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花難題2/綠營擋3大建設阻連任 張麗善用政績打保衛戰
雲林是農牧大縣,縣長張麗善全國南北奔波大力推銷農產品,獲得不錯的政績掌聲。(圖/翻攝張麗善臉書)
2022年雲林縣長選舉這一戰,雲林「張派」對縣長張麗善的加持力道已大不如前,再加上民進黨掌握政府機器處處掣肘地方施政,接二連三擋掉雲林縣府3大建設的困境下,橫在張麗善眼前的阻力重重。
一名雲林縣府人士指出,除了藍營組織力被削弱,民進黨中央政府力擋張麗善落實政見,更是一記狠心殺招。他舉例,「張縣長提出的褒忠機械園區、古坑產業加值園區和冷鏈物流園區等計畫,送到中央後,全部都卡關。」其中,經濟部起初相當支持褒忠機械園區逐步發展,後來在某立委「關心」下又變卦,讓原已要進駐的廠商因此卻步,「反正只要雲縣府想做A,某立委就一定要做B,跟縣府走不一樣的路,實在相當無奈」。
該縣府人士再舉例,雲林明明是養豬大縣,毛豬養殖頭數全國最多,豬肉屠宰數、生產量遠遠超過鄰近彰化縣和嘉義縣,縣長原盼爭取建立園區,讓屠宰到加工一條龍,再優化雲林豬肉品質;中央最後卻將冷鏈物流園區設置在嘉義,雲林業者反而要把豬肉運往外地處理,徒增碳足跡和成本。他感嘆地說,除了以政治考量解釋中央政策詭譎外,不然真的無法理解雲林受關愛程度這麼差?
民進黨中央政府力擋張麗善3大建設計畫,雲林縣府施政還是要找出亮點,一名親張的核心幕僚指出,張縣長除了全力推廣雲林農牧業、狂賣農產品保底政績外,更進一步主打「永續城市」,這概念在雙北大都會耳熟能詳,而雲林縣府也把每項政策,對照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Development Goals,SDGs),進行追蹤考核。他表示,有時北上出公差遇到雲林同鄉會人士,談及張麗善主政地方連結國際觀,對方會很訝異,「原來雲林有推這個(SDGs)!」
永續城市的概念如何化為實際政策,該幕僚也舉例說明,雲林每天垃圾產出約300多公噸,如何處置是一大問題,除了部分由台塑六輕協助,但大約2/3垃圾必須找外縣市幫忙消化。他表示,出乎大家意外,張麗善主政後,引進「零廢棄資源化系統」(ZWS),科技日新月異下,垃圾竟然可以變成燃料,不只解決垃圾問題,還可以為縣府增加收益,顛覆外界對雲林想像。
除了大方向的政策突破外,張麗善對民眾照顧更是深入鄉里、家庭之中。由於雲林人口老化嚴重,張麗善特別關心銀髮族政策,雲林長青食堂近3年多大幅成長,截至今年3月底,全縣共150個食堂,服務涵蓋170個村里,服務近萬人口,用餐頻率已達全國第一;此外,除了老年人口政策,民眾安全也施政重點之一,「消防住警器」也從張麗善上任時的安裝率17%,經過3年多努力已達到84%,甚至有民眾向縣長說,住警器救了全家一命。
只是就算張麗善再怎麼會持家,中央對雲林的財政分配明顯不公平,亟需大力改善。根據本刊調查,雲林重要產業台塑六輕每年貢獻稅金約400多億,但透過中央統籌分配,雲林從中僅獲11億元,而廠區製造的污染則是雲林人一肩扛,明顯不公平。張麗善曾多次向中央反應,《財政收支劃分法》尚未修法前,應先依據《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及《財劃法》等相關規定,每年另給雲林縣專案補助20億元,至少能稍微平衡城鄉區域發展,以實現公平正義,但不管透過哪一種管道,中央至今未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