討論,掀起正反兩派的論戰。根據日媒《Otonanswer》報導,牧野和夫提到,即使財產沒有被損壞,但如果做了一些導致該物體失去其功能或效用的事情,還是有可能會被指控犯有「財產損失刑事罪」,曾經有人就因為在餐廳中的餐具上排泄,被判定器物損壞罪。牧野和夫坦言,一般客人如果在拉麵店隨手將用過的衛生紙放入碗中,就會因為不容易界定行為上的嚴重程度,導致很難確立刑事損壞的指控,可是假設是患有流感或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做了同樣的事情,就可能會因為被認為意圖將疾病傳播給其他人被指控犯罪。牧野和夫補充說明,倘若店家最終顧慮到衛生問題而將碗丟棄,店家就有可能因為要蒙受損失,依據民法第709條的侵權行為向顧客索取損害賠償責任,但在正常的情況下,店家通常不會要求賠償,除非客人出現明顯的惡意企圖。日本栃木縣宇都宮市的人氣拉麵店「家系拉麵Tatsuya」老闆在Twitter上發布貼文,怒控客人經常用過的衛生紙丟進碗盤內。(圖/翻攝自家系ラーメンたつ家 Twitter)

現代人夜貓族愈來愈多,生活作息受到各種外在因素影響,常常養成晚睡的習慣。(圖/報系資料照)

「熬夜」還是「晚睡」?中醫曝1關鍵分辨 揭「這時候」為黃金睡眠時間

不少民眾習慣當「夜貓子」,生活作息受到各種外在因素影響,一整天在外忙碌完回家,會先躺在沙發上滑個手機、追個劇,所有事情處理完後已經十二點,究竟這樣算「熬夜」還是「晚睡」呢?中醫師黃獻銘解釋,倘若因為生活習慣,養成半夜才睡,這就叫「晚睡」,但如果是身體已經疲倦到想睡,卻依舊逼自己撐下去,就是「熬夜」。中醫師黃獻銘在自己的紛絲專頁分享「晚睡」與「熬夜」的差異。(圖/取自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臉書)黃獻銘表示,睡眠的三大功用分別是「補充能量」、「淺層筋膜還原」及「跟上日變節律」,通常動物到了疲憊的時候,就會自然產生睡意,但是人會受到「社會性因素」制約,例如:幾點起床工作、幾點睡覺。他也補充,其實睡眠和其他生理活動一樣具有週期性規律的,即使改變了原本的睡眠習慣,一段時間過後,依然會適應成為新的規律。黃獻銘提到,分辨「晚睡」和「熬夜」的關鍵在於「身體是否感到疲憊」。「晚睡」往往是因為生活習慣,但在生活壓力調節、運動及飲食方面皆正常,精神和體力也無異於常人;「熬夜」則是在身體已經疲倦、發出睡眠訊號了,卻因為加班、照顧小孩、追劇或準備考試等各種因素,遲遲不肯入眠,明明已經覺得累了,卻還硬逼自己撐下去,不讓自己休息,最終身體就會「熬」出毛病。不少人好奇,那麼到底幾點睡覺才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對此,黃獻銘指出,其實最好的睡眠時間是「身體叫你睡就睡」,只要白天有正常醒來活動,讓日光照進眼睛啟動一系列賀爾蒙,飲食和運動都有按照建議,並且也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不一定要逼自己子時一到就睡,多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在疲憊的時候就休息,好好給身體修復的時間反而是最重要的。

大淵2021年和穩交6年的圈外女友妙麗低調結婚,夫妻倆時常在IG上放閃外,也不忘分享育兒日常,一家三口甜蜜又幸福。(圖/翻攝自妙麗IG)

