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操控智慧膝關節支架 居家復健也能像遊戲闖關
魏先生(右)車禍後由張浩銘醫師(左)以關節鏡手術重建後十字韌帶,並搭配智慧膝關節支架居家復健。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30歲魏先生車禍後經常有軟腳的感覺造成行走困難,尤其在上下樓或長時間行走時,會感覺膝蓋疼痛、不穩定。隨著不適增加,也嘗試使用消炎藥物、物理治療等方式,但效果不彰。經台南市立醫院骨科張浩銘醫師施以關節鏡手術,進行後十字韌帶合併外側副韌帶重建,並在術後使用「智慧型膝關節支架」做居家復健訓練,三個月後疼痛與不穩定感大幅改善,膝關節功能也逐漸恢復中。
後十字韌帶是膝關節韌帶裡最粗壯的,功能主要是控制脛骨及膝關節的活動度以維持穩定性。一旦有斷裂情況,可先嘗試保守治療,如消炎藥物或復健等,若皆未改善,或合併其他韌帶斷裂,則建議接受韌帶重建手術。手術方式分為傳統及微創,微創膝關節韌帶重建手術,是取大腿後側肌群的部分肌腱,做成新的韌帶,並在膝關節處利用數個一公分的小洞,藉由關節鏡將新的韌帶送入並加以固定。
張浩銘醫師表示,若同時合併有其他韌帶的斷裂,如前十字韌帶, 內外側副韌帶, 與後外側韌帶群,則建議術中一併重建,以加強穩定度及降低再斷裂的風險。惟外側副韌帶與後外側韌帶群因結構複雜,且旁邊有總腓神經伴走,不適合使用微創方式,仍以傳統重建手術為主。
膝韌帶重建手術後需使用膝關節支架,將膝蓋固定在伸直的狀態,待重建之韌帶逐漸穩定後,才可增加彎曲角度並開始漸進式的復健療程。張浩銘醫師建議魏先生使用「智慧型膝關節支架」,透過支架上的感測器,可即時量測復健角度,並搭配APP進行教學,動作簡單易上手,且設計如遊戲具破關娛樂性,讓復健不再枯燥乏味。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下,不但可提高病患居家持續復健的意願,也可以降低民眾回醫療院所的暴露風險,APP紀錄可將進度回饋給醫療團隊,使團隊能隨時掌握病患的復健進度,依此量身定做出一套個人化的復健排程。
張浩銘醫師提醒,後十字韌帶斷裂,若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接受韌帶重建手術。術前評估若有其他韌帶受傷,術中一併處理可改善預後及避免韌帶再斷裂。術後復健搭配智慧型膝關節支架,不僅降低看病時間成本,減少群聚機會,也可以讓醫療團隊隨時監測復健進度並提供雙向回饋,是後疫情時代的居家復健的一種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