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館街區展開跑 探索疫情新日常 走入城北找藝術
李政道《城涼》。(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以下同)
疫情趨緩後,台北當代藝術館一年一度的街區藝術展也於近日登場,今年展覽主題為「疫常的距離」,由長期深耕城市文化議題的策展人洪宜玲策畫,審視後疫情時代人與環境的重新定位,並攜手8組藝術家王文心、江佶洋、李政道、邱杰森、周學涵、慢慢說(劉上萱/孫于甯)、鄭琬蒨、鍾秉宏,深入探尋當代館鄰近的城北街區。據styletc記者了解,藝術家們以田調方式走進中山雙連一帶,包含南西商圈、旅宿業者、赤峰街風格小店、双連市集,傾聽里長承擔社區防疫的基層心聲,訪談店家如何應變疫情與在地新日常的變化。
在作品發想部分,因居家隔離與社交距離政策已成常態,鍾秉宏的《Love is to Stay Home》裝置作品濃縮三間立方小屋安置在巷弄間,透出的閃爍微光,反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疫情被迫拉遠,卻與家人關係更加緊密;南西商圈百貨林立,藝術家邱杰森的動畫影像作品《網絡世》直接進駐百貨公司穿堂的巨型螢幕,重組成另類俯視風景,如同神經網絡般串連世界的樣貌;李政道裝置作品《城涼》,則帶領我們重返記憶中盛夏夜裡,樹下微風徐來,家家戶戶乘涼的光景。
在熱鬧的捷運雙連站一帶,很難想像有條百年圳溝「宮前町砌石大溝」保存至今,藝術家江佶洋的燈光裝置作品《光螟》,重新照亮這條水圳,一明一滅間娓娓道出曾被遺忘的歷史;關注環境與景觀設計的王文心則以地景作品《日常的空隙》,在街區一隅空地上栽種出充滿生命力的植物,展現撐出裂縫攀牆生長的力量,提醒人在面臨疫情時,別忘了調整步調,活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藝術家周學涵則延續《履寶磚》系列的創作形式,與街區5間不同行業的店家交流疫情下的新日常,繪製出一款乘載故事、圖像、物質、痕跡的馬賽克磚飾,昇華成《履寶磚:城北系列》作品;由劉上萱與孫于甯雙人組成的藝術團隊「慢慢說」,走訪街區店家後,特製10組開運招財貓雕塑作品《街頭の開運招財貓-城北篇》,透過這些可愛又充滿故事的招財貓,祈願後疫情時代一切順利;藝術家鄭琬蒨的《在/不在》以聲音敘事的形式,重新建構双連市集的聲音風景,聆聽真實世界裡那些微小卻重要的片刻。
今年邁入第13年的當代館與建成國中館校合作成果,亦同步串連展出,偶戲藝術家薛美華結合時下網紅現象,帶領學生們化為操偶師,創作出一台迷你螢幕裝置作品《偶的網紅世界》,猶如在網路後方的網民/自媒體,嘗試連結媒體識讀與偶戲表演藝術,發現操作與被操作之間的關係;舞蹈藝術家林楷晟以當代館和建成國中的古蹟建物為舞台,帶領學生們舞出起源於1920年代的搖擺舞,拍攝錄像作品《Let’s Swing》。展期即日起至12/26止,展出地點在當代館周邊街區及合作空間,期間也將舉辦一系列導覽與工作坊,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當代館官網(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