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下一個臉書」卻迅速「涼掉」 這家私密社交網站8年關門大吉
私密社交網站Path曾擁有5000萬用戶。(圖/翻攝自Path推特)
社群媒體更迭迅速,如同紅極一時的「Clubhouse」這般,迅速「涼掉」的案例不計其數,2010年11月私密社交網站Path就曾受到廣大媒體關注,甚至被稱為「下一個臉書」,沒想到亮相5年後,Path悄悄被賣給韓國網路巨頭Kakao,更在2018年宣布「關門大吉」;科技媒體就認為,Path的興衰史對於社交軟體公司而言,是個警示故事。
根據「鳳凰科技」報導,私密社交網站Path於2010年11月開始受到矚目,由前Facebook產品經理莫林(Dave Morin)與前音樂共享服務Napster雙人組米羅(Dustin Mierau)、范寧(Shawn Fanning)共同創立,該社交網站透過其華麗、精心設計的介面吸引用戶,並且限制用戶交友數,以便創建更緊密的社群互動。
因此,Path迅速在家庭成員中流行起來,許多用戶更傾向在上面與親朋好友分享親密時刻,用戶量迅速在1年內累積至100萬,2011年更翻倍到超過200萬,巔峰時期用戶甚至達到5000萬左右;該社交網站還推出笑臉、悲傷、愛心等表情貼圖,讓用戶可以回覆好友貼文,此功能後被臉書借鑑。
在高光時刻,Path融資獲得的估值曾一度高達5億美元(約新台幣140億元);事實上,在創立初期,Google就因為看上Path團隊設計技巧,以及前臉書產品經理莫林的經歷,因此曾出價1億多美元想收購,卻被拒絕。
Path拒絕Google收購提議,在內部引起巨大爭議,隨後該社群網站也開始走下坡,當時Facebook擁有超過15億活躍用戶,漸漸的Path開始流失用戶、無法籌措到新資金,最後只能無奈裁員,甚至開始求售。
2015年韓國聊天應用和網路巨頭Kakao考量到Path在印尼還是很受歡迎,因此以未被披露的價格將其收購;不過在3年後,Path的表現仍然毫無起色,最終於2018年宣布關閉。
Path的生命歷程給予專家很大的啟示,社交媒體策略師雷諾茲(Sue Reynolds)就表示,美國人將大部分時間花在臉書、IG與Snapchat上,後來者如果想獲得真正的成長動力,必須要做出與現在的社群軟體有很大區別的特色,顯然Path除了限制好友功能外,沒有提供足夠的獨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