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驚驚漲3/拿物價上漲當加價理由 裝潢糾紛3個月近300件
住宅消保會首席顧問表示,惡意追加預算的狀況一直都有,只是物價上漲又給了不肖業者更好的加價理由,傳統報價寫法「一式」最容易造成惡意加價的消費糾紛。(圖/黃耀徵攝、住宅消保會提供)
今年裝潢成本大漲,市場混亂的價格,也給了不肖業者向屋主獅子大開口追加預算的好理由。住宅消保會統計,過去3個月以來,惡意追加預算的投訴案件共有275件,占所有投訴的67%。住宅消保會首席顧問吳翃毅表示,惡意追加預算的狀況一直都有,只是現在多了原物料上漲的藉口,讓不肖業者喊得更理直氣壯。
今年10月,住宅消保會接到一通諮詢電話,位於台中的一間3層樓透天厝發生了裝潢消費糾紛,總工程款258萬元,屋主已付220萬元。該屋主投訴,裝潢業者在未經屋主同意下,多做了契約以外的工程,並追加40萬元預算,且高於市場行情,屋主不願付款,最後收尾的瑕疵裝潢業者也不願修繕,形成僵局。
另外一件糾紛案則是發生在去年8月,業者簽訂的報價單上拆除垃圾清運費用「一式6,000元」,於8月底已拆除清運完成,12月完工時聲稱費用調漲「一式變1萬元」,且共要追加收「三式,共3萬元」,讓屋主直呼「誤上賊船」,不合理!
「惡意追加預算有2種情況,一個是浮報,另一種是多做項目多收錢。」吳翃毅表示,不肖業者為了想多賺錢,向來就有不少巧立名目,向客戶追加預算的糾紛,尤其最常碰到報價單明細寫不清楚,讓業者有機會利用資訊不對稱和時間點的落差加收費用,而民眾多半怕麻煩也選擇被迫接受。
吳翃毅拿出常常發生爭議的報價單,每個項目數量都寫「一式」,「究竟一式代表多少的長寬尺寸都沒有特別標註,未來業者就有很多解釋空間。」他呼籲消費者,品牌、型號、數量、尺寸,以及完工時間都必須寫得一清二楚,或是參考住宅消保會網站上的制式合約範本。
對於近期物價變動幅度較大和缺工延遲交屋問題,吳翃毅表示感同身受,但他認為一個專業的設計師應有能力評估市場變化和承擔風險的責任,「合約具有法律保障效果,一切仍以簽訂的內容為主,不應該以成本漲價或漏估的理由轉嫁給消費者,延遲交屋業者該付出違約金也是消費者的權益,一切都依據合約精神,依法有據。」
若裝潢業者真的發生虧損,屋主也願意補償,吳翃毅建議,不管是追加的金額、或是缺工延遲交屋,都要具體向屋主說明,並白紙黑字合意磋商,才是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