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23歲正妹驚罹血癌 老父挺病體捐骨髓救命

血癌 骨髓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23歲的黃珮瑜在花樣年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幸好在家人支持、藥物治療下,目前已有一年沒有復發跡象。(圖/黃珮瑜提供)

23歲的黃珮瑜在花樣年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幸好在家人支持、藥物治療下,目前已有一年沒有復發跡象。(圖/黃珮瑜提供)

對於多數大學畢業生而言,23歲意味者即將踏入職場一展所長,然而對於黃珮瑜而言,23歲這年,卻是與死神搏鬥的第一個年頭。在2017年1月,黃珮瑜因為四肢莫名出現瘀青、貧血、容易疲勞等原因到醫院檢查,豈料被醫師告知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需要緊急住院治療。「媽媽以前就是因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逝,雖然心裡早有所猜測,但確認自己也罹患血癌後,走出診間的我還是忍不住大哭一場,嚇到昏厥!」雖然黃爸爸年事已高、身體健康也有狀況,卻堅持捐骨髓給愛女,後來黃珮瑜再接受標靶藥物合併化療藥物治療,在新藥助攻下,黃珮瑜進行四次治療即達到完全緩解,治療副作用也大幅減少;在完成了第二次的骨髓移植手術後,終於治癒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一年沒有復發跡象。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高致命性、低存活率,且最難以治療的癌症之一,屬於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在台灣發生率逐年增加。罹病的名人如藝人高淩風、郭台銘親弟郭台成與畫家幾米等。其主要症狀不典型,常被當成感冒或老化,但病程惡化快速,病患確診時往往已有生命危險,需立即住院治療。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田蕙芬醫師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會製造大量不正常血球,造成骨髓膨脹、骨骼疼痛症狀;因紅血球低下導致臉色蒼白、疲倦;白血球無法維持正常免疫反應,易莫名發燒;血小板無法發揮凝血功能,導致不明原因瘀青與出血。田蕙芬醫師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易與感冒及老化混淆,容易被忽略,許多病患錯失黃金治療期,就診時往往已有生命危險。

田蕙芬醫師說,臨床上發現許多患者與家屬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認知度較低。為了讓民眾快速記憶關鍵症狀及後續應對方法,工作小組推出「『急』刻救援 『髓』機應變 421」口號,鼓勵民眾若出現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四」大症狀,務必就醫進行血液及骨髓「兩」種重點檢測,並且「一」定要盡速至血液科就醫,以利及早發現及治療,降低疾病對健康的衝擊。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侯信安醫師說,在標靶藥物上市 (2017年) 以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治療是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但年長者,容易因身體機能較差或合併其他共病,無法接受標準化療,或因為無法承受副作用而中斷治療。年輕病患雖有七至八成在治療後可達完全緩解 (癌細胞比例下降至5%),仍有五成復發機率。

近年多款創新標靶藥物在台上市,終於突破臨床上三種容易讓病患喪失治療信心及放棄治療的瓶頸:反覆復發、疾病控制困難、治療副作用。侯信安醫師說,將標靶合併化療可以增加緩解率、降低復發率,改善疾病控制困難的困境,減輕療程副作用。在標靶藥物介入下,不只年長患者整體存活期從不到半年,延長為十至十二個月;部分年輕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將由四到五成,提高至六、七成。

血癌 骨髓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