頑童大淵1歲兒竟罹「聽覺基因變異」!夫妻倆爆哭嘆:不太相信

饒舌天團「頑童MJ116」成員大淵2021年和穩交6年的圈外女友妙麗低調結婚,一宣布喜訊就是直接升格當爸,夫妻倆時常在IG上放閃外,也不忘分享育兒日常,一家三口甜蜜又幸福。豈料,妙麗日前在IG上透露,原來兒子在新生兒基因篩檢中,被診斷出有GJB4基因變異,可能會有重度或極重度的聽損,讓夫妻倆難以置信,甚至崩潰爆哭。大淵老婆妙麗日前收到一封回診追蹤的簡訊,讓她想起一個原本想藏心中的「秘密」,她在IG上以長文首度坦言,兒子在3個多月大時,被診斷出帶有與聽覺有關的GJB4基因變異,報告結果顯示,兒子某一邊耳朵僅能聽到45分貝以上的聲音,醫生建議轉診至耳鼻喉科做更詳盡的檢查,妙麗也分享,有次夫妻倆在兒子睡著後討論這個問題,沒想到兩人情緒潰堤,當時大淵更難過哭喊:「如果他聽不到我的歌聲該怎麼辦…」妙麗表示,第二次的聽力檢查是在兒子6個多月大時,為了檢查順利,因此必須服用一些鎮定劑,當看到兒子哭的聲嘶力竭彷彿在求救時,差點跟他一起哭,所幸最後檢查結果證實兒子聽力確定沒問題,醫生僅告知她,蠻多小孩都有GJB4基因變異,但大多數都不會病發,每年持續追蹤即可。如今兒子即將滿2歲,每次回診檢查的時間一到,即便妙麗內心始終相信兒子不會有任何問題,但依舊有些忐忑不安,不過她也不斷對自己喊話並藉由兒子的親身經歷呼籲大家,「該花的錢真的別省,帶因疾病篩檢跟新生兒基因篩檢非常重要,千萬不要錯過能幫助到孩子的每一次機會。」貼文一出後,許多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字裡行間都是父母的愛跟擔憂,相心小小淵一定會沒事通過測驗。」、「看到哭!感同身受過!」有些父母甚至鼓勵大淵一家,「同樣身為媽媽,孩子就是一輩子的羈絆和心頭肉。」、「謝謝妙麗願意分享這些資訊,給有相同問題的爸媽一針強心針。」妙麗首度坦言,兒子在3個多月大時,被診斷出帶有與聽覺有關的GJB4基因變異,可能會有重度或極重度的聽損,讓夫妻倆崩潰爆哭。(圖/翻攝自妙麗IG)

神經放射科醫師阮郁修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臨床遇過的「腦動脈瘤破裂」經驗,並提醒4類人務必要當心。(圖/擷取自《醫師好辣》Youtube)

活活氣死是真的!50歲男與同事爭執 慘釀動脈瘤破裂喪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結果顯示,去(2022)年國人10大死因第5名為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達1.2萬人,而「腦動脈瘤」即是引起腦血管疾病的殺手之一。神經放射科醫師阮郁修分享一起案例,一名年逾50歲的男子和同事對罵的過程中,突然不說話,下一秒整個人垂直往後一倒就陷入昏迷,送醫後便診斷出是因為動脈瘤破裂,造成大腦內瀰漫性大出血,搶救後仍宣告不治。阮郁修醫師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案例,據悉,該名50多歲的男子平時情緒管理不當,因此常常與人發生衝突,事發當天跟同事又因為一件事情吵的臉紅脖子粗,在雙方情緒高亢對罵的過程中,男子突然不說話,下一秒直接往後撞擊地面陷入昏迷,送到急診室檢查後發現,該男子因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動脈瘤破裂的情況,阮郁修遺憾表示,雖然當下已經幫他趕快緊急做治療,但因為腦部傷害面積太大,出血太多,最終依舊不幸往生。阮郁修坦言,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破裂,他也點名4類人要當心,除了患有三高的病人外,糖尿病或長期有抽煙習慣的人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另外,因為女生相較男生更容易有動脈瘤,因此若是已經停經的女性也必須更加留意。針對動脈瘤會出現的症狀,阮郁修補充,若出現頭痛、視力模糊、無法對焦的狀況,就應該要立即就醫檢查。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曾在官方網站貼出相關文章,院內神經外科醫師陳捷一說明,腦動脈瘤多發生在內頸動脈系統,臨床上的病患常因為突然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癲癇,甚至意識昏迷到死亡,他也呼籲民眾,若能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動脈瘤再破裂出血,也能避免過度血管收縮引發的腦缺血或腦梗塞。

吳迪飛曾主演青春校園劇《無法直視》,之後更參演《滾蛋吧,大魔王》、《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等戲劇作品,陽光暖男的形象吸引不少粉絲。(圖/翻攝自柳岩工作室官方微博)

