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娛樂
專題

影爆點/夢幻卡司組成的華麗一家人!是枝裕和《嬰兒轉運站》奪影史首位南韓坎城影帝

嬰兒轉運站 下女的誘惑 分手的決心 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 宋康昊 姜棟元 裴斗娜 李知恩 IU 公路旅程 李周映 家族旅行
是枝裕和執導《嬰兒轉運站》集結宋康昊、姜棟元、IU等實力派演員演出。(圖/車庫)

是枝裕和執導《嬰兒轉運站》集結宋康昊、姜棟元、IU等實力派演員演出。(圖/車庫)

今年的75屆坎城影展恢復實體影展,有兩部亞洲大導演的新作格外引人注目,分別是2016年以《下女的誘惑》角逐金棕櫚的韓國大導朴贊郁睽違6年後,再度帶來的《分手的決心》,以及2018年以《小偷家族》拿下坎城最大獎金棕櫚之後,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首部韓語電影《嬰兒轉運站》。

《小偷家族》隔年,是枝裕和拍了法語發音的《真實》,接著就是聚集包括千萬影帝宋康昊、實力派演員姜棟元、裴斗娜,以及演歌雙棲的國民妹妹李知恩(IU)等夢幻卡司的《嬰兒轉運站》。《嬰兒轉運站》參戰本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最後帶回天主教人道精神獎以及影史首位坎城影帝殊榮。

宋康昊以《嬰兒轉運站》拿下坎城影帝殊榮。(圖/車庫)
宋康昊以《嬰兒轉運站》拿下坎城影帝殊榮。(圖/車庫)

《嬰兒轉運站》故事發展自是枝裕和十多年前拍攝「嬰兒保護倉」(Baby Box)的概念。源自歐洲,在許多國家包括日本及韓國都有的「嬰兒保護倉」,讓無法養育嬰兒的父母能匿名放置嬰兒,此設置的道德性至今仍有許多爭議,也促成了是枝裕和想深入探究的主題。從保護倉出發,一個懷抱黑暗過往的未婚小媽媽與她的嬰兒、轉賣嬰兒的仲介雙人組、偷偷跟蹤的女警兩人組,以及神不知鬼不覺摸上車的8歲小孤兒,說不清楚彼此是什麼關係,一群不被社會接納的邊緣人,拼裝車般的組合各有目的,踏上了轉賣嬰兒的奇異公路之旅,在旅程之中互相理解、包容,成為了一家人,彼此治癒,填滿也被填滿彼此空洞的心。

儘管並不完美,甚至傷痕累累,每個人都擁有療癒他人的力量,延續了《小偷家族》裡就算沒有血緣關係,也能成為家人的概念,是枝裕和不是重講一次這個故事,而是選擇再往下鑽,延伸出更多關於生命與善惡的辯證。拋棄親生骨肉的母親,是否就此失去為孩子追求幸福的權利?販賣兒童的行為本身,有沒有包裹著任何善意的可能?甚至IU在片中對裴斗娜飾演的警察說的:「比起生下來之後拋棄,生下之前就殺掉的話,罪會比較輕嗎?」

IU在《嬰兒轉運站》扮演未婚媽媽。(圖/車庫)
IU在《嬰兒轉運站》扮演未婚媽媽。(圖/車庫)

真正的善與惡,從來都不是清晰的二元論,甚至可能以完全相反的樣貌出現。著急著破案的女警雙人組裴斗娜與李周映沿途緊追,為了盡快抓人歸案,甚至嘗試設局買嬰兒。持續跟蹤到最後,回顧這一路逐漸走鐘的調查之路,也不禁啞然失笑:「看來最想賣掉孩子的人是我。」、「我們更像仲介呢。」

《嬰兒轉運站》身為一部日韓混血電影,有是枝裕和慣常的長鏡頭、慢節奏、劇情留白、溫柔視角及人性思辨,也有韓國電影的粗獷及野性氣味,兩者相遇並不違和且意外相融。從華麗的主演群們,到片中許多常見的韓國綠葉,無論戲份多或少,大多都是充滿亮點的實力派,也可見是枝在韓國的號召力。但習慣稍微誇張演技的韓國演員們,包括以本片拿下影史首位韓國坎城影帝的宋康昊,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也都展現出少見的安靜、內斂且沈穩的樣貌。把話說白了就不美了,那種「收」與留白的呼吸感,也充滿了大師的導演印記。

《嬰兒轉運站》是是枝裕和首部執導韓語作品。(圖/車庫)
《嬰兒轉運站》是是枝裕和首部執導韓語作品。(圖/車庫)

關於生命,很多事情都沒有正確解答,原生家庭得不到的關心和愛,或者根本沒有原生家庭的人們,或許更願意給予對方需要的愛。烏合之眾的一群人,在經歷了各式各樣販嬰失敗的交易之後,一起去了遊樂園玩耍,乘坐摩天輪。這或許是全片最夢幻的場景,以賣掉嬰兒為目的出發的人們,居然開開心心地在遊樂園玩耍,射飛鏢、贏獎品再歡聲慶祝,就像一般的家族旅行一樣。

電影即將收尾,在黑暗之中,角色們躺在旅館的床上,輪流對著彼此說:「謝謝你的誕生。」平淡卻珍貴的一句話,成為了每個人的救贖。公路旅行的夢結束了,無論前方有什麼在等待,警察也好、黑道也好,或必須回到育幼院的現實,都沒有關係了,在那個夜晚,那個旅館的房間裡,他們成為了一家人,分道揚鑣就在眼前,這個事實都已經不會改變。宋康昊在一開始,抱住嬰兒的那瞬間,跟孩子說的那句:「現在,和我們一起幸福吧。」或許是發自真心。很久很久之後,這些人都會記得,曾經有過這樣的一群人,像家人一樣的人們,在車上度過一段家族旅行,像記憶裡獨一無二的珍珠,無論過了多久,都會在那裡,繼續發出溫暖的光芒。

《嬰兒轉運站》6/24上映。

嬰兒轉運站 下女的誘惑 分手的決心 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 宋康昊 姜棟元 裴斗娜 李知恩 IU 公路旅程 李周映 家族旅行

菜記士多: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