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屍回家路2/用3年修補一枚破碎指紋 凶嫌佈置性侵疑陣遭識破
刑事局指紋鑑識專家花了近3年時間修補1枚破碎指紋,加上命案現場兇嫌故佈疑陣留下的齒痕,最後成為破案關鍵證據。(圖/報系資料照,ctwant合成)
屏東春日鄉大漢山偏僻山區,去年底被台電工程人員發現一具上吊屍體,由於屍身已「木乃伊化」,警方初期還「錯判」性別,完全無法辨識身分情況下,案情一度陷入膠著,幸好在鑑識人員的努力下,運用鑑識科技重建指紋,終於找出木乃伊的真正身分。同樣在屏東,還曾發生歹徒行竊失風,卻故佈疑陣偽裝成性侵案,也是靠著警方花3年多的時間,修補破碎指紋,終於逮捕兇嫌歸案,顯示「指紋比對」已成警方重要辦案利器之一。
過往警方鑑識人員在科技不足下仍努力協助破案,辛勞程度可想而知。以桃園縣長劉邦友公館血案、彭婉如命案等重大刑案為例,現場空有歹徒遺留的指紋,卻因為可供比對的指紋檔案不足,以致案情迄今難以突破。1999年間震驚社會的屏科大女學生命案,原本案情也陷入膠著,多虧警方鑑識人員的努力,終於在2003年宣告破案。
時間回到1999年10月6日,屏東科技大學4年級林姓女學生被同學發現陳屍在租屋處,上半身赤裸、胸前被砍數十刀,下體被插入飲料瓶,死狀悽慘,兇嫌故意在死者左下腹部咬一口,留下齒痕,佈置成性侵殺害現場,企圖誤導警方辦案。
警方鑑識人員當時在現場的報紙、瓶子上,採集到凶嫌所遺留下來的5枚相對明顯的指紋,當時就針對屏科大師生、附近可疑人物進行指紋比對,當年共比對了超過6千人,也創下當時單一案件刑案現場比對嫌犯人數最多紀錄。即使採到兩項關鍵證據,但時間一天天過去,案情卻石沉大海,成了一樁懸案。
由於當時設備不夠先進,刑事局指紋鑑識專家花了近3年時間,鍥而不捨下總算修補成功1枚破碎指紋。冥冥中自有註定,犯案時23歲卻仍未服兵役的嫌犯陳能毓,此時終因即將服役而有指紋建檔,警方鎖定後,再前往他家中蒐集DNA,與當初咬痕上的一經比對,總算讓逍遙法外的陳嫌落網俯首認罪。
陳能毓訊後被依強盜殺人等罪嫌送辦,檢察官對他提起公訴,求處死刑,起訴書指出,陳男不事生產,且與被害人素不相識,只因偷竊錢財即起意殺人,手段兇殘,破壞校外學生住宿安全,事後又故佈疑陣誤導方向,浪費龐大警力和國家財力,對社會治安有不良示範,足見其惡性深重,泯滅人性,有與社會永久隔離的必要,請判處死刑,以昭炯戒;但法院最後處以無期徒刑定讞,陳男逃過一死。
「現代科技輔助下,讓懸案發生的機率降低。」屏東縣警察局鑑識科長許清桂表示,縣警局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專業人才的培訓、以及民間力量的協助下,大幅提升鑑識及分析數位證物能力。科技偵查警力經過長時間受訓,培養關聯式分析與科技證據取得的能力,將數位科技導入警政執法,協助偵破各項案件,並從中爬梳脈絡軌跡,各單位彙整相關資料,讓辦案事半功倍。
此外,屏東縣警局建置「指紋遠端比對工作站」採獲指紋,可立即與刑事局資料庫連線比對,爭取辦案時效,平均1個指紋最快能在1至2小時內比對鑑定完成,除了協助快速鎖定犯嫌身分,也提供無名屍及路倒、失智長者的身分鑑定服務,為他們找到回家的路,不但解決尋人問題,更能降低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