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民怨炸鍋4/新冠變異株「確認敵人」! 學者:儘速成立基因定序國家隊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帶領長庚團隊,與科技部、國衛院合作進行基因定序。(圖/長庚大學提供)
新冠肺炎印度變異株Delta超強傳染力已造成屏東逾10人群聚感染,立委蔡壁如質疑,秘魯子孫從確診到基因定序確認病毒株為Delta長達12天空窗期,造成社區疫情破口,不過國內基因定序專家紛紛指出,台灣基因定序團隊令能足夠,惟缺乏「整合量能」,疾呼指揮中心整編基因定序的相關實驗室、醫學中心和國立大學的醫學資源,組成「基因序列國家隊」,別讓台灣輸在全球變異株流行的疫情第二戰!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歸納出四類族群需要進行病毒基因定序,其中又以「高感染區」和「低感染區」做為區隔準則;高感染區的檢測對象,主要為施打兩劑疫苗仍染疫與二度感染者,低感染區則為社區群聚感染者和境外旅客,國際常見的作法為抽樣檢測。
陳秀熙說,雖然台灣屬於非高感染區,但面對新型變異株漸增,南非、巴西變異株已在全世界蔓延,甚至出現「Delta+」,未來疫苗施打率提高後,恐會陸續出現疫苗失效或二度感染者,因此「確認敵人」(病毒株的基因定序)格外重要,才知道如何改變策略應敵。
「其實國內基因定序量能是足夠的。」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去年起,長庚團隊與科技部、國衛院合作「科技防疫新計畫」,這波疫情採集台北、新北和苗栗等地的個案檢體,進行基因定序;此外,國衛院還和台大、成大等醫學中心合作,衛福部疾管署則委託國家實驗室昆陽辦公室分析基因定序。
陳秀熙也認為,台灣的基因定序量能不成問題,「國外一天就可以做出來,台灣目前需要二至三天,關鍵在於資源有效整合。」面對全球出現愈來愈多變異株,陳秀熙建議,指揮中心應該整編實驗室、醫學中心和國立大學的醫學資源,比照口罩國家隊和疫苗平台,組成「基因序列國家隊」,密集取樣並加快採檢效能,及早揪出變異株,避免新型變種病毒再次入侵社區,「傳染病學有句名言『決戰在第二戰』,要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加速未來的防疫部署!」
對此,指揮中心回應,疾管署針對病毒基因定序,以境外移入、群聚、確診前曾接種疫苗、再感染及經疫調後無法釐清染源等個案為重點加強監測項目;針對全國各縣市之新增個案,亦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分析。
指揮中心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共定序分析 405 株,共362株為變異株。除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外,國內具備相同技術之大型醫學中心(例如台大、三總及林口長庚也協助針對部分院內檢體進行定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