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40歲男胸悶水腫 意外發現心臟無力

胸悶 心臟 心臟衰竭
除了老年人之外,三高患者也是心臟衰竭危險族群。(圖/報系資料庫)

除了老年人之外,三高患者也是心臟衰竭危險族群。(圖/報系資料庫)

一位40多歲的曹先生(化名),因胸悶、呼吸困難、雙腳水腫等症狀持續兩個月後才至門診就醫,後續確診心臟衰竭,為此患者一度感到擔心絕望,且治療過程出現不適症狀如頭暈等,便自行停藥,直至再度出現下肢水腫後才又就醫。

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吳彥雯主任表示,人體的心臟就像幫浦一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心臟做工不足以應付所需,就是「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雖然心臟衰竭好發於老年族群,但年輕人與中年人都可能會發生心臟衰竭,年齡 55 歲以下族群,約有4%的機率會罹患心臟衰竭,除了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都是心臟衰竭高危險群。

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常會有容易喘、疲累、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問題,但多數患者在出現這些症狀時,仍可正常活動,因此不易察覺或忽視;特別是年長者,常誤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以致病況惡化才緊急就醫,而耽誤黃金就醫時間。吳彥雯醫師表示,心臟衰竭雖為慢性病,一旦住院,約有30%的患者會反覆惡化三個月內會再住院,更可怕的是死亡率五年可以達到50%,比很多癌症更可怕。

心臟衰竭不只是高風險疾病,更會對患者以及照護者的日常作息產生巨大影響。亞東紀念醫院於2015年正式成立「心衰竭中心」,跨領域團隊照護模式主要整合多專科醫師團隊外,其他還包括藥師、營養師、復健師、社工師、個案師、心理師、臨床專科護理師等,透過團隊合作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照護,以降低心臟衰竭的高死亡率與再住院率,也安排家屬一同加入照護計畫,讓患者及家屬認同治療目標,與醫療團隊配合,並定期追蹤、提供生活指導,患者持續治療後、心臟相關指數已有改善,更重返職場,維持原有生活節奏。

胸悶 心臟 心臟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