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公開講/劉泰英:漲價抓漏救水荒
苗栗鯉魚潭水庫缺水情形,蓄水量僅剩4.8%,裸露的滿水位線與現有水面落差極大,原本應在水面下的土石坡上已長出綠草。(圖/報系資料庫)
今年降雨稀少,再加上去年沒有颱風登陸,讓台灣出現五十六年來最嚴重旱象。不僅中南部陷入「供五停二」分區限水危機,外媒也擔心缺水不利半導體產能,恐使全球晶片荒加劇。
據統計,台灣降雨量是全球平均值的二.五倍,老天爺其實待台灣不薄,但仍被列入全球「高水資源壓力國家」,顯示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雖然台北尚未限水,但水情愈往南愈嚴峻,造成不少後遺症。例如全台最大的台中市茂谷柑產區,傳出因為缺水,果實無法長得像往年一樣大,外銷產量掉了一半;此外,玉山國家公園的「排雲山莊」水源乾涸,必須從山下抽水接濟,玉管處只能呼籲山友愛惜用水,尤其用火要格外小心,以免衍生山林大火難以搶救。
台灣水價比起他國算是很便宜,但還沒到夏天就大缺水,不少專家建議「以價制量」,調高水價引導節水。行政院近日也決定明年起,針對每月用水逾一萬噸的企業開徵「耗水費」,算是跨出水價合理調整的第一步。至於調高民生用水的水價?目前仍莫衷一是。
政府多年來不敢貿然調漲水價,不外乎擔心民眾反彈。尤其後疫情時代,全球通膨壓力逐漸升高,一旦漲水費,形同政府開了「物價上漲」的第一槍,民生物價可能發生連動,猶如馬政府執政時油電雙漲,一定會被罵到臭頭,引爆民怨影響選情。
我個人支持漲水價,畢竟面對極端氣候日益嚴峻,台灣若只想靠著「向鬼神祈雨」,恐怕不切實際。調水價有助於引導企業與民眾節水,當然在調整水價過程中,物價可能上漲,未必有利於弱勢族群,而且水價上漲是否會不利防疫?政府都應仔細評估,並提出配套措施。
我也建議,政府應立即興建北、南供水系統,也就是「南水北送」或「北水南送」,像美國面積廣闊,都還有運輸水和天然氣的輸送管道,日本人也為儲水蓋了不少地下水庫,台灣沒有將雨水好好儲存,通通流入大海,相當可惜;此外,海水淡化也是一條路。
不妨借鏡地處旱區的以色列,透過立法結合基礎設施改革,進行國家水利系統總檢討與廢水再利用,並興建大型海水淡化廠,研發高效能灌溉技術等。以色列現在水源充足,儼然是全球水資源利用楷模,還能供應多餘水源給鄰近國家。
除了「抓漏水」,台灣應重新投資自來水系統,將飲用水與非飲用水做區隔,透過回收廢水、海水淡化支應非飲用水。面對缺水帶來諸多問題,若政治人物只想到選舉,卻沒有拿出好方法,情況恐怕只會愈來愈嚴重。
作者/劉泰英 1936年生,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李登輝總統時期,以中華開發董事長頭銜,出任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與李前總統關係密切,外界當時也以財經國師、國民黨大掌櫃等稱號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