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疫苗頭痛、疲倦?或許不關疫苗的事 研究: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示意圖/林士傑攝)
新冠疫苗是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武器,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讓不少人關心,現在常見的新冠疫苗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疲倦、手臂痠痛等,不過哈佛醫學院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有2/3的疫苗輕微不良反應「和疫苗本身無關」,而是因所謂的「反安慰劑作用(nocebo effect)」的心理作用造成。
綜合外媒報導,這項實驗由美國哈佛醫學院與波士頓貝絲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研究團隊領導,該研究分析了來自22802名疫苗接種者、22578名安慰劑接種者的副作用報告,討論12項COVID-19疫苗、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相關數據,結果發現接種疫苗的組別確實產生不良反應的比率更高,但「一部分接種安慰劑的人,也表示他們經歷了疫苗副作用」。
研究發現,接種安慰劑的對照組中,有35%的人表示他們出現了如頭痛、疲倦的不良反應,還有16%的人表示他們產生了局部疼痛、發紅或是腫脹的不良反應,同時在接種疫苗的組別中,則有46%的人報告了全身性不良反應如頭痛等、67%的人則有疼痛、發紅等局部不良反應。
而在接種第2劑疫苗後,接種安慰劑的組別報告發生副作用的比率降低,報告有頭痛、疲倦的人將到32%,報告感受到疼痛、發紅的人也將到的12%;相反的,確實接種新冠疫苗的組別,報告有相關副作用的人比率則攀升。
這項研究本週二被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出版的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站上,結果指出綜合2次實驗結果來看,研究人員發現接種第1劑疫苗時,有24%的局部不良反應、接種第2劑疫苗時,有16%的不良反應是與反安慰劑效應有關,綜合2次結果,計算得知有64%、相當於2/3的不良反應和反安慰劑效應有關。
所謂的「反安慰劑效應」,是指病人對一項療法抱持負面預期心理、焦慮等,因此讓身體真的對副作用的感覺更強烈;而此項研究結果指出,有許多疫苗接種者在接種後出現頭痛、疲倦等輕微副作用,並不是疫苗本身造成的。研究也指出,疫苗副作用常降低民眾接種意願,因此告訴民眾關於「反安慰劑效應」訊息,可以幫助民眾降低不安感,推動疫苗接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