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美旅

冬遊小離島3/東莒古漁村新玩法 漫遊藝術聚落

大浦聚落 古漁村 猛澳港 魚路古道 下底路 紅花石蒜 會呼吸的房子 大浦plus+ 藝術家 放養 野生羊群
古漁村大浦聚落經過社區營造下,成為藝術家駐村創作的基地。(圖/官其蓁攝)

古漁村大浦聚落經過社區營造下,成為藝術家駐村創作的基地。(圖/官其蓁攝)

馬祖東莒島需要先搭飛機,再轉小船方可抵達,民風純樸的東莒是古漁村,近幾年逐漸恢復生機,也形成聚落,不乏藝術作品點綴其中,偶見放養羊群或街貓,擋路中央討旅客摸摸,慵懶自在的氣氛成了漫遊馬祖新玩法。

積極復育的魚路古道,如今規劃出完善的步道,步行約半小時即可抵達大浦聚落。(圖/官其蓁攝)
積極復育的魚路古道,如今規劃出完善的步道,步行約半小時即可抵達大浦聚落。(圖/官其蓁攝)

交通快艇抵達東莒猛澳港,故鄉民宿的老闆也兼在地嚮導,帶領我們從舊稱「下底路」的魚路古道出發,在過去物力維艱的歲月裡,大浦漁民擔著扁擔走此捷徑,漁獲送至大坪村市集販售,特別復育的台灣原生種紅花石蒜,在古道上初秋盛開,延續到冬初還能瞧見蹤跡,成了一條感受當地生態與歷史的絕佳的途徑。

來自外地的藝術家駐村,透過修復斷垣殘壁的屋瓦房舍,成為作品的策展空間。(圖/官其蓁攝)
來自外地的藝術家駐村,透過修復斷垣殘壁的屋瓦房舍,成為作品的策展空間。(圖/官其蓁攝)

魚路古道的盡頭是荒廢了二十多年的大浦聚落,民國60年代遷村後,當地取地方石材、並以紅土、石灰構築而成的閩東式建築,號稱「會呼吸的房子」,如今已被植物藤蔓包覆,但意外成了帶有廢墟感的打卡景點。2009年起推動「大浦plus+」計畫,以花崗岩、木門、瓦片屋頂,修繕翻新,有些改成民宿餐廳,有些閒置空間則積極邀請創作者進駐,也成了藝術家點子萌芽的基地。

過去荒廢二十多年的大浦聚落,經過社區營造下,成為藝術家駐村創作的基地。(圖/官其蓁攝)
過去荒廢二十多年的大浦聚落,經過社區營造下,成為藝術家駐村創作的基地。(圖/官其蓁攝)

造訪當天遇上兩位思考著如何用米漿,成功糊上廢棄屋舍窗戶的藝術創作者,在這旅途中的恰好時機,更能體驗到古厝與現代創作交織的過程。

保留原始生態的東莒島,不少居民也將野生羊群收為寵物,以放養照顧。(圖/官其蓁攝)
保留原始生態的東莒島,不少居民也將野生羊群收為寵物,以放養照顧。(圖/官其蓁攝)
大浦聚落 古漁村 猛澳港 魚路古道 下底路 紅花石蒜 會呼吸的房子 大浦plus+ 藝術家 放養 野生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