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人類臉上都有蟲!研究:蠕形蟎蟲「近親交配」恐將消失

蠕形蟎蟲 近親交配 滅絕
蠕形蟎蟲近親交配,恐將滅絕(圖/擷取自wiki)

蠕形蟎蟲近親交配,恐將滅絕(圖/擷取自wiki)

肉眼看不到的「蠕形蟎蟲」居然長期寄生在人類的皮膚裡!長著八隻腳的微小「蠕形蟎蟲」會不斷在我們的額頭、鼻翼、臉頰甚至是乳頭處不斷交配,產卵在毛囊皮脂腺裡。但根據國外最新研究指出,這些毛囊蠕形蟎(Demodex folliculorum)由於不斷近親繁殖,基因正在發生改變,甚至可能走上「演化的死路」滅絕。

毛囊蠕形蟎藏在人類的皮膚中居住,牠們只在夜晚時活動交配,繁殖更多下一代。英國研究小組針對毛囊蠕形蟎進行基因分析,發現牠們正在從「外部寄生蟲」逐漸演變成人類的「內部共生體」。阿根廷聖胡安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n Juan)博士布雷格(Henk Braig)表示,毛囊蠕形蟎身長僅0.3公釐,以毛孔中分泌的皮脂為食,而極有可能是在出生或哺乳時,就從母親身上轉移給孩子,研究還指出,多達9成的人類皮膚都有蠕形蟎蟲。

過去研究顯示,蠕形蟎蟲沒有肛門,因此糞便不斷累積,然後在死亡時釋放出來,因此酒糟性皮膚炎(rosacea)或眼瞼炎(blepharitis)等皮膚病或眼疾,都被歸咎為是蠕形蟎蟲惹的禍。但新的研究卻推翻此項理論,並指出將皮膚發炎的情況歸咎於蠕形蟎蟲並不公平。

毛囊蠕形蟎長期在毛孔內封閉生活,也因此丟失了許多不必要的基因和細胞。研究發現,毛囊蠕形蟎失去了製造褪黑激素的能力,但牠們仍可以用人類分泌的褪黑激素,為夜間交配行為提供能量。

由於蠕形蟎蟲似乎不會藉由成年人間的近距離肢體接觸而傳播,導致牠們並不太有機會與親緣關係較遠的同類繁殖,在無法獲得其他基因,長期近親繁殖的情況下,毛囊蠕形蟎最終可能會走向滅絕。但如果毛囊蠕形蟎真的消失,研究人員表示,可能也會造成人類的皮膚失衡進而導致肌膚問題。

蠕形蟎蟲 近親交配 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