24歲男星宣布退圈!坦言「生病無法再演戲」 搬家開2間店近況曝

24歲中國男星吳迪飛,在2018年憑藉主演青春校園劇《無法直視》踏入演藝圈,之後更參演《滾蛋吧,大魔王》、《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等戲劇作品,陽光暖男的形象吸引不少粉絲。然而,吳迪飛自今(2023)年幾乎未在公開露面,引發外界臆測,豈料,他日前竟在微博上透露,「我生了一個沒有辦法再繼續演戲的病。」並震撼宣布退出演藝圈,消息一出,令眾粉絲感到震驚。吳迪飛19日在微博上發布一段短Vlog,內容除了以從影5年自己曾演繹過的角色講述一路以來的經歷,他也在影片中解釋,雖然自己很喜歡表演,但卻因爲生了病,讓他決定退出演藝圈,告別演員這個職業,「雖然很害怕過去5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但我還是鼓起了重新選擇生活的勇氣。」吳迪飛坦言,消失在螢光幕前的這些時間,一切對他而言都是從零開始,他去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開了一家小店,不僅學習烘焙,也向咖啡冠軍學習沖咖啡,更意外發現自己做義式冰淇淋的天賦,有供應商甚至欲邀請他當培訓老師,「也許這一切就是老天給我的勇氣的獎勵吧。」他也表示,目前已經開了第二間分店,看著逐漸穩定的營業額,讓他笑喊,「自己的養老金應該有著落了。」吳迪飛承諾,以後還是會努力更新自己的退休養老Vlog,希望大家能夠當個體驗類小遊戲沉浸式觀看,用另一種方式治癒粉絲,並藉著自己的選擇鼓勵大家,「不要害怕深淵無窮,也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價,祝每個人永遠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勇氣。」吳迪飛無預警宣布退出演藝圈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熱議並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圖/翻攝自吳迪飛微博)吳迪飛無預警宣布退出演藝圈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熱議並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累積高達819萬次觀看、5萬按讚數和近4千則留言,不少粉絲在底下留言,「加油飛飛!不管怎樣,跟著自己的心走,開心快樂最重要。」、「看到你好好在生活,我們大家都會很開心!」對於大批粉絲的鼓勵,吳迪飛欣慰表示,「沒有想到收到了那麼多關心,非常非常非常感謝大家。」

一名女性常出現便秘及肚子脹氣的症狀,直到有次脹氣太嚴重就醫後,進一步會診婦產科才被確診卵巢癌末期,開刀追蹤治療1年後過世。(圖/報系資料照)

肚子腫到像水蛙!脹氣、便秘竟是「婦科癌王」作怪 醫:6大症狀別輕忽

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也是婦癌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為症狀較不明顯且沒有任何檢測的工具,逾7成的患者皆在末期才被診斷出來,因此有「婦科癌王」之稱。對此,婦產科醫師王樂明以多年前家中一名確診卵巢癌的家人為例,提醒女性若出現這「6大症狀」,千萬別輕忽其嚴重性。王樂明日前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多年前他一名50多歲的女性家人,常出現便秘及肚子脹氣的症狀,第一時間先至消化內科問診,透過照胃鏡、不斷吃藥緩解等方式,最終仍找不出原因。這名家人在聊天時曾提到她的肚子近期大到像水蛙,且拍肚子時還會有水波震盪的感覺,但她不以為意,直到有次真的脹氣太嚴重就醫後,進一步會診婦產科才被確診卵巢癌末期,後來即便有開刀和追蹤治療,但症狀都未能被改改善,1年後就過世了。王樂明表示,婦產科有3大癌症,其中最容易被發現的就是子宮頸癌,但近幾年透過抹片宣導,發生率已經下降許多,唯獨卵巢癌,除了沒有篩檢工具,也因為卵巢結構位在骨盆腔最底部,僅一個小拇指大,「要長到一定的大小去壓迫周圍的組織,要感受到疼痛並不容易,等到大到感受到時通常都是晚期了。」即便卵巢癌初期徵兆並不明顯,但王樂明指出,若出現腹部脹痛、腰痛、月經量過少或停經、女性賀爾蒙紊亂、下肢及外陰部水腫及莫名消瘦等症狀時,就要務必要注意。至於高危險族群,他提到,未生育或不孕者、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者、單獨服用雌激素藥物超過10年者、乳腺癌易感染基因發生突變的人群、卵巢腫瘤或惡性腫瘤家族遺傳史者及年逾50的女性,「50歲正值更年期,卵巢正在退休,這種退而不休的時期更要小心,因為它可能在長東西。」王樂明說,許多女性朋友都會詢問,「卵巢癌要如何發現?」對此,他呼籲,一切只能靠定期檢查及超音波的追蹤,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可能性。婦產科醫師王樂明日前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家中一名確診卵巢癌家人的實例,並呼籲女性出現這「6大症狀」務必當心。(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