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之謎! 最新研究:2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
恐龍滅絕之謎,遭兩顆小行星先後撞擊地球。(圖/Pixabay)
關於恐龍的「大滅絕」之謎,是生物演化史上的懸案,說法也有很多種,其中,隕石撞擊說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也就是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體積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般大小的小行星,從天而降。它在地球上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讓地球產生了舖天蓋地的灰塵,極地冰雪融化、植物毀滅。
另外,火山灰遮蔽了陽光,造成氣溫驟降、大雨滂沱、 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捲走並埋葬起來。在以後的數月乃至數年裡,天空上依然煙塵滾滾、烏雲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氣候變冷,恐龍無法適應這劇烈的環境變化,陸續大批死去,恐龍時代結束,不過如今有科學家認為,恐龍滅絕可能與兩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
根據報導,來自愛丁堡的科學家在西非海岸附近發現了一個約9.66公里寬的隕石坑。科學家認為這個隕石坑是大約6600萬年前,由一顆直徑400公尺寬的小行星造成的,這與墨西哥灣隕石坑的形成時間相差無幾。墨西哥灣隕石坑是由一顆直徑約13公里的更大行星撞擊地球造成。
報導引述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 inEdinburgh)的伊斯德南尼科爾森博士(Dr Uisdean Nicholson),在石油和天然氣調查中發現了這個隕石坑,「我花了大概20年來解讀它們,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這個隕石坑有一個圍繞中央隆起區的凸起邊緣,然後是向外延伸的碎片層」。
尼科爾森博士透過持續分析石油和天然氣勘探者獲得的地震勘測資料,記錄地下幾千公尺深處的不同岩石層和沉積物。研究顯示,導致隕石坑的小行星可能是從一顆更大的小行星上分離出來的,這顆小行星在地球上造成大規模生物滅絕,而這顆更大的小行星造就了時間相近的墨西哥灣隕石坑。
尼科爾森認為,引力使小行星在更靠近地球的軌道上解體,導致相隔幾天發生兩次撞擊。另外,來自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維羅妮卡佈雷博士(DrVeronica Bray)也指出,「透過資料顯示,這個隕石坑是由一顆直徑400公尺的小行星在500到800公尺深的水中碰撞造成的。這引發一場超過1千公尺高的海嘯,以及一場6.5級左右的地震」。維羅妮卡佈雷還表示,其釋放的能量比2022年1月在東加引發的海嘯能量大1千倍左右。
不過針對上述兩位學者的發現,仍有部分專家不認同,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加雷斯柯林斯教授(ProfGareth Collins)表示,「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肯定有許多與撞擊源一致的特徵,但我認為這兩件事更有可能是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