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製造」美國隱憂 經濟訴求科技戰白熱化
象徵高科技核心的半導體晶圓製造成為美國圍堵大陸科技發展的最新利器。(圖/台積電)
「2025中國製造」掀起的的科技強國王座保衛戰,不僅讓美國與大陸的友好關係轉為競爭,政治上劍拔弩張、經濟上以貿易戰之名你來我往不斷過招,更擾動設廠在大陸的企業,紛紛出走、重挫GDP。一椿台積電(TSMC)赴美設廠先進晶圓廠,更白熱化了這場已經打了2年多,從產業升級、專利技術、智慧財產權、貿易關稅到外資撤出大陸,終於,美國不客氣的說重點,美國要掌握高科技技術的生產製造能力,不讓「2025中國製造」成為威脅。
美國這2年多來緊張不是沒有原因的,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資料顯示,目前美國約佔全球半導體總生產能力的13%,但是大陸在近5年間,半導體產能從8%大幅提升至12%,緊追在美國後面,自然給美國帶來相當的壓迫威脅。
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全球製造業產值中,中國所占比率從2000年的8%躍升為去年的25%,創造之價值比美國、德國和南韓加總還高。另外,從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對中國貿易逆差從2001年830億美元(約新台幣2.49兆元)增加到2017年3,752億美元(約新台幣11.26兆元),而貿易總額增加到6,360億美元(約新台幣19.08兆元)。
反觀,由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統計看到,中國對美投資從最高峰2016年時的540億美元(約新台幣1.62兆元),在2018年滑落至97億美元(約新台幣2,910億元),到2019年前半年則僅有25億美元(約新台幣750億元)。
截至去年底,中國累計設立外資企業數突破100萬家,有進出口業務的外資企業有8.4萬家,占中國外貿企業總數的16.8%,進出口額12.6兆人民幣元(約新台幣元53.92兆元),占大陸比重39.9%,外貿角色吃重。而隨著美中關係緊張,有8成美國企業在大陸的業務都受到影響。
進一步從統計數據上看,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人,依賴外資生存的供應廠商、上下游企業,估計人數上億,如果外資撤離的趨勢持續進行,造成的不僅是大陸人民失業、找不到工作,進而影響到房貸等生活問題。這一點的衝擊,明顯已經讓近1年來大陸高層在回應美方強硬態度時軟化,暫時得把姿態放低些。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先前站到第一線回擊美國總統川普,直指美國以強大的國家力量的打壓及限制華為業務。華為2019年歷經美國出重打壓下,營收達到8,500億元,較前一年增長了約18%。任正非很低調的說:「讓自己存活下來更重要。其實,華為要存活下來不困難,重點在產品走出大陸、行銷全世界。」如同在台灣有句諺語:「頭過了、身就過了。」
華為為了降低華為與大陸官方等號的形象,今年4月華為無預警宣布高層大換血,包括創辦人兼CEO的任正非、總裁孫亞芳、輸值董事徐直軍及胡厚崑、徐文偉及郭平等3位董事,也全部退出上海華為,這波高層換血希望能降低歐美對華為的排擠,能否奏效就有待時間來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