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溼地殺手「互花米草」入侵金門 活化石「鱟」岌岌可危

金門 濕地殺手 活化石 互花米草 外來種
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單1植株每年可繁殖逾100株,密集生長的群體不僅會減低水流,更嚴重限縮鱟群等潮間帶生物的生存空間。(圖/洪清漳提供/于家麒金門傳真)

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單1植株每年可繁殖逾100株,密集生長的群體不僅會減低水流,更嚴重限縮鱟群等潮間帶生物的生存空間。(圖/洪清漳提供/于家麒金門傳真)

活化石「鱟」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就已出現在地球上,2019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早年族群曾遍布台灣本島北海岸及西海岸,目前僅剩金門及澎湖有成鱟穩定上岸產卵紀錄,但數量非常稀少。金門在地人士疾呼,除因人為影響外,有「溼地殺手」之稱的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也限縮鱟群的生存空間,盼政府重視。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內設有全台唯一的「鱟生態文化館」,每1隻鱟平均約有25年壽命,要活到第4年才會成年,雄鱟會一輩子附著在雌鱟身上,緊緊相依不分離,又被稱為「夫妻魚」,早年族群曾遍布台灣本島北海岸及西海岸,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過度捕撈與環境破壞,棲地急遽減少,野生族群數量持續下降。

長期關注生態保育的退休老師洪清漳表示,金門早期因處於軍管之下,海岸不得任意進出,有效減少人為干擾,西、北海岸潮間帶均有穩定的鱟族群分布;但自解嚴後隨著,人為開發破壞加劇,金門鱟群的棲地正逐年縮減,縣府雖於2000年初劃設800公頃「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潮間帶鱟保育區」,但嚴重的人為干擾,如今只剩金城雄獅堡至建功嶼一帶的潮間泥灘環境較適合鱟生存,棲地環境岌岌可危。

洪清漳也指出,鱟的棲地除人為破壞外,還遭受有「溼地殺手」之稱的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大舉入侵有絕大的關聯。互花米草耐鹽、耐淹、又抗風浪,根系可深入地下達60公分,單1植株每年可繁殖逾100株,密集生長的群體不僅會減低水流,也嚴重限縮鱟群等潮間帶生物的生存空間。

金門縣府表示,互花米草分布區域為鬆軟泥灘地,加上金門潮汐潮差大,人力移除不易,加上受限於經費編列與多數鄉親擔心破壞潮間帶,反對以重型機具移除,2022年曾委外人力移除,但後續多處區塊無人投標,目前僅先針對重要地區清理,日後將再考量修正標案。

對此,洪清漳表示,縣府執行移除的時間、工法不對,結果愈清愈糟糕,互花米草應趁其根淺時立即清除,而非累積一段範圍後再發包移除;另在挖除工法上未將斷根清除乾淨,使得「春風吹又生」,建議未來必須堅持「全面監控、立即根除」,才能將外來強勢植物完全根絕,還給鱟群開闊的棲地。

金門 濕地殺手 活化石 互花米草 外來種

喜愛動物的粉絲們請集合!LINE社群搜尋:毛孩公社
這裡有獨家動物新聞、良醫推薦、好物分享,還能讓毛爸毛媽交流心得、踢爆無良商家…
不管你愛的是有毛沒毛,加入我們→https://reurl.cc/G485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