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古典餃子舖1/坐在眷村風裝潢內吃水餃聽古典樂 餃當家「畫風」就是不一樣
父子兩人一起打拼,讓「餃當家」從市場外賣做到有自己的店面。(圖/馬景平攝)
位於天母德行東路的餃當家,門是顯眼的大洋綠色,再搭配灰色水泥牆及木製桌椅,非常有眷村味,但播放的卻是古典音樂,門口和店內還有大、小提琴做裝飾,對店主陳定國、陳昇浩父子檔來說,眷村和古典樂都是他們人生軌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店裡會走眷村風,和陳昇浩的爺爺陳武功有關。陳昇浩說:「1949年時,爺爺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在高雄大寮干城七村落戶。陸軍官校退伍後,決定做小生意,燒餅油條、豆漿都賣過,甚至在賣豆腐時曾有不慎把眷村整排房子燒掉的過往。奶奶則是賣過菜、開過美容院。1964年時,倆人一起在民生市場開始賣豬肉為生,就是為了要把3個孩子養大,沒賣完的豬肉則做成高粱香腸、臘肉及餃子販售,在眷村也頗獲好評」。
而陳昇浩的童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眷村裡度過,直到小學4年級眷村被拆遷、搬到國民住宅為止。他分享當時的點點滴滴:「除了每個月回去,寒暑假也全都待在高雄,鄰居們看到我,都會關心『浩浩回來了、最近好不好』,非常有人情味,而且三餐都在市場裡解決,我最喜歡和玩伴們在市場裡跑來跑去、買小零食。」對他來說,眷村時光充滿美好的回憶。
至於古典樂則是和父親陳定國有著意外的緣份。陳定國分享:「我是老夭,19歲來台北謀生,賣過布、水龍頭及事務機器,2005年公司倒閉,我就到賣樂器的公司上班,才待一年,在學過小提琴的二哥建議下,倆人就合夥成立『米奧提琴』的工作室,專賣國外古琴,我就積極跑音樂教室、找認識的音樂老師增加客源,現在則主要在網路上銷售。」
受到少子化、政府不重視音樂讓學校裁撤音樂班的影響下,2012年,陳定國決定開始新事業。「我租店面賣羊肉爐,偏偏那年是暖冬,撐5個月就關門大吉,想了很久,最後決定用父親傳承下來的手藝,改在蘭州市場租攤位賣水餃。」
餃當家
創辦人:陳定國(父)、陳昇浩(子)
註:2017年成立