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補貼治標不治本 專家直指轉型才是解方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23日公布第五波新內閣人事,宣布準農業部長由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真除(圖/黃鵬杰攝)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3)日公布第五波內閣成員,農業部長由目前代理部長陳駿季真除。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新政府的農政主軸應是希望能穩定農業發展情勢,避免農政失能的惡化。陳駿季於日前的補貼進口雞蛋爭議中表現穩妥,展現了其專業且踏實的能力及風範,此正面形象有助於塑造新政府形象。
然而,徐世勳對陳駿季擔任農業部長一職仍有些許擔憂,認為陳仍依照「生產型農業」的傳統思維處理台灣的農業問題。徐分析台灣農業目前面臨的幾個問題,包含農業勞動力流失問題、工資上漲、與其他行業搶爭各種資源,農地價格飆升、與國外農產品的激烈競爭。明年即將上路的《國土計畫法》,將我國可使用土地的7成畫為農地,令人懷疑經濟發展蓬勃的台灣是否需要這麼多農地,徐世勳建議農政主軸應擺放在將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供應鏈型農業」及「生命科學型農業」,否則將無法面對日後更加艱鉅的挑戰。
徐世勳也指出,根據農業相關統計,平均每戶「農家所得」每年約110萬,但僅有不到2成來自「務農所得」,有高達8成來自「農外所得」,政府目前調升稻穀公糧收購價格及相關的補貼政策是治標不治本,應從根本問題進行處理,透過產業轉型來活絡經濟,而非看不見盡頭的各項補貼措施。
針對轉型的方向,徐世勳提及日本、荷蘭、以色列、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在供應鏈型農業的方面,主要致力於研發種苗、花苞、冷鏈、農機具、倉儲、物流等,並透過上述供應鏈節點,創造農業附加價值,生命科學型農業中則以基因科技生產農畜產品,此種農業轉型及升級,為這些國家帶來較台灣的「生產型農業」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及行業所得,復甦台灣的農業經濟,轉型之路勢在必行。
看膩國會口沫橫飛的場景?揭露政治人物私密面相,LINE社群搜尋:政治咖衝蝦密
獨家曝光政治人物最關心的家鄉議題,曝光最悠閒祕境、八卦、個人喜好→https://reurl.cc/54eV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