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成供應鏈危機? 施振榮:「這是產業正常循環會調整回來」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圖/資料照)
庫存成為各產業主軸,甚至成為供應鏈危機之一;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接受電視專訪時指出,以前他在半導體產業有一個定律,就是在奧林匹克年一定是缺貨,每四年會有一個循環。經濟的循環跟供需有關,供需又跟投資及需求有關。在半導體產業,廠商常常在景氣好的時候就做了過多的投資,一旦市場沒有起來,往往就會供過於求,導致產品降價,開始另一個景氣的循環。
施振榮說,這次因為烏俄戰爭、Covid 19等因素影響,再加上掀起一波在家工作與在家上課多出來的需求,廠商為了搶貨,造成重複下單,大家又再加碼投資,造成供過於求的現象。
施振榮認為,這是正常的景氣循環,一定會慢慢調整回來。所以經營半導體事業,最重要的就是要用長期的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
施振榮表示,碩士時念的是半導體,第一個工作也在半導體領域,後來進入電腦領域,所以看得相對比較多。半導體跟市場結合十分密切,所以這次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是因為他的重大客戶都是美商,一是考量供應鏈就近供貨給客戶,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美國國安問題的考量。
他進一步分析說,把製造移出美國,美國人在70年代就已經開始慢慢移到亞洲,這也是所謂全球化的一個開始,展開專業分工,從垂直整合變成垂直分工的這個生態,這個生態也對產業發展最有利,也對市場最有利。
如今要把製造移回美國,反全球化的發展,施振榮認為,長期是不可行的,但短期如果因美國政府的介入,也許還可以暫時維持,但是補貼久了還是沒有辦法變成一個生生不息的一個生態。
施振榮說,製造方面的人才,美國是非常欠缺的,美國製造業的人才,由於文化的問題,他們本身較不願意做製造方面的事情,覺得比較枯燥,認為附加價值不夠。
他並指出,台積電到美國去的人才數量,從台積電來看是有限的,主要是當種子,要訓練當地的人才。美國製造業的文化如果想要在晶片領域長期發展,美國的文化就要改變,才能讓他們覺得製造的附加價值是夠的,分紅也會更多,這樣美國的製造業文化才會改變。
施振榮說,現在半導體的製造幾乎都已自動化,用的人比以前少很多,所以不必擔心人才外流的問題,台灣只要隨著市場的需求,把我們的國力延伸到國際,台灣存在的價值就是對全世界做服務,為全世界做出更好的東西,更有競爭力的東西,服務全球,這就是台灣的價值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