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險「核保可限一張」?保險局長施瓊華親上火線說明白
防疫險之亂愈演愈烈,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左)、保險局長施瓊華數周以來,頻頻向外界解釋相關保單契約等適法疑慮。(圖/報系資料照)
防疫險之亂成為全民焦點,不僅有網友拿產險公司作梗圖,數周來立委也猛烈砲轟,質疑「理賠、核保」等政策恐將損及保戶權益之外,金管會是否有做好監管督責也成議論焦點。保險局長施瓊華今天(19日)則再次親上火線,強調金管會維護保戶權益、監督保險業者履行保險契約的立場。
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對於富邦、兆豐等產險表明在防疫保單的「核保」政策僅限一張的「重複投保」爭議,首先說明就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是定額給付,有健康險、綜合險等的人身保險,並不適用《保險法》的「複保險」規定。
至於產險公司是否可以拒絕賣給已經買一張以上防疫保單的保戶?施瓊華指出,這即是牽涉到各家保險公司在同意賣保單給保戶前的「核保政策」,也就是說由各家保險公司所做的內部控管,了解可受理保單件數的風險胃納,這也非《保險法》所稱的「複保險」。
因此,照施瓊華所說的,過去有民眾可以買到多家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應是當時保險業者採取較為寬鬆的核保政策;如今隨著隔離、確診人數遽增,部分保險業者則開始採取較明確、緊縮的核保政策。
施瓊華也進一步說明,保險局本周一也已兩度了解富邦產險續保、核保爭議,富邦產險也透過聲明說明處理方式,解決民眾疑慮;至於有立委擔心兆豐產險也只限投保一張的核保政策,會擴及到疫苗險部分,施瓊華了解後說「兆豐產的防疫保單沒有包括疫苗險」。
但施瓊華也提到,有的產險公司的防疫保單為綜合險,確實有包括疫苗險,除了理賠接種疫苗的不良事件,也擴及到突破性感染的確診治療費用的保險金,因此有部分保險公司有此核保政策,「只要在保險契約未成立之前,不論是投保、續保,保險公司都可以先做核保,這是商業保險常常在做的方式」施瓊華說。
那麼,金管會又是如何監督產險公司所推的防疫保單?施瓊華指出,我國第一張相關防疫保單是在2020年4月核准制通過(富邦產險所推的),之後的相關防疫險則是採取備查制。
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今年1月初見到國外爆發Omicron時,保險局即重新檢視當時有上架共34張防疫險保單(皆為備查制)的14家業者,並從1月起至3月就多次去函上述保險公司,提醒要符合保險商品的「損害填補原則、額度的合理性、風險對稱性」三項要點,據了解此類「示警」公文多達二十張。
施瓊華也提到,由於這一類防疫保單的隔離、確診的定額補償金相當高,14家產險公司扣掉未賣的臺產(即臺產的防疫神單,已於2022年1月到期終止合約,並非為續保保單)以及與星展銀合作的安達產險(並無隔離、確診等理賠金),因此有理賠隔離、確診的則為其餘12家產險公司所推出的防疫保單。
而在這段公文往返期間,多家產險公司將高額理賠金的防疫保單下架,雖改為較低理賠金額的防疫保單,但仍抵擋不了「非清零」政策下的暴增隔離人數與確診率,讓多家產險公司也坦承到「與病毒共存」的疫情環境,非為防疫保單的計算費率基礎,也因此衍生此場「防疫險之亂」的風暴。
國內產險界此次理賠金額是否會如外界所推測的上百億元?由於攸關金融秩序以及避免排擠到非防疫險保戶權益,保險局長施瓊華說,已請保險公司大股東召開董事會了解及研議增資等方案,各家董事會討論結果的資料還待5~6月的董事會召開後彙整中;至於各家理賠金額、壓力測試等統計結果,也還需時間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