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漏洞1/外籍移工愛改車 加大馬達控制器秒變神駒
外籍移工擅自改車造成亂象,政府相關單位至今仍未提出對策解決。(圖/翻攝中時新聞網)
新北市瑞芳分局上個月破獲電動自行車竊案,鄭姓嫌犯供稱,因為電動自行車沒有車牌,又多是外籍移工騎乘,行竊後銷贓容易,才會鎖定下手。由於現行法令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限速為25公里,不少移工會將車拿去改裝,但往往改得「太兇」,讓車速動輒可達上百公里,使得失竊和肇事比例雙雙增加。
依據現行的交通安全法規,以電力為動力的機動車,時速在25公里以上的稱為「電動機車」;時速25公里以下的稱為「電動自行車」;時速25公里以下且有腳踏板,需腳踩才可前進、車重40公斤以下者則是「電動輔助自行車」。
針對移工改車亂象,台灣電能車輛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文啟表示,全台目前使用中的電動自行車已經超過百萬輛,騎乘者多為老年人、婦女及外籍移工;而電動自行車限速25公里,則已不合需求,因為在市區行駛,速度上限25公里的話,遇到下班或車流較多時,後方車輛鳴喇叭易引起電動自行車駕駛害怕,較易發生交通事故。林文啟認為,開放上限到「40公里至45公里」,比較恰當。
林文啟也不諱言指出,就是因為車速上限不合現況,許多移工開始改車,除了改外觀,「車速」更是重點。林文啟說,電動自行車結構簡單,稍具電工概念就能DIY,只需將馬達及控制器放大,時速可達上百公里,「改完後比普通輕型機車還要快,差別在於是用電能而已。」電動自行車充飽電要3個小時,可騎35公里。
由於現行法令中,並未強制要求電動自行車「實名制」,也不用懸掛車牌,因此不僅造成交通亂象,更是法令上的一大漏洞。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就有立委提案修法,將來騎乘電動自行車需年滿14歲以上,且必須強制懸掛車牌才能上路。交通部對此表達贊同,並規劃將電動自行車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未掛車牌行駛道路,可罰1200元到3600元,只是到目前仍只聞樓梯響。
交通部路政司表示,法案目前在立法院為一讀階段,因此現在只能請警察單位加強取締,至於移工拒繳罰款一事,路政司則甩鍋「警察要去想辦法」。
長期關心移工改裝自行車亂象的新北市議員廖宜琨表示,在法案三讀通過前,改車違規亂象不是不能解決,他建議將工業區的各廠家負責人集合起來,請老闆們約束移工不得違法改裝;另外,針對騎乘電動自行車違規的移工,警察單位可將名單造冊列表,送交移工服務的工廠,由老闆以內規進行裁罰,應可降低違規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