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情報

後疫情時代推廣教育的創新與挑戰 AI與5G是教育發展重點

台灣大專校院推廣教育協會舉辦 「後疫情時代推廣教育的創新與挑戰」論壇

台灣大專校院推廣教育協會舉辦 「後疫情時代推廣教育的創新與挑戰」論壇

由台灣大專校院推廣教育協會舉辦,第14屆臺灣推廣教育論壇,以「後疫情時代推廣教育的創新與挑戰」為題,今日於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國際會議廳舉行,針對2020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個人或企業的學習模式與習慣隨之轉變等內容,透過專題演講、產學會談與場外產學單位攤位展示等動、靜態形式,提供產學不同面向的反思。

教育部高教司李惠敏專門委員親臨論壇活動開幕,致詞中介紹推廣教育相關數據,統計出107學年度參與終身學習的學生數約45萬人次,開設班別約有3萬班次,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參與終身學習者以語文類、技能檢定類、健康養生類及政府委訓類課程為最多,企業委訓類課程則多以產業合作方式進行,縱使今年因為疫情影響,讓許多學生無法出國念書,而留在國內學習,更顯示學生選擇推廣教育不是為了學歷,而是為了能力。

中國文化大學校長徐興慶開幕致詞提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中,有一個目標是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等教育,並為所有人提供終身學習機會,這與文化大學長期推廣終身學習不謀而合,加上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運行與人類生活和學習方式被迫改變,面對非正規的學習者,該如何順勢培養線上學習與遠距教學的習慣,更是我們教育者所將接受的創新與挑戰。

此次論壇承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教育長許惠峰開幕致詞表示,文化大學自成立推廣教育中心,迄今將近50年,終身教育在於每個人的人生每一階段,都有適合其需要的教育機會,推廣教育配合終身學習的社會經濟發展,洞悉趨勢脈絡,整合校內外與社會資源,提供各類學習的參與機會及擴大學習管道,這次藉由推廣教育論壇,廣邀教育先進,共同探索推廣教育未來的發展,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火熱提到的數位學習平台等線上資源,更是目前教育機構已合作、已導入使用的教學資源,但因疫情,讓危機轉化成為加速終身學習轉型機會的推手,同時面對挑戰,創造嶄新的學習模式。

論壇活動安排二場專題演講,上午場的專題演講由台灣大專校院推廣教育協會韓柏檉理事長主持,邀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主講「後疫情5G世代生產力新競爭趨勢」。

許添財董事長演講中表示,科技的演化讓世界來到了5G的智慧科技世代,從4G的行動互聯網應用,主導智慧手機APP、共享經濟、行動購物與直播社交崛起,將進展到5G無線通訊規模化的產業重塑,將走向2B+2C主導的萬物互聯網,包括車聯網、無人機、遠端程式控制、5G+智慧城市、5G+智慧製造、5G+智慧生活、5G+智慧醫療、5G+能源與虛擬電網等,強調著速度的變質,可以預期到5G+VR將是未來新學習模式,強調建立5G三合一(軟體、硬體、服務),引申出思考教育趨勢應該發展出5G智慧科技創新生態與5G智慧教育創新生態等相關領域。後疫情時代經濟層面的改變,供應鏈要轉向分散化、在地化與自動化,庫存模式則轉為精準行銷與預先生產,教育相關單位更應該推展在家學習、線上學習等模式,以符合後疫情時代的創新改變。

下午場的專題演講則由承辦本次論壇活動的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許惠峰教育長主持,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主講「台灣未來十年產業人才需求與規劃」。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主講的「台灣未來十年產業人才需求與規劃」議題,提到未來智慧數位化產業、服務化產業與綠色化產業發展將是全球發展趨勢重點,台灣要推動產業加速轉型,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台灣產業數位化與數位轉型,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目前我國針對未來領域人才規劃,重點在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數位菁英、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由於數位為驅動產業的重要核心力量,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領域藉由提升學生數量與素質,並協助數位轉型工作者強化其數位專業職能,以符合產業發展之人才需求。另外,新形態工作模式興起,人機協作將成為未來主流,遠距辦公成為新的工作常態,特別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加速遠距工作的發展。

此外,該論壇活動亦安排二場次的產學會談,分別由臺北醫學大學吳介信副校長與東吳大學吳吉政主任主持,針對「健康跨域人才的供與需」、「科技人文的數位創新」等議題,邀請關貿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建隆等多位產學專家與談,協同各推廣教育單位在後疫情時代,策劃未來發展的創意發想與挑戰策略,引領學習的角色與帶領創新。

今年論壇活動的另一特色,邀請產業單位設置攤位展示,提供推廣教育單位課程發展與趨勢整合,期許與推廣教育合作,讓學習不再是閉門造車,推廣教育單位透過與產業企業的相互合作,以達到產學聯盟的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