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全台首次」肺癌治療滿意度調查 患者嘆:只能在錢跟命之間做選擇!

肺癌 治療滿意度 癌症 社團法人肺長壽協會 肺癌治療滿意度大調查
罹患晚期肺癌的王先生表示,新創治療雖然副作用較低,但自費金額高,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看是要錢還是要命。(圖/張雅淳攝)

罹患晚期肺癌的王先生表示,新創治療雖然副作用較低,但自費金額高,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看是要錢還是要命。(圖/張雅淳攝)

國內肺癌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已破萬人,蟬聯12年的頭號奪命腫瘤1,近6成癌友確診時已晚期,如何提升肺癌治療成效是對抗新國病的重要課題!社團法人肺長壽協會完成國內首份的「肺癌治療滿意度大調查」,獲得近2000名癌友的響應,調查發現,癌友的治療是否有健保給付為治療滿意度關鍵,9成以上的晚期癌友支持健保能跟上國際治療指引,盼放寬及加速健保給付免疫合併化療,作為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

此外,調查也發現晚期肺癌癌友中,半數以上扮演家中的經濟支柱,抗癌同時還得維持工作收入,才能撐起家計,其中,9成癌友表達現行治療已直接影響工作和收入,進一步以每月收入減少的金額分析,發現6成癌友月收減少1萬以上,其中每4名癌友當中,就有1人因罹癌失去工作、收入中斷。

肺長壽協會理事長Alan表示,調查發現健保給付與否與癌友的治療滿意度高度相關,且適合使用免疫治療或免疫合併治療者,相較於適合標靶藥物者,前者因健保給予的支持較少,自費治療的經濟負擔較重,導致其不滿意度高於後者。根據健保署最新資料,去年在癌症治療給付的健保資源分配上,免疫治療僅占4%,但本土研究顯示,有近37%的肺癌患者適合使用免疫治療或免疫合併治療,顯示健保在免疫治療的資源投注上,應更貼近實際需要。

王先生2019年在健康檢查中發現3公分的肺部腫瘤,診斷為肺鱗狀細胞癌(肺鱗癌),手術治療後卻在去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至氣管已是晚期,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墜入谷底,且因沒有腫瘤基因突變,加上PD-L1低表現量、不符合健保給付免疫治療門檻,初期以傳統化療為主,但副作用卻如猛獸般一步步侵蝕著他的體力,「每次化療後,長達半個月的時間吃不下、持續嘔吐,體重最多狂掉10公斤。」他心有餘悸地說:「要是再繼續化療,我大概會因副作用先死掉!」

因此,在與主治醫師討論後,雖然經濟負擔較大,王先生仍決定把退休金拿來自費免疫治療,他吐露心聲:「抗癌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看是要錢還是要命!」歷經第一次免疫治療後,王先生恢復體力,又可以到處走動、恢復正常生活。回想飽受化療副作用折磨的日子,需要家人照顧,他感嘆:「既然肺癌患者這麼多,健保就應該給癌友更多支持,放寬免疫療法的給付,幫助患者不會拖累家人!」

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患者中,約9成是罹患非小細胞肺癌,其中又以肺腺癌、肺鱗癌最常見3,這兩種型別的肺癌在目前的健保給付下,有著截然不同的治療命運。發起肺肺揚揚台大雲林肺癌病友會的台大雲林分院胸腔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崇裕表示,相較於肺腺癌的治療資源豐沛,肺鱗癌不易早篩且第一線創新治療較匱乏,即使近期政府積極推動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期能找到更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及早治療,不過研究發現,LDCT揪出的早期患者絕大多數是肺腺癌,肺鱗癌不易由LDCT被早期發現。

陳崇裕強調,肺癌患者近6成確診時已晚期,第一線治療對延長存活期非常重要,但目前健保給付的晚期肺鱗癌第一線治療仍以傳統化療為主,雖然三年前開始給付免疫治療,但受限健保條件嚴苛,多數癌友可說是看得到卻用不到,導致肺鱗癌預後差、多數患者的存活期僅1年左右,堪稱是非小細胞肺癌當中的「癌王」。

陳崇裕說,根據國際治療指引,針對沒有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鱗癌患者,首選治療建議為免疫合併化療,國外研究顯示,其中位數存活期可達30.1個月,相較於傳統化療只有12.7個月,免疫合併化療的存活期約為化療的2.3倍,不過目前的健保給付仍僅限單用免疫治療,盼能盡速趕上國際趨勢,以改善晚期肺鱗癌患者的臨床治療。

肺癌癌友無法選擇腫瘤基因和型別,一旦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若不符合免疫治療的健保給付條件,就只剩傳統化療可用。陳崇裕坦言,並非所有癌友都能撐到前線治療失敗,再來嘗試免疫治療,多數都跟王先生一樣,只能無奈在金錢跟生命之間做選擇。Alan也強調,癌友亟需健保給付的支持,調查顯示超過90%的癌友都支持健保跟上國際治療指引,給付免疫合併化療作為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

肺癌 治療滿意度 癌症 社團法人肺長壽協會 肺癌治療滿意度大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