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護照來了1/E-Bike熱賣卻遇歐盟新法7月上路 自行車廠急結盟打新一輪生存戰
電動自行車在歐美市場擁有巨大商機,電池的安全與環保也受到注目。(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捷安特自行車臉書)
2023年是台灣自行車產業谷底!因歐美市場在新冠疫情的瘋狂採購、透支購買力,造成2023年一整年都在去庫存。一片慘聲中,全球自行車產業最具指標性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大展」,3月6日至9日在台北舉行,原本外界擔憂市況不好、活動只是博個熱鬧,然而大廠們給出的答案卻很不同。
「no E的車子(非電動自行車)沒有展望!」高階車架大廠太宇科技總經理胡紹榮在活動現場表示,普通自行車庫存還很高,外國不少廠商去年倒閉,但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買氣沒降溫,庫存消耗更快。現場更多的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車廠今年除了E-Bike熱賣偷笑,還得為歐盟2月新推「電池法」找結盟,好打贏下一輪生存戰。
據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公會統計數字顯示,台灣電輔車E-Bike在2023年出口量68.65萬台,從2022年的百萬台大減33.74%,一般自行車整車出口量也從近200萬台衰減到132.39萬台,相關零件出口更大幅萎縮逾4成。
「中低階產品早晚會去化,但高階市場需求暢旺,熱門車款訂單甚至爆增!」自行車龍頭捷安特的巨大(9921)執行長劉湧昌在活動上表示,今年電動自行車、高階公路車等需求仍然暢旺,「歐美市場賣不掉的自行車拿到中國,貨才下船就被搶購一空!」
美利達(9914)今年展出新一代的電輔車產品「eONE-SIXTY 10K」,使用全碳纖車架製成,搭配日本Shimano高性能機電系統,產品單價42萬元,鎖定歐美高階客群,「歐洲目前無論同業或異業都主攻電動自行車,詢問度相當高」美利達工作人員跟CTWANT記者表示。
因電輔車單價高,從三萬到三十萬都有,但普通變速車約三千元左右,十倍以上的價差和高毛利,使業者爭相投資。
「五年前,很多人覺得騎電輔車是『作弊』,感覺是自己體力不足、老人才要用的,但近兩三年推廣下,越來越多人知道這是一個好的有氧運動。」捷安特電動車事業群高級行銷專員張勝凱表示,跟普通自行車最大差別,就是多了電控、電池跟馬達,踩踏板更省力。
「過去騎自行車要騎得好,兩個輪子在路上跑能不翻車,強調是要『人車一體』,但現在加入了『電』,就變成要人、車、電三者搭配,重新為電輔車設計專屬零件,對很多傳統自行車業者來說,也還在學習。」全球鏈條大廠桂盟董事長吳盈進向CTWANT記者表示,「以三電能力來說,歐洲、日本都不錯,臺灣雖然跟在後面,但我們跟著速度還蠻快。」
吳盈進說,目前不同類型自行車市場發展不同,大約是「歐洲比美國好、高階比低階好、大車比小車好、運動款比休閒款好,電動也一定比非電動好。」
隨著電輔車越來越夯,規範也日趨嚴謹,歐盟於2月18日啟動「電池和廢電池法規」,制定電池產品、工藝、廢電池和回收物的標準化規則,要求可拆卸、可回收、標籤和盡職調查;7月起,出口歐洲的電動汽車、輕型交通工具和可充電工業電池等,須揭露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碳足跡,其中「電池護照」(battery passport)標籤需在2026年完成,QR code則於2027年完成。
以歐盟為主要市場的台灣自行車廠,除了喜迎「電輔」這門新生意,還要注意電池來源。目前巨大捷安特和美利達大多使用日本電池大廠Panasonic(松下)電池芯,但不少業者會向大陸採購,「畢竟現在最便宜也最大宗的電池就是中國製造,能不能過歐美的那一關,還要注意。」業內人士私下討論,他們最近在找尋新的供應鏈,同業間忙著詢問,是否使用綠電、電池芯與材料來源,「如果電池的『身分證』卡關,就等於沒有『護照』出國了。」業者表示。
電池價差很大,業者討論時提到,如果中國製造的電池成為歐美下一個抵制的對象,就必須找其他地方,「這可能變成『碳壁壘』,對已成熟的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
電動自行車產業鏈又深又廣,若要站穩世界級腳步,電池將是下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