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認證不牢靠2】保證能找到源頭 不保證沒有農藥殘留
許多大賣場都有產銷履歷蔬果專區,但有標章認證,部分蔬菜仍曾檢測出農藥殘留不合格。(圖/報系資料照)
農委會計畫將推行了13年的4章1Q認證標章,整合為「台灣優良農產品銷履歷」與「有機農產品」等兩大系統。但有民代就質疑,目前標章認證中的「產銷履歷認證」、「台灣農產品生產溯源QR Code」等,雖然有公開產銷流程資訊,著重於安全用藥規範,但功用卻只類似於農產品的溯源平台,根本無法保證食品安全。
農委會產銷履歷農產品資訊網頁中就提到,產銷履歷農產品最核心精神就是資訊公開可追溯,消費者掃描貼紙上的QR Code,就能查詢農產品的生產者、驗證機構、產地、生產紀錄及包裝日期等資訊。
也強調,產銷履歷農產品可供查詢的生產資訊,和一般的生產紀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這些資訊必須通過驗證的稽核程序,才能被視為有效紀錄,這點讓生產資訊的強度與可信度超越一般農產品。
1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有機農場主人說,有機栽培也好,加入產銷履歷認證機制也好,都是農民耕作方式的一種選擇。消費者重視的,是將農產品吃下肚裏的安全性,而農委會這些年為了推行標章認證,也設置了包括拍賣市場優先拍賣權、開闢販售專區、產業補助等獎勵措施,就是希望更多的農民加入認證機制。
但台北市議員李柏毅則質疑,雖然有第三方驗證機構把關,但市場上的農產品卻時不時被抓包,一樣被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懷疑目前的產銷履歷,已形同於農產品的溯源平台已。消費者可以按圖索驥,找到生產者的資訊,卻無法信任業者保證的無毒食安。
新北市議員金中玉也質疑,目前「產銷履歷認證」、「台灣農產品生產溯源QR Code」等標章,認證過程沒有完善的衛生部門檢測平台監督,實在無法確保食安。他也指出,2017年芬普尼毒雞蛋風波發生後,監委調查報告就顯示,溯源標示制度出了很大的弊端。
調查報告中有資料顯示,2015年全面推動溯源標示制度,尤其在散裝雞蛋部分,已要求業者逐箱黏貼雞蛋溯源標籤貼紙。但2017年毒雞蛋事件爆發後,就發現有蛋商,因為換蛋而導致雞蛋流向不明,無法追查,溯源制度如同虛設。另外還有,雞蛋有未黏貼溯源標籤、重複黏貼、標示內容不完整及黏貼位置不正確等各種缺失。這些現象都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