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評論

【王之道】民意優先 超越藍綠

蔡英文 民意 總統 總統聲望
【王之道】民意優先 超越藍綠(圖/中時資料庫)

【王之道】民意優先 超越藍綠(圖/中時資料庫)

二○二○大選已告一段落,但民調可信度的問題,並未受到應有的檢視。「民調是否可信」,曾是選舉期間最受矚目的衝突性議題,高雄市長韓國瑜在民調明顯輸給總統蔡英文後,呼籲支持者採取「蓋牌策略」,拒絕接受民調訪問。

如今選舉結果揭曉,該是客觀審視民調可信度的時機。民調理論基礎能否跟上溝通工具的進化,以及社會型態的改變?如何正確解讀調查結果?進入手機時代,以市話為主的民調還是可信賴的調查方法嗎?

就選舉結果論,觀察主要民調機構二○一九年十二月底的封關民調,TVBS的預測與最終選舉結果最接近。TVBS選前二周的調查指出,蔡英文將以四五%支持率,領先韓國瑜的二九%和宋楚瑜的七%,扣除一九%未表態者進行調整,蔡英文、韓國瑜、宋楚瑜三人支持度為五五.五%、三五.八%、八.六%,與選舉結果的五七.一%、三八.六%及四.二%相去不遠。

其他幾個長期經營民調的主流媒體,如《美麗島雜誌》、《蘋果日報》、《自由時報》等都預測蔡英文大勝,卻太低估韓國瑜的得票率。誤差最大的是《自由時報》,其封關民調指出蔡英文、韓國瑜、宋楚瑜支持率分別為五四.三%、十五.六%及四.八%,扣除未表態後換算得票率約為七三%、二一%及六%,與選舉結果相去甚遠。這幾家媒體長期對韓國瑜不友善,民調結果顯示所謂的「機構效應」確實存在。

除了前述機構效應問題,民調技術性問題如住宅與手機樣本比例、年輕人加權等,在選舉過程中經常受到質疑,但從兩次選舉歷程來看,二○一八年的綠營、二○二○年的藍營都是民調落後方,兩者皆異口同聲否認民調的價值,質疑民調不等於民心,反而讓自己距離民意愈來愈遠,最後慘敗收場。

選舉只是一時的,爭取民心才是長久之道。無論獲勝的民進黨,還是落敗的國民黨,抑或是蓄勢待發的台灣民眾黨,都要以此為鏡,莫以民調不可信為由,讓政黨與民心隔著最遙遠的距離。大敗的國民黨更不能不信邪,繼續與民調唱反調。

執政黨尊重民意的同時,必須要有前瞻、展望未來的能力。民調只能反映過去與當下的民意,是「落後性」指標,若一味跟隨民調,施政可能流於民粹化、短期利益化,在全球化競爭時代,國家競爭力很快就會流失,尤其台灣是小島型經濟體,面對大陸的強勢競爭,後果堪憂。

蔡英文政府正享受著連任蜜月期,也在TVBS舉辦的武漢肺炎民調上獲得五六%滿意度,面對如此民意,國民黨不能為反而反,應提供具建設性的監督與批評,向國人展現朝野攜手度過難關的高度。

蔡英文 民意 總統 總統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