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情報

【藝術情報】TCO音樂會東亞箏鋒,四大箏家齊聚一堂!

音樂會 TCO 東亞箏鋒 樂器 國樂團 音樂
古箏陳伊瑜(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古箏陳伊瑜(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兩千年來,一絃一柱的箏族樂器在亞州各地繁衍發展,早已成為不同民族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樂器。臺北市立國樂團邀請臺灣知名音樂學者樊慰慈策畫「東亞箏峰」音樂會,邀請臺、韓知名箏樂家齊聚一堂,展現世界箏樂的精采能量。

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展現臺灣箏樂的發展與品味
向世界展現臺灣對於箏樂的演奏與品味,「東亞箏峰」音樂會由伽倻琴演奏家李知玲、蒙古箏演奏家艾洛雅、臺灣箏演奏家樊慰慈、陳伊瑜與劉虹妤共同合作,由葉和中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共同演出,將於3月27日(日)下午2點半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舉行。

古箏劉虹妤(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古箏劉虹妤(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樊慰慈表示,亞洲各地區箏族樂器間的實質交流合作,在近半世紀來積極地展開,箏樂家族除了在華人社會廣為流傳的古箏之外,還有韓國的「伽倻琴」(Gayageum)、日本的「箏」(Koto)、蒙古的「雅托葛」(Yatga,俗稱蒙古箏)、越南的「彈箏」(Đàn tranh,俗稱越南箏)等,充滿各自在地特色卻又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很值得樂迷品味聆賞。

古箏樊慰慈(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古箏樊慰慈(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樊慰慈表示,1960至80年代,臺灣在梁在平、鄭德淵和魏德棟等前輩先後推動之下,曾與鄰邦箏家們有熱絡的交流。2010年,他受臺灣國樂團及時任客席駐團指揮的蘇文慶委託,策劃過一場「箏符琴海」音樂會,首度在單一演出中集結日本箏、伽倻琴、越南箏、古箏和國樂團同台獻藝,引發熱烈迴響。

伽倻琴李知玲(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伽倻琴李知玲(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帶樂迷走上世界箏樂之路
受到疫情影響幾經延宕,今年臺北市立國樂團再度推出集結亞洲不同地區箏族樂器的演出,希望讓樂迷感受箏樂發展脈絡以及當代箏樂之美之雅。樊慰慈認為,這場音樂會是連結亞洲不同箏族的一條音樂絲路,不但可以聽見各國箏曲的獨特性,也可以看見臺灣在箏樂發展的重要角色。

指揮葉和中(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指揮葉和中(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音樂會包括多首臺灣首演的箏樂精品,伽倻琴名家李知玲帶來美國當代作曲家沃麥克 (DonaldWomack) 的〈盤旋上青天〉( 選自伽倻琴協奏曲《散佈的節奏》的第二樂章 ),艾洛雅演奏蒙古作曲家納查金的《蒙古箏協奏曲》。

蒙古箏艾洛雅(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蒙古箏艾洛雅(圖/台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樊慰慈也將與李知玲、劉虹妤彈奏專門為這場音樂會重新修訂的《鄧麗君》三重協奏曲。樊慰慈表示,比較可惜的是原本計畫邀請的日本箏耆宿吉村七重受疫情影響不克前來,他也邀約臺灣中生代箏樂名家陳伊瑜為觀眾帶來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的《松之協奏曲》。四位獨奏家也將以不同型制的箏族樂器共同演出金聖國的《絃路》四重協奏曲,展現世界一家的美好願景。

音樂會 TCO 東亞箏鋒 樂器 國樂團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