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餵藥2/突破10億顆!台灣安眠藥用量「亞洲第一」 醫授4招避成癮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一年安眠藥用量已突破10億顆,顯見多數台灣人飽受失眠之苦,而藥物帶來的成癮問題與後遺症,也重創國人健康。(示意圖/報系資料庫)
新北市板橋幼兒園爆發餵藥案,8位孩童驗出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殘留反應,引發大眾譁然,上述2種藥物皆屬中樞神經抑制劑的安眠鎮靜藥物,事實上,台灣安眠藥用量逐年增加,目前已突破10億顆,是亞洲第一,醫師表示,安眠藥物具有成癮性,一般不會開立給兒童使用,而成人若不想愈吃愈重,建議服藥勿過度規律、適度調整藥物、改變生活習慣、多曬太陽與運動,才能避免成癮問題。
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楊琇雯說,這次幼兒園餵藥中出現的苯二氮平類藥物,就是目前經常使用的安眠藥的其中一大類,另一大類安眠藥物則是非苯二氮平類藥物,「醫師會根據患者症狀選擇藥物,如果是焦慮導致失眠,會開立輕劑量的苯二氮平類藥物;如果是睡不安穩容易醒,會開立劑量較重的苯二氮平類藥物;如果是入睡困難,就開立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據健保署統計,2021年441萬國人使用安眠藥,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吃安眠藥,用量也突破10億顆,若以每顆安眠藥厚度約0.2公分估算,疊起來的高度約4170座101大樓。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亞洲地區開立精神科藥物型態(REAP)」,從1999年至2018年,比較了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和泰國等國家的精神科藥物處方,結果發現台灣開立安眠藥處方的比率,為亞洲最高。
到底台灣的失眠問題有多嚴重?據亞洲睡眠協會調查指出,台灣有1/5成年人為失眠所苦,更有高達8成的中年人(45至65歲間)有睡眠障礙。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楊琇雯表示,工作壓力大、頻繁使用3C、太晚下班造成失眠問題的惡性循環。「很多患者晚上10點才下班,情緒、身體沒時間好好放鬆,就必須趕緊睡覺,因為明天一早8點又要上班,這樣當然睡不著。也有不少患者已經吃了安眠藥,卻還一直猛滑手機,這兩件事根本是互相矛盾的,難怪也會睡不好。」
無論是哪種安眠藥,都有成癮的問題。台北醫學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安眠藥不是永無止盡地吃,如持續服用超過3個月就有成癮風險,除非是夜班工作者、神經退化病人等特殊情況,需要靠安眠藥來維持睡眠,否則通常不建議長期使用安眠藥,短期治療通常不超過1個月。
安眠藥危害健康的研究非常多,可能會增加癌症、中風、死亡、失智等風險,「這些研究大多是間接證據,沒有直接證實安眠藥與這些疾病相關。」但楊琇雯承認安眠藥的確會影響白天的專注度、記憶力、甚至也容易造成步態不穩,尤其許多患者服藥後仍持續活動,更可能會產生「斷片」、失憶、過於衝動情緒化等情形,所以還是不建議長期服用安眠藥。
楊琇雯建議4招避免成癮,第一,不要過於規律服藥,以免產生依賴性,例如上班族在周末時就可暫時停藥;第二,定期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藥物,避免產生藥物耐受性;第三,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固定時間就寢、睡前儀式化培養睡意;第四,多曬太陽、多運動。「許多患者擔心成癮,反而會突然停藥,這也非常危險,建議在醫師指示下階梯式減藥,還有許多人會改而服用褪黑激素,事實上它比較適合用來調整作息、調時差,對長期失眠的效果有限,而且會與三高藥物、癲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