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乳癌發生率呈「陡坡上升」 治療奏效!無論老少「存活率皆達9成」

乳癌 發生率 國健署
醫師建議女性要定期自我檢查胸部,若有硬塊要趕緊就醫檢查,把握治療時機。(示意圖/shutterstock)

醫師建議女性要定期自我檢查胸部,若有硬塊要趕緊就醫檢查,把握治療時機。(示意圖/shutterstock)

藝人朱俐靜因乳癌不幸離世,喚醒更多人重視乳房健康,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乳癌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2017年每十萬人口就有78.9人罹患乳癌,相較於30年前僅17.1人,成長速度相當驚人,呈現急遽陡坡的上升幅度,跟女性發生率第二的大腸癌(每十萬人口42.9人)相較,明顯高出相當多。

針對這個數字,和信醫院乳癌團隊召集人余本隆醫師認為不必過於憂心,因為目前應該已逐漸接近乳癌發生率的高峰,之後應會呈現高原期走勢。余本隆醫師表示,查看2018年台灣各行政區域的乳癌發生率,台北市每十萬人口有95.6人罹患乳癌,遠高於山地區域的40.1人,這顯示都會區的生活模式、飲食會增加乳癌發生率,例如飲食更加西化、生活節奏較快等等。

再觀察美國各種族的乳癌發生率,白人每十萬人口127.8人罹患乳癌,亞裔則是89人,對比台灣平均的78.9人略高一些,顯示就算是同一種族,美國的生活型態會提升乳癌發生率。余本隆醫師認為,台北市的乳癌發生率已和美國亞裔差不多,顯示已接近頂點,再持續往上的空間有限。

不只如此,台灣乳癌病人的存活率也愈來愈高。余本隆醫師表示,和信醫院分析2014-2018年全程照顧的4,158位乳癌病人中,其5年整體存活率為93%,高於美國平均的83%,也高於台灣平均的85%。

余本隆醫師說,4158位病人中,全部期別乳癌病人依年齡分析,年紀低於40歲的病人、與年紀高於40歲的病人5年整體存活率均為93%,顯示年輕乳癌病人死亡風險在統計學上並沒有差異,這與二十多年前低於40歲的病人存活率較差有明顯不同,原因是近年醫藥的研發有長足的進步,使得整體乳癌存活率不斷提升。

不過,乳癌的預後仍然受到「3T」影響,也就是Type型態、Timing時機、Treatment治療方式。余本隆醫師說,如果罹患的是惡性度比較高的乳癌型態,又比較晚發現,治療方式上就比較侷限,預後也會比較不好。Timing的重要性高於Type,所以定期篩檢、及早發現更為重要,目前政府提供45歲以上女性公費篩檢,但根據國健署資料,2019年罹患乳癌的女性總計14856位,其中45歲以下佔17.9%,並不包含在兩年一次乳房攝影公費篩檢範圍內。

余本隆醫師表示,除非這些女性定期健檢、或觸摸到硬塊及相關症狀,才可能及早發現,建議每個月生理期後要自我檢查,同時注意乳頭是否有異常分泌物,例如內衣上是否有污漬或血漬,一旦發現千萬別輕忽,建議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就算初步判斷腫瘤或囊腫屬於良性,也不能掉以輕心,仍要持續觀察2年以上才比較安全。

如果確定罹患乳癌也不必過度擔心,余本隆醫師表示,無論是外科手術或標靶藥物治療,目前技術、治療效果皆非常好,如何兼顧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則要依據病人狀況與醫師進一步討論,才能爭取到最高的治癒機會。

乳癌 發生率 國